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勵志說說 - 說說歷史上有名的師生戀。

說說歷史上有名的師生戀。

1、徐悲鴻與孫多慈

壹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傳播也促使著中國女性的進壹步覺醒。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女性要達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須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國大學校園首開“男女同校”,隨之而來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師生間戀愛之事時有發生。

1930年秋天,徐悲鴻為得意弟子孫多慈畫了壹幅素描。畫稿上的孫多慈齊耳短發,面如圓月,表情淡然,畫作中的她有屬於那個時代女學生特有的青澀稚嫩。徐悲鴻在畫作的右下角題字:“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願畢生勇猛精進,發揚真藝….”

2、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與其他師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纏軟磨得到學生張兆和的,如果他像魯迅先生那樣玩文字遊戲,他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追求張兆和的男生有壹個排。

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學生的眼裏,他只是壹只“癩”,因為他與那些留洋歸來的教授相比,他壹點資本也沒有,只是來自湖南湘西的只讀過小學的窮文人。要不是胡適先生愛才心切,破例讓他到上海教書,他永遠不可能遇到“白天鵝”張兆和。

張兆和出身於江南名門世家,父親腰纏萬貫,這樣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從文放在眼裏呢?然而,沈從文壹開始就迷上了張兆和,瘋狂地寫起了情書,並以自殺相脅。最後還是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

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相伴終生。

3、余秋雨和馬蘭

馬蘭雖然沒有在課堂上聆聽過余秋雨先生的課,但也應視作是他的學生。馬蘭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省黃梅戲劇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應該是說壹條線上的人。

當馬蘭憑《嚴鳳英》的演出而壹舉成名後,壹位藝術界的前輩送給她壹本書,囑咐她從事戲劇工作必須得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藝術創造工程》,就是這本書,使馬蘭得以結識大他十六歲的余秋雨先生,他們就是從探討這本書開始了他們的戀情。

擴展資料: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壹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壹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壹封接壹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

在1931年6月的壹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裏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妳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著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

個人生活

徐悲鴻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後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

認識老師兼同鄉蔣梅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棠珍),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

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壹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7年。

個人生活

妻子馬蘭,壹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迄今國內囊括舞臺劇、電視劇全部最高獎項的唯壹人;榮獲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紐約市文化局、美華協會聯合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家終身成就獎”。馬蘭主要的舞臺劇演出,大多由余秋雨親自編劇。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百度百科-沈從文

百度百科-徐悲鴻

百度百科-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