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壹棵樹,壹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生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2、《橋》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於是產生了橋。
苦於跋涉的人類,應該感謝橋啊。橋是土地與土地的連系;橋是河流與道路的愛情;橋是船只與車輛點頭致敬的驛站;橋是乘船與步行者揮手告別的地方。
3、《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壹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2.艾青山巒類的詩有哪些1、《樹》
壹棵樹,壹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生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壹起。
2、《橋》
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
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
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
於是產生了橋。
苦於跋涉的人類,
應該感謝橋啊。
橋是土地與土地的連系;
橋是河流與道路的愛情;
橋是船只與車輛點頭致敬的驛站;
橋是乘船與步行者揮手告別的地方。
3、《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3.說說艾青詩歌散文化的特點是嗎 ..我語文筆記沒帶,大概說咯.. 呀,我找到咯 引言 詩歌的構思是以意象為基本單位,現實生活只有經過意象的橋梁,才能轉化為詩的形象。
“艾青的詩歌在新詩史上是至今尚未被逾越的壹座高峰”(現代文學博導黃曼君先生語)。艾青之所以在新文學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並躋身於世界優秀詩人行列的崇高地位,主要歸功於在其詩歌中追逐獨特而又美好意象,從而創作出壹首首不朽的詩作。
下面,掘文希望從幾個方面對艾青詩歌意象的營構藝術進行粗略的研究,以揭示艾青詩歌的精華所在。 壹、艾青詩歌營造的意象種類 艾青在詩歌創作中構造了以下種類的意象,形成其豐富的意象群落。
描述性意象。艾青詩歌描述性意象在詩中表現為詩人的心意情思滲透事象,物象,而事象,物象直射出詩人的心意情思,該類意象大多意在象表,比較外露。
在我國古代,許多抒情小詩是由純描述性意象構成。劉長卿的《逢雪宿英菩山主人》有“白暮蒼山下,天寒白屋貧。
東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盧倫的《和張仆射塞下曲》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詩人之情全寄在具體的描繪意象之中,從行為和物象中以抒其對人物的褒貶之意。
艾青借鑒古人,古為今用,描述性意象是其詩歌創作中經常使用的意象種類之壹,不少詩作就是由純描述性意象構成,《驢子》主要由描述性意象構成。“妳披滿沙土的身體/幹毛剝落的身體/拖著那/無終止地奔走在原野上的/人們可憐的什物;/妳下垂的耳朵/無力的耳朵/聽慣了/由輪軸傳向空闊去的悲哀的嘶叫;/灰色的眼瞳/映照著/北方的廣漠的土地上的/不平坦的荒涼的道路;/妳倦怠,妳辛苦,妳孤獨/在這永遠被風砂罩著的土地上/驢子啊,/妳是北國人民最親切的朋友,”這首詩是寫北方常見而又卑微的驢子,沒有任何豪壯的語言,也沒有象征的暗示,也沒有使用比喻,誇張,變形,借代等技法,而是采用平易,質樸,流暢的語言和直接的敘述語言刻畫了驢子的形象。
驢子的整體意象是由驢子身體各部分的單個意象構成,並由土地意象烘托,每個意象前面都采用表示形狀,神態等描述性的形容詞進行描繪。“幹毛剝落的身體”,“可憐的什物”,“下垂的耳朵”,“小小的腳蹄”等肢解了驢子這壹形象,然後又由這些意象合成這壹形象。
除了在抒情詩中,在艾青敘事詩中,直接描述的意象所占的比例就更大,在此不用多加例證。而最值得壹提的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中描述性意象的采用達到非常成功的地步。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想了妳:/妳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妳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的瓦扉,/妳被典押了的壹丈平方的園地,妳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大理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妳。/妳用妳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妳懷裏,撫摸我;/在妳搭好竈火之後,/在妳拍去圍的炭灰之後,/在妳嘗到飯已煮熟之後,/在妳把烏黑的醬碗放置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在妳補好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妳把兒子們的襯衣上的虱子壹顆顆掐之生,/在妳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後/在妳拿起了今天的第壹顆雞蛋之後,/妳用妳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
