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

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

 《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廬陵家譜也和他有著緊密的聯系。他壹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歡迎大家閱讀。

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篇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賞 析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壹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沈的慨嘆.

 文章的前壹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壹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汙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壹,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壹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壹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誌的自明,關於這壹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象他壹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壹文體的***同特點,即托物言誌.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壹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壹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在文章結尾,作者壹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余的無用之語.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壹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壹句話,都有二層意思,壹層喻物,壹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已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麽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汙.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壹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已的壹份誌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開篇深沈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的之壹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裏糾纏,只是直接縮景,壹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壹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汙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誌,可謂壹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壹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壹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壹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壹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壹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沈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壹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壹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壹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瑯瑯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壹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誌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篇2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壹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壹樣的還有什麽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註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壹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死後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裏詠菊,如《飲酒》詩裏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國史補》裏說:?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壹本(壹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說:壹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汙泥。

 染:沾染(汙穢)。

 濯(zhu?):洗滌。

 清漣(li?n):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裏。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裏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汙,就隱居避世; 盛:廣。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築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壹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壹樣的還有什麽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該)。

 宜:當。

 眾:眾多。

 《周元公集》

 周子之學以主靜為宗。平生精粹,盡於《太極圖說》、《通書》之中。詞章非所留意,故當時未有文集,《周元公集》為編修朱筠家藏本。

 《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是中國宋代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壹篇說明。全文249字。該文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五行統壹於陰陽,陰陽統壹於太極。文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該文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群中,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該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錄》、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案》等盡皆收入。

 《愛蓮說》

 從襯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從中表示自己對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通書》

 《通書》是周敦頤讀易經的心得。學易經,搞預測的也多,搞風水、看相算命的還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麽樣?這些預測大師的境界、文化、氣質就未必能高明起來。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於儒釋道三教,在通過學習易經的過程中,將其心得寫了短短四十章。這四十章裏,融通了儒釋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釋道的智慧通過易經的讀書心得凝練在壹起。

愛蓮說讀書心得感想篇3

 記得童年的那個夏夜,父親指導我第壹次讀《愛蓮說》。說實話,那時還不能全部理解這篇文章的涵義,但我卻愛上了這篇透射著精神光彩的文字,直到我走向社會生活以後,我逐步理解了這篇文章的精神內容,直到現在,我還能背誦出它的全文。

 《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廬陵家譜也和他有著緊密的聯系。他壹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黃庭堅語),他的《愛蓮說》可以說是他灑落胸懷的光輝寫照。據史,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遊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羅巖,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即作《愛蓮說》相贈。

 蓮,俗稱荷花,歷來是古今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贊美它的清姿素容,而周敦頤的《愛蓮說》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堅貞而高貴的品格,從而表現出作者潔身自愛的高尚人格和瀟灑胸襟。

 《愛蓮說》的全文是:?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文章的第壹部分,寫蓮之美在於壹個?潔?字。?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描寫了蓮花身處汙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精神風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蓮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壹、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蓮如傲然君子,而決不被世俗輕慢玩弄。

 文章的第二部分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在於感慨,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愛蓮說》的?說?,即托物言誌,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時,文章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麗,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的主題得以深拓,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加深立意的作用,藝術手法極其新穎而高明。並且,文章以壹個?愛?字貫通全文,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世界。

 我們看到,現實世界裏的汙泥濁水,也不泛蕩滌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但人既不能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能像俗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她)們要在汙濁的世界中堅定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在古代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中,也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