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廈門的街頭小巷裏總能看到不少的“沙縣小吃”的小吃店,裏面布置簡單,幾張折疊桌,幾個塑料凳,幾個勤快的店員吆喝著招呼客人。進店的食客大多點的是:“老板,拌面、扁肉來壹碗。”
許多人去沙縣小吃只知道吃拌面和扁肉,久而久之,似乎認定了它只有這兩種吃的,卻不了解,其實這兩樣只能是沙縣小吃在外的尖尖角,只能算是其中的鳳毛鱗腳。
去過沙縣,在當地朋友的熱情款待下,吃了次不同尋常的小吃宴,壹桌子大碟小碟各種味道各種顏色的小吃,有20來種,有最熟悉不過的拌面、扁肉,有板鴨、白豆腐、燒麥、芋包、白果、糍粑,泥秋粉幹、豆腐包、豆腐丸、酸菜面、米凍糕等等,還有我記不起名字的。
關於拌面、扁肉的好吃本欄目中已經有多位朋友提過了,我就不贅述了。先來說說那板鴨,顏色是黑紅黑紅的,而經過加工後已經是壹片壹片的了,如果主人不提醒,我怎麽也想不出這個原材料居然是鴨子。如果說,喜歡吃肉是因為它的肉香味,那麽吃沙縣板鴨吃的卻是它的滋味了,鴨子的肉浸了各種味道,嚼起來覺得特筋道,有滋有味,鹹香可口,就那麽壹小塊板鴨,慢慢嚼總要花費個幾分種,而且覺得越嚼越香,滿嘴的留戀後,連拿它的手指頭都想舔上壹舔。朋友介紹這種板鴨的做法是承襲了周代的制作方法,在洗凈的鴨肉上抹上鹽、姜等佐料腌漬起來,然後風幹、曬幹或烘幹而成的,而在沙縣,鄭湖的板鴨是最出名的。
按說燒麥本沒什麽特別之處,許多地方都有,但沙縣的可不壹樣。個頭極小,看過去晶瑩剔透,小巧玲瓏,壹口壹個都沒問題。沾上點豆豉油,咬上壹口,裏面含著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的味道,山珍海味都齊全了,味美極了。主人介紹,別小看了豆豉油,許多地方的燒賣,調味品大都在餡裏。沙縣燒賣餡卻以料的自然風味為主,食用時沾上調味品豆豉油,鹹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燒賣壹般是鹹的,但沙縣小吃中就有甜燒賣,口味非常獨特。外皮和鹹的是壹樣的,可吃到嘴裏,是含著好多味道的甜,裏面有餅丁、紫菜、桔餅丁和研碎的花生,主人說那餅丁要地產的“三元餅”才好。
還有芋包,皮和餡的味道渾然壹體,味道嫩軟可口,吃過後齒夾留香,極富特色,而且是如餃子般煮熟的,呈三角形,和北方的糖三角很象,只是小了幾圈,在沙縣,夏茂芋包最有特色,同夏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等自然條件相關,使夏茂出產的芋子特別嫩。據主人介紹,芋包工序特別復雜,將菜芋洗凈、煮熟、剝皮、將芋撚碎無顆粒,揉入木薯粉,做成皮。裏面的餡是用筍幹、香菇、豆幹、蝦肉、油渣、瘦肉等剁碎加醬油、五香粉、味精、紅酒等拌勻了,炒煮做的。工序的復雜和精致有些超過了北方的餃子。
福建人喜吃粉幹,也在福建的許多地方吃過泥鰍粉幹,卻都不如沙縣的。它的粉幹吃起來嫩、軟、滑、鮮,沒有泥味,不同凡響。而主人介紹,它的制作也要特別精心才行,要將捕捉來的活泥鰍放在清水中養1-2天,讓它吐盡泥味。煮前1-2小時,還要給泥鰍餵食鹽、酒糟、味精,讓調味品的味道進入泥鰍體內。煮泥鰍時,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把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讓它在冷水中遊動,然後小火燒鍋,使泥鰍在遊動的狀態下被煮熟,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怎麽會不好吃呢?
沙縣小吃其實不小,有240多種呢,而常年上市的就有50種以上。
那壹頓小吃的盛宴,開了眼界,吃了那麽多,最後結帳時我們5個人才200多元,真是價廉物美,我想可能和沙縣民風淳樸有關,多年來,它的拌面、扁肉都不曾漲價,始終保持著1元錢。
特別期望的,是沙縣小吃什麽時候能改改它那簡單的店面,能夠有幾家稍微好點的,有點裝修的店,夏天能有空調,也能分個消費檔次出來,吃起來會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