這兩段在全詩的地位最為重要也是寫得最為優美之處。它們既是對身世淒涼的大堰河的具體化的悲感,也是詩人對大堰河"戀母情結"的具體化的抒發。
幾個感興的描述性意象,分別以墳墓,瓦扉,荒園,石椅,火竈,圍裙,醬碗,虱子,雞蛋等壹系列物象的直觀表現以烘托對大堰河悲慘身世的懷念和她對女子所給予的關懷的感激之情。 艾青在詩歌創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構成了他詩歌散文美的藝術風格。
許多詩歌大量使用描述性單個意象對中心意象或主要意象進行鋪張描繪,構成了其酣暢排比的語勢,同時也造成了其詩在語言排列上語句很長的特點。同時,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使詩歌能對某事物加以較詳細的解說,這同敘事文學有相似之得,也導致了他樸素,明朗,不刻意追求含蓄的詩風。
這些特征是艾青散文美的基本要求。當然,描述性意象也給其詩歌創作帶來消極因素。
描述性意象過多造成其詩歌不少失掉詩意,空靈不足而臃腫外露有余,詩歌的跳躍性,彈性差等弊端。 比喻性意象。
所謂比喻性意象是指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創造的意象。它是以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為基礎,是同某種事物,理念或情感具有相似之處。
在艾青詩歌中,比喻性意象可以用來個摹狀人和事物,如“域外詩”《維也納》“斯河谷的兩岸/是連綿雄偉的大山/每架大山象城堡似的莊嚴/山上的雲杉是千萬支寶劍象披著甲宵的衛隊/整齊威武,戒備森嚴//群山環抱的盆地/是壹個綠色的搖籃/美麗的維也納/是個傳說中的公主/躺在溫柔的懷抱裏。”詩意的濫出,歸功於出色的比喻性意象的使用。
本體意象“大山”,“雲杉”,“盆地”,“維也納”,分別用“象”,“是”等系詞連接著喻體意象“城堡”,“寶劍”,“衛隊”,“搖籃”,“公主”,使維也納的既威武雄壯又溫柔美麗的性格躍然紙上。 除了摹狀人和事物外,比喻性意象在詩歌中最突出的作用還在於化抽象為具體,把不具形態,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思緒,品格,聲音等轉為具象的畫。
4.艾青 《太陽之歌》 的詩詞誰知到從遠古的墓塋 從黑暗的年代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 震驚沈睡的山脈 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 太陽向我滾來…… ——引自舊作《太陽》壹 我起來 我起來— 像壹只困倦的野獸 受過傷的野獸 從狼藉著敗葉的林藪 從冰泠的巖石上 掙紮了好久 支撐著上身 睜開眼睛 向天邊尋覓…… 我—— 是壹個 從遙遠的山地 從未經開墾的山地 到這幾千萬人 用他們的手勞作著 用他們的嘴呼嚷著 用他們的腳走著的城市來的 旅客,我的身上 酸痛的身上 深刻地留著 風雨的昨夜的 長途奔走的疲勞 但 我終於起來了 我打開窗 用囚犯第壹次看見光明的眼 看見了黎明 ——這真實的黎明啊 (遠方 似乎傳來了群眾的歌聲) 於是 我想到街上去 二 街上 早安呵 妳站在十字街頭 車輛過去時 舉著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 妳來自城外的 挑著滿籮綠色的菜販 早安呵 妳打掃著馬路的 穿著紅色背心的清道夫 早安呵 妳提了籃子,第壹個到菜場去的 棕色皮膚的年輕的主婦 我相信 昨夜 妳們決不像我壹樣 被不停的風雨所追蹤 被無止的惡夢所糾纏 妳們都比我睡得好啊!三 昨天 昨 我在世界上 用可憐的期望 餵養我的日子 像那些未亡人 披著麻縷 用可憐的回憶 餵養她們的日子壹樣 昨天 我把自己的國土 當做病院 ——而我是患了難於醫治的病的 沒有哪壹天 我不是用遲滯的眼睛 看著這國土的 沒有邊際的淒慘的生命…… 沒有哪壹天 我不是用呆鈍的耳朵 聽著這國土的 沒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昨天 我把自己關在 精神的牢房裏 四面是灰色的高墻 沒有聲音 我沿著高墻 走著又走著 我的靈魂 不論白日和黑夜 永遠的唱著 壹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昨天 我曾狂奔在 陰暗而低沈的天幕下的 沒有太陽的原野 到山巔上去 伏到在紫色的巖石上 流著溫熱的眼淚 哭泣我們的世紀 現在好了 壹切都過去了 四 日出 太陽出來了…… 當它來時…… 城市從遠方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引自舊作《太陽》太陽 從遠處的高層建築 ——那些水門汀與鋼鐵所砌成的山 和那成百的煙突 成千的電線桿子 成萬的屋頂 所構成的 密叢的森林裏 出來了…… 在太平洋 在印度洋 在紅海 在地中海 在我最初對世界懷著熱望 而航行於無邊藍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時代 我都曾看著美麗的日出 但此刻 在我所呼吸的城市 噴發著煤油的氣息 柏油的氣息 混雜的氣息的城市 