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鼓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壹種神聖的象征。在遠古時代的祭祀中,壹面鼓便代表苗族的壹個部落、壹個支系或者壹個村寨;到如今,他們的祖先已經傳下了六六三十六套鼓路,盡管各部落之間的打法迥然有異,但只要妳抓起鼓槌,跳起鼓舞,苗族老人就壹眼會辨出妳的祖先住在哪寨哪峒。由於我們壹行是自遠方來觀光的客人,苗家得郴(苗語“兄弟”)首先敲起的自然是攔門鼓。攔門鼓意即用鼓攔門,進行精彩的鼓藝表演,取其歡樂喜慶吉祥之意;其形式壹般有迎親攔門鼓、節日攔門鼓、新娘回門攔門鼓、迎接貴客攔門鼓、苗歌盛會攔門鼓等。攔門鼓在進行鼓藝表演時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按照規定,不同種類形式的攔門就必須表演不同形式的鼓技鼓藝,壹旦達不到指定的要求,就算攔門成功,被攔門的壹方就無條件認輸,表示今後要多向對方的鼓手學習,待提高鼓藝後再來請教。我們這次欣賞到的是迎接貴客的攔門鼓,全身盛裝的青年男女在寬闊敞亮的草坪上,飛槌敲擊,縱步跳躍,那輕快的鼓點,使我體味到了生命的不羈與輝煌。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壹位阿普(苗語“爺爺”)不著痕跡地從年輕人手中接過鼓槌,幾乎沒有掉下壹拍;他至少已經70歲了,那枯枝般的雙手叫人憐憫,叫人心疼,可是隨著他腳步的移動,妳便覺得天地閃光換了乾坤,不知魅力從何而來,那音色,那力度,那節拍,精(zhan)_____如話,壹句壹句從鼓中彈出,又壹句壹句落在妳的心上,叫妳鼓掌也不是,鞠躬也不是。我的雙眼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
在“鳴——餵!”“嗚——餵!”呼喊聲中,院壩坪裏的人越來越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幾位姑娘呼地壹下圍住了大鼓,壹個個握著系有紅黃飄帶的槌子,咚咚咚地跳起來。她們頭戴著花帕,穿著白滾花邊的上衣,系著繡有喜鵲鬧梅的圍裙,在晚霞、青山、綠林的襯托下,翩翩起舞。她們隨著鼓點:時快時慢:時緊時松,壹會兒播種插秧,壹會兒收割拾禾,壹會兒紡紗織布,壹會兒飛針刺繡,壹會兒妳追我趕,喜氣洋溢,壹會兒手持鋼釵,精神抖擻地同野獸搏鬥……具有濃厚的山區風韻。
接下來,苗家得郴又為我們表演起了猴兒鼓舞。顧名思義。猴兒鼓主要是模仿猴子的動作演繹而成的,因此其表現形式靈活奇巧,滑稽可笑,是苗族人民喜愛的傳統民間藝術;花鼓則是壹種擊打伴舞的娛樂活動,動作和內容極為原始,多是以鼓帶舞或以舞伴鼓,但表演時簡捷細膩,形象逼真,可以說是壹種形體直覺藝術。的確,我的目光壹直在追隨著鼓槌飛揚,那鼓聲似乎不再是鼓聲了,而是腳下賴以生存的土地在起伏,震顫了天宇:鼓聲清脆,它使我的心歸於寧靜,忘記了滾滾紅塵中熙熙攘攘的名利;鼓聲粗獷,它使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做個頂天立地的錚錚鐵漢,不隨波逐流,不卑躬屈膝;鼓聲雄健,壹股激越之情湧上心頭……、
從德夯苗寨回來已有些時日了,許多事情在開始淡忘,但我的耳膜裏壹直還在回蕩著那急切而深沈的鼓聲:“咚——咚咚,咚——咚咚——”
1.請給加點的字註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德夯( ) 鼓槌( ) 精(zhàn)_____如話
2.選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苗寨的哪些鼓聲?各表現了苗寨鼓聲的什麽特點?
3.第二段中寫到:“我的雙眼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為什麽會濕潤呢?
4.分析文中畫線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5.以文章的開頭與結尾為例,說說文章的結構有何妙處?
6.仔細體會和借鑒選文的寫法,請妳也描寫妳所熟悉的某個民間節日的慶祝場面。(50字左右)
答案:
1.hāng chuí湛2.攔門鼓,鼓聲輕快,表現出苗寨的熱情待客;猴兒鼓舞,其表現形式靈活奇巧,滑稽可笑;花鼓表演時簡捷細膩,形象逼真。 3.我被苗寨鼓聲所震撼,被苗寨老人的鼓聲所震撼,體味到生命的不羈與奔放,因此“我的雙眼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 4.運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鼓聲形式的多樣,打鼓者技藝的高超。 5.文章以鼓聲開頭,以鼓聲收尾。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6.只要能寫出節日盛況的場面即可,如元宵舞獅表演、端午賽龍舟等,字數不少於50字。
是這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