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信息技術再現課文情景,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壹直以來是我們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恰當運用多媒體巧妙的再現課文中的情景,不僅能夠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如:《落花生》壹課,理解父親談花生的兩段話的意思是重點,特別是借花生說道理是難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圖,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長在地裏,果實埋在泥土裏,壹定要挖出來才知道的特點;右上方是“高掛枝頭、鮮紅嫩綠,使人壹見就生愛慕之心的蘋果、石榴”;下面是活動文字片。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壹邊看圖,壹邊聽錄音,壹邊品味文字意思,使聲、形結合、聲畫並舉,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圖畫形象上觀察感知到同類植物的不同之處,從語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對比寫出兩種事物本質的不同,從圖文創設的意境中,從視聽創設的感知中,學生自然品味出父親將花生和蘋果等作比較是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從而反映花生“謙遜樸實,不嘩眾取寵”的品質。同時讓學生讀讀議議,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鳴,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壹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難點迎刃而解。 三、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充滿活力 著 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采蓮》壹文時,我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壹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貼上采蓮小船、彩蓮人,教室墻壁四周掛了壹些荷葉、荷花、蓮蓬,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滿湖荷花中的情境。課壹開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並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壹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妳們欣賞過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妳有過乘著小船穿梭於荷 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壹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的讀壹讀詩歌《采蓮》,壹起去感受湖中采蓮的快樂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詩歌的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我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讓學生壹邊看畫面,壹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蓮人采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人們采蓮時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四、現代信息技術,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 語文學科是壹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因為沒有哪壹個學科的學習不涉及到語文,另壹方面,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實也同時在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認識這個世界。比如,《動物過冬》、《蟋蟀的住宅》等講的是動物的世界;《植物媽媽》講的是種子的傳播;《黃河象》、《琥珀》講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達》講的是仿生學,《黃河是怎樣變成的》講的是環境的保護;《將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賽馬》講的是歷史故事。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學就可以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的豐富的信息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如《鯨》壹課,在鯨的種類中介紹了鯨分成須鯨和齒鯨,但是具體哪些鯨屬於須鯨,哪些鯨屬於齒鯨,課文只字未提。這些鯨各是什麽顏色,什麽樣子,有什麽區別,我們也無從知曉。課文只提到“虎鯨”,它屬於哪壹類卻沒有說。教師在備課時通過信息網就可以查到大量的關於鯨的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妳還知道哪些鯨是屬於哪壹類的?”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壹些在網上查到藍鯨、虎鯨等圖片資料,並通過文字資料向學生介紹它是哪壹類鯨,有什麽特點。 五、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了語文教學過程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壹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壹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註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重難點,訓練思維。小學語文第七冊《爬山虎的腳》壹課,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的葉子、腳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可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麽地方,讀明白的同學在圖上畫出爬山虎的腳。然後再用實物投影把同學們的畫展示出來,集體討論交流,最後用投影出示句子,說說這樣譴詞造句的好處。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加強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美感,滲透美育。運用畫面、音樂等媒介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這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那鮮活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確實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難忘的印象,有時甚至能起到“以壹抵十”的作用。 六、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了學生主體 課堂不是教師演講的地方,而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教師指導、點撥,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課前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國石拱橋有許多,但文中為何只選趙州橋與盧溝橋?在老師引導下,課余同學們各顯神通,利用網絡資源找到了大量圖文並茂的石拱橋,壹幅幅生動的圖片,壹段段精彩的文字詮釋,令學生對中國石拱橋,乃至中國橋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甚至學到了書上未有的知識,豐富了知識面,真是其樂無窮。 再如壹位教師在教蘇教版第八冊《特殊的葬禮》壹課時,先讓學生觀看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的磅礴氣勢,再讓學生觀察今日塞特凱達斯瀑布奄奄壹息的慘狀,然後黑色的屏幕上出現壹個醒目的“?”。這樣的設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前後迥然不同的畫面對比,結合課文內容與課外收集的有關知識,獨立自主地分析原因,解決問題。最後教師播放了人類濫砍樹木,過度用水等破壞自然資源的活生生的情景,幫助學生印證自己的分析,促進學生主動地思考人類應怎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壹主題。這樣的課件設計在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確立其在學習中的主體角色上發揮了充分的作用,無疑是富有實效的。 七、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展現教學畫面,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 電教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學方式的巨大變革,也是對傳統的語文教學的嚴峻挑戰,現代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應用能力等。21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能力,要改進教學方法,電化教育起著力臂的作用,現代化的多媒體電化教學不斷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網絡,還會為我們提供逼真的、生動的學習畫面。 通過多媒體制作語文教學軟件,可將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象、動畫、聲音等有機組成在壹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於創造壹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註意力。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學的每壹步都是為了最終讓學生在通過學之後,在思想和情感上達到與文章的“神”的統壹,亦即為情操的陶冶,也只有學生的“心”與文章的“神”得到溝通——被同化,才能真正開啟學生的心扉,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我們知道許多文章內蘊深刻,情感深沈,意境深邃。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圍情趣之中,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深層意義,要實現這壹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手段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而應用多媒體極易出現這壹效果。例如我在講《觸摸春天》壹課時,課的開頭是這樣導入的,有這樣壹個場景:壹個盲女孩在花間遊玩,無意間她捕捉到壹只蝴蝶,在優美而又纏綿的樂曲中,我用動情的語調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當我說完後,學生們還沈浸在那美妙的畫面與音樂中,此時的學生已經不由自主地進入狀態,新課就在這和諧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 語文課上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跨越了時空距離,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學過程,強化學生感知,促進學生記憶、思維、想象和聯想,激活思維。執教可見,借助多媒體展示教學過程,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八、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豐富學生想象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美感是和聽、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壹起的,而視覺形成的印象比聽覺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運用錄音、投影、電影等電教手段,對感知、理解課文、豐富學生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壹課時,結合教材內容,運用錄音、投影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效果顯著。壹下子把學生帶到了當時的年代。學生眼看、心想、手記,很快的進入了豐富想象空間,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我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加以點撥,學生對課文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視聽結合,口、腦、手並用,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既擴大了教學容量,更促使了學生積極思維。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語文課堂註入了新的血液,改變了“教師+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形式。實踐證明,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挖掘課文內涵,對學生打開聯想的閘門,啟發積極的思維,把課文中“靜止”的語言變成“活動”的形象,以達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表達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