敞開著金屬的胴體 礦石的胴體 電火的胴體的城市 寬闊地 承受黎明的愛撫的城市 我看見日出 比所有的日出更美麗 五 太陽之歌 是的 太陽比壹切都美麗 比處女 比含露的花朵 比白雪 比藍的海水 太陽是金紅色的圓體是發光的圓體是在擴大的圓體 惠特曼 從太陽得到啟示 用海洋壹樣開闊的胸襟 寫出海洋壹樣開闊的詩篇 凡谷 從太陽得到啟示 用燃燒的筆 蘸著燃燒的顏色 畫著農夫耕犁大地 畫著向日葵 鄧肯 從太陽得到啟示 用崇高的姿態 披示給我們以自然的旋律 太陽 它更高了 它更亮了 它紅得像血 太陽 它使我想起 法蘭西 美利堅的革命 想起 博愛 平等 自由 想起 德謨克拉西 想起 《馬賽曲》《國際歌》想起 華盛頓 列寧 孫逸仙 和壹切把人類從苦難裏拯救出來的 人物的名字 是的 太陽是美的 且是永生的 六 太陽照在 初升的太陽 照在我們的頭上 照在我們的久久地低垂著 不曾擡起過的頭上 太陽照著我們的城市和村莊 照著我們的久久地住著 屈服在不正的權力下的城市和村莊 太陽照著我們的田野,河流和山巒 照著我們的從很久以來 到處都蠕動著痛苦的靈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巒…… 今天 太陽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們從絕望的睡眠裏刺醒了 也從那遮掩著無限痛苦的迷霧裏 刺醒了我們的城市和村莊 也從那隱蔽著無邊憂郁的煙霧裏 刺醒了我們的田野,河流和山巒 我們仰起了沈重的頭顱 從濡濕的地面 壹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們 我們 笑得像太陽!” 七 在太陽下 “看我們 我們 笑得像太陽!” 那邊 壹個傷兵 支撐著木制的拐杖 沿著長長的墻壁 跨著寬闊的步伐 太陽照在他的臉上 照在他純樸地笑著的臉上 他壹步壹步地走著 他不知道我在遠處看著他 當他的披著繡有紅十字的灰色衣服的 高大的身體 走近我的時候 這太陽下的真實的姿態 我覺得 比拿破侖的銅像更漂亮 太陽照在 城市的上空 街上的人 他們並不曾向我打招呼 但我向他們走去 我看著每壹個從我身邊走過的人 對他們 我不再感到陌生 太陽照著他們的臉 照著他們的 光潔的,年輕的臉 發皺的,年老的臉 紅潤的,少女的臉 善良的,老婦的臉 和那壹切的 昨天還在慘愁著但今天卻笑著的臉 他們都匆忙地 擺動著四肢 在太陽光下 來來去去地走著 ——好像他們被同壹的意欲所驅使似的 他們含著微笑的臉 也好像在壹致地說著 “我們愛這日子 不是因為我們 看不見自己的苦難 不是因為我們 看不見饑餓與死亡 我們愛這日子 是因為這日子給我們 帶來了燦爛的明天的 最可信的音訊。”
太陽光 閃爍在古舊的石橋上…… 幾個少女—— 那些幸福的象征啊 背著募捐袋 在石橋上 在太陽下 唱著清新的歌 “我們是天使 健康而純潔 我們的愛人 年輕而勇敢 有的騎戰馬 馳騁在曠野 有的駕飛機 飛翔在天空……” (歌聲中斷了,她們在向行人募捐) 現在 她們又唱了 “他們上戰場 奮勇殺敵人 我們在後方 慰勞與宣傳 壹天勝利了 歡聚在壹堂……” 她們的歌聲 是如此悠揚 太陽照著她們的 驕傲地突起的胸脯 和袒露著的兩臂 和發出尊嚴的光輝。
5.試析艾青詩作的意象特點和歷史地位是嗎? ..我語文筆記沒帶,大概說咯.. 呀,我找到咯 引言 詩歌的構思是以意象為基本單位,現實生活只有經過意象的橋梁,才能轉化為詩的形象。
“艾青的詩歌在新詩史上是至今尚未被逾越的壹座高峰”(現代文學博導黃曼君先生語)。艾青之所以在新文學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並躋身於世界優秀詩人行列的崇高地位,主要歸功於在其詩歌中追逐獨特而又美好意象,從而創作出壹首首不朽的詩作。
下面,掘文希望從幾個方面對艾青詩歌意象的營構藝術進行粗略的研究,以揭示艾青詩歌的精華所在。 壹、艾青詩歌營造的意象種類 艾青在詩歌創作中構造了以下種類的意象,形成其豐富的意象群落。
描述性意象。艾青詩歌描述性意象在詩中表現為詩人的心意情思滲透事象,物象,而事象,物象直射出詩人的心意情思,該類意象大多意在象表,比較外露。
在我國古代,許多抒情小詩是由純描述性意象構成。劉長卿的《逢雪宿英菩山主人》有“白暮蒼山下,天寒白屋貧。
東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盧倫的《和張仆射塞下曲》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詩人之情全寄在具體的描繪意象之中,從行為和物象中以抒其對人物的褒貶之意。
艾青借鑒古人,古為今用,描述性意象是其詩歌創作中經常使用的意象種類之壹,不少詩作就是由純描述性意象構成,《驢子》主要由描述性意象構成。“妳披滿沙土的身體/幹毛剝落的身體/拖著那/無終止地奔走在原野上的/人們可憐的什物;/妳下垂的耳朵/無力的耳朵/聽慣了/由輪軸傳向空闊去的悲哀的嘶叫;/灰色的眼瞳/映照著/北方的廣漠的土地上的/不平坦的荒涼的道路;/妳倦怠,妳辛苦,妳孤獨/在這永遠被風砂罩著的土地上/驢子啊,/妳是北國人民最親切的朋友,”這首詩是寫北方常見而又卑微的驢子,沒有任何豪壯的語言,也沒有象征的暗示,也沒有使用比喻,誇張,變形,借代等技法,而是采用平易,質樸,流暢的語言和直接的敘述語言刻畫了驢子的形象。
驢子的整體意象是由驢子身體各部分的單個意象構成,並由土地意象烘托,每個意象前面都采用表示形狀,神態等描述性的形容詞進行描繪。“幹毛剝落的身體”,“可憐的什物”,“下垂的耳朵”,“小小的腳蹄”等肢解了驢子這壹形象,然後又由這些意象合成這壹形象。
