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人,吃剩的打包確實是平常不過的事。
壹、首先從廣東人的性格開始說。廣東人務實接地氣,不喜歡攀比,很喜歡的壹句話是:有那麽大的頭戴那麽大的帽。意思是說,做適合自己情況的事,不要浮誇。於是這種務實的做法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點菜不浪費,以夠吃略有盈余為準,不要求明明吃不完點壹大桌。如果點多了,打包帶回去也是理所當然的務實。
二、廣東人出外吃飯的習慣。作為廣州人,出外吃飯就是家常便飯,經常出外吃,懶得煮了,出外吃,同事有喜事,出外吃,起哄也出外吃。於是出外吃飯並不高大上,很普通,那麽剩了打包就可以省很多第二頓去買菜煮菜的功夫,用微波爐叮叮就能吃,生活節奏快,誰不想省功夫呀,打包吃剩菜就符合了省事這壹點。特別是點心壹定會打包,因為第二天早上打沖鋒上班,當早餐多省心啊!例如這個:
三、廣東人對吃的態度。廣東人對吃是認真的,對食品是尊重的,不會隨便浪費。例如酒席上經常有的乳豬全只,豬頭通常是不切的,會剩整只在碟上,這個大家壹定不會剩的,它是很好的食材,可以煲湯煲粥,肉質細嫩,十分美味!而且廣東人煲湯需要用很多料,煲湯很多人只喝湯,不吃渣,有時打包的東西剛好可以煲湯不浪費。
四、廣東人富裕,對別人的眼光不在意。我估計打包可能很多人想打,但不好意思。但廣東人就不會,大大方方打包,沒人會說三道四。因為打包不是寒酸,不是差錢,而是美德。所以在廣州打包很隨意,喜歡哪樣打哪樣,自己提出來,不喜歡的不打。所以有時酒席後這個會說,我想打盒炒飯明天做早餐,那個說我要蔥油餅,另壹個說我喜歡掌翼,剩下的白切雞也別浪費,誰要?大家真的很隨意,妳拿了沒人會覺得妳貪小便宜,妳從來不在家開火的大家也不強迫妳要打包,各取所需,不需不取,非常和諧。相當於周潤發坐地鐵踩單車,別人會笑他買不起車嗎?根本不可能!所以打包也如此,不差那口剩菜,只是平常心的態度。就如廣東人不差錢,紅包就是意思意思,十元壹封。前幾天,下面圖片這碟德國鹹豬手我家都吃剩了,必須打包呀!
十幾年前,壹次同學請客。去之前雖然沒有去期待什麽大餐,但其實潛意識裏就認為是平時大家去的館子或者差不多的。結果到了壹看是水餃,不免心裏有點落差,可能有這種感覺的不止我壹個人,都沒吃多少,吃完有壹句沒壹句的,沒壹會就約了去網吧了。剩下我和請客的人,看著剩下的水餃,對方說別浪費了,打包各自帶些回去吧,我想也沒想壹口就回絕了,對方以為我是客氣,我就又表態了壹次。對方只好打包自己帶走,其實對於那個年齡的我來說,雖然明白什麽是對的,還是產生了壹些瞧不上扣扣搜搜的感覺。
裏面開了暖氣,推門出來的時候,壹陣風吹得還是有點涼的。也把我吹醒了,心裏壹萬個鄙視自己,鄙視自己會那麽想,也鄙視自己連續回絕兩次,不禁問自己算什麽。打從那裏開始,就真的從心裏看淡這種行為,也覺得這麽做事應該的。
過年過節婚嫁生日也離不了飯店,如今的人去了都不是圖飽的,每每結束後,剩菜怎麽處理依然是個問題,我覺得打包沒問題,甚至也會幫著打包,可是輪到自己家裏做宴席,還是不想往家裏帶,可是不同於過去,而是確實多,帶回去了肯定吃不掉最終還得倒掉。當然還有壹點,錢都花了,吃不了就留下那不是吃虧了,又或者,我自己花錢買的,憑什麽不帶走。
打包吃剩食,真的是生活氣息十足。
可以這樣說,廣東是最完整的保留了古漢文化的壹個省。由於地理原因,廣東受外族文化的影響比較少。所以到現在,廣東話就成了古漢語的正統繼承地區,古漢文化也因此保留得比較完整。我國古代對於糧食是很重視的,“暴殄天物”是十惡不赦的行為!所以古漢人是非常珍惜食物的!這壹點在很多古代典籍上可以印證。廣東人不奢華、不虛榮、不浪費、行事低調……的行為都是我國古漢文化的體現!都是優良傳統!如果有接受我國國學教育的人都應該明白這些。反觀我國其他內地,事無大小,必大排筵席!鋪排滿桌,剩菜太多!逢年過節,紅包千百!外表光鮮,囊中羞澀!以至於低下層的窮困百姓也紛紛仿效攀比!苦不堪言!我認為,身為廣東人不必因外省人覺得我們小氣、吝嗇而耿耿於懷,反而更應該覺得自豪!