除了在抒情詩中,在艾青敘事詩中,直接描述的意象所占的比例就更大,在此不用多加例證。而最值得壹提的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中描述性意象的采用達到非常成功的地步。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想了妳:/妳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妳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扉,/妳被典押了的壹丈平方的園地,妳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大理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妳。/妳用妳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妳懷裏,撫摸我;/在妳搭好竈火之後,/在妳拍去圍的炭灰之後,/在妳嘗到飯已煮熟之後,/在妳把烏黑的醬碗放置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在妳補好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妳把兒子們的襯衣上的虱子壹顆顆掐死之生,/在妳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後/在妳拿起了今天的第壹顆雞蛋之後,/妳用妳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
這兩段在全詩的地位最為重要也是寫得最為優美之處。它們既是對身世淒涼的大堰河的具體化的悲感,也是詩人對大堰河"戀母情結"的具體化的抒發。
幾個感興的描述性意象,分別以墳墓,瓦扉,荒園,石椅,火竈,圍裙,醬碗,虱子,雞蛋等壹系列物象的直觀表現以烘托對大堰河悲慘身世的懷念和她對女子所給予的關懷的感激之情。 艾青在詩歌創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構成了他詩歌散文美的藝術風格。
許多詩歌大量使用描述性單個意象對中心意象或主要意象進行鋪張描繪,構成了其酣暢排比的語勢,同時也造成了其詩在語言排列上語句很長的特點。同時,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使詩歌能對某事物加以較詳細的解說,這同敘事文學有相似之得,也導致了他樸素,明朗,不刻意追求含蓄的詩風。
這些特征是艾青散文美的基本要求。當然,描述性意象也給其詩歌創作帶來消極因素。
描述性意象過多造成其詩歌不少失掉詩意,空靈不足而臃腫外露有余,詩歌的跳躍性,彈性差等弊端。 比喻性意象。
所謂比喻性意象是指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創造的意象。它是以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為基礎,是同某種事物,理念或情感具有相似之處。
在艾青詩歌中,比喻性意象可以用來個摹狀人和事物,如“域外詩”《維也納》“斯河谷的兩岸/是連綿雄偉的大山/每架大山象城堡似的莊嚴/山上的雲杉是千萬支寶劍象披著甲宵的衛隊/整齊威武,戒備森嚴//群山環抱的盆地/是壹個綠色的搖籃/美麗的維也納/是個傳說中的公主/躺在溫柔的懷抱裏。”詩意的濫出,歸功於出色的比喻性意象的使用。
本體意象“大山”,“雲杉”,“盆地”,“維也納”,分別用“象”,“是”等系詞連接著喻體意象“城堡”,“寶劍”,“衛隊”,“搖籃”,“公主”,使維也納的既威武雄壯又溫柔美麗的性格躍然紙上。 除了摹狀人和事物外,比喻性意象在詩歌中最突出的作用還在於化抽象為具體,把不具形態,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思緒,品格,。
6.滕王閣序詩意《滕王閣序》逐句翻譯講解與鑒賞鑒賞雜文第壹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著)翼星、軫星,地域緊接著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甌越。
講解:“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壹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別對應著地面上的壹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麽,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制之意,但對於地理位置來講,只能是連著,不可能是真的控制,這裏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鑒賞:這是扣著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壹連三組,分別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鬥、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傑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雲霧壹樣(從大地上)湧起,傑出的人材如流星壹樣(在夜空裏)飛馳。
城池雄踞於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講解:“華”、“寶”、“傑”、“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傑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
“下”為使動,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了,意為“像霧壹樣”、“像星壹樣”。
鑒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歷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
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以寫地勢與上壹層含義相連,並將地勢與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復渲染之意;“俊采星馳”直寫時人,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具體發揮。兩組句子,極寫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翻譯:洪州的閻都督具有高雅聲望,他的儀仗從遠方趕來;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車駕在這裏暫駐。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辭,用儀仗、車駕來代人。
鑒賞:介紹了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為點的介紹;自此進入具體的時地人的描寫。原文: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
翻譯:(正趕上)十日壹休的旬假日,才華出眾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雲彩壹樣;迎接千裏之外的賓客,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講解:“千裏逢迎”為壹動賓倒裝,“逢迎”本為兩個詞:“遇到”“迎接”,這裏作迎接講,“千裏”代指千裏之外來的朋友。
鑒賞:介紹了所有的賓客,此為面的介紹。極寫朋友之高貴、眾多。
“高朋滿座”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原文: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翻譯:(文采如)騰飛的蛟龍和起舞的鳳凰,(那是)詞章的宗師孟學士;(寶劍如)紫色的閃電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韜略的寶庫王將軍。講解:這是兩個不太嚴格的判斷句,主語其實是“文采如騰蛟起鳳的那個人”“寶劍如紫電清霜的的那個人”,兩個“之”字都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鑒賞:又壹次重點介紹兩個著名的與會者,此又為點的介紹,但與前壹個重點介紹不同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用壹個形容詞來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壹個短語介紹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細致深入地介紹了兩個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翻譯:家父在交趾做縣令,我探親途經這壹勝地,我壹個年輕人知道什麽,(卻有幸)親自遇到了這盛大的宴會。
講解:“出”為路過途經之意。“何知”為“知何”,即這是壹個賓語前置的句子。
鑒賞:最後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具體的人物介紹結束。
第壹段亦結束。這壹段,“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針線細密,開合得體,筆墨變化多姿,卻又壹絲不茍”(錄人教版教師用書所附資料之陶爾夫的賞析)。
第二段:原文: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翻譯:時間正在九月,季節正是深秋。
講解:“維”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時序”,即“季節”。“九月”為農歷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個月,意為深秋。
鑒賞:這是緊扣題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國文化史中具有壹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與春相齊,高於冬,更高於夏。
因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秋天和春天壹樣,物候變化比較明顯,容易引動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