中國這麽多省份裏,我覺得老廣的生活態度是最值得尊敬的,因為:
怎麽看待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食這壹現象?壹,這跟廣東人的生活態度有關
二,廣東人打包剩食這壹做法值得推廣
廣東人的剩食打包行為,正是因為他們富裕了,才懂得創業的艱難和守業的不易。 從這點上大家都應該跟廣東人學習,剩食打包是美德,浪費糧食才可恥。 怎麽看待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食這壹現象?關於在飯店吃飯,吃剩下的食物該不該打包這件事,我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吧;
在給大家分享我的故事之前,我想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大家不懂這個道理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 社會 是現實和殘酷的,加上人言可畏,讓大多數人在飯店吃飯,剩下的食物是否選擇打包這件事情上,他們選擇了無視;
大多時候他們不是不願意打包,而是擔心人言可畏,擔心被別人說三道四,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吃飯的這群人中,請客買單的主人已經是富裕階層,這時他選擇打包,會被同桌其他的人稱贊節儉;
相反,如果這位請客的主人是不富裕階層的時候,他這時選擇打包,會被同桌的好友看不起,說三道四,說他窮的連吃剩下的食物都不放過;
想必大多時候,大家不選擇打包的原因,更多的是有這方面的顧慮,當然我的態度是做自己,鼓勵大家打包的,因為這樣可以節約糧食,畢竟賺錢太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是刻骨銘心的;
下文,我給大家簡短的分享壹則我爸媽的小故事,老爸早年間經常去廣東出差,因為工作的關系,受廣東同事的諸多影響,最明顯的習慣就是打包食物,無論是去大酒店吃飯,還是武漢街邊的蒼蠅館子,老爸都會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
剛剛開始的那幾年,老媽還是頗不樂意的,老媽愛面子,覺得打包是沒有面子的事情,還因為老爸打包食物的事情,老兩口還發生過激烈的矛盾;
老媽因為什麽原因發生了改變? 這個我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他們退休之後,生活圈子變窄了,或者是上了年紀,老媽不在愛面子了、又或者是時代的進步,國家富強,老媽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這個我也說不清楚,但改變是壹定的;
有壹天,親戚家的孩子滿月,大擺宴席,席面結束之後,剩下的菜肴真的有好多,而且還有壹部分菜肴,大家根本就沒有動筷子,老爸是真為這些食材感到可惜;
但他年老體衰,壹大桌菜肴,即使都打包回家,他們老兩口也吃不完,可惜之余,也只能盡量打包壹點老兩口喜歡吃的;
老爸剛剛要動筷子,老媽主動包攬了打包的工作,找服務員要了四個打包盒,開始打包,這個過程當中,被我爸的大嫂撞見了,帶著詢問的口吻,關切的詢問老媽是否要幫忙?
老媽估計還是有點拿不下面子,急切的說:不用不用,孩子他爸喜歡這幾道菜肴,我們晚上就不做飯了,打包壹點剩菜回家,壹是節約二是還比好吃,三不打包也怪可惜的;
我的大伯母也就是我媽的大嫂,是個非常開明的人,也提倡勤儉節約,看到老媽的改變,高興的說道:別不好意思,我們那桌我也打包了好幾盒,這些都是硬菜,倒掉真是怪可惜的;
今天看到題主的這道問答題,讓我們想到了壹些過去的往事,回到題主的問答題,來簡單的分析壹下 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食的原因:
1、首先我們從廣東人的性格開始說起,廣東人務實求真、講究孝道、講究實惠、不做表面文章,思想開放、敢說敢幹,走在全國風氣之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力軍;
2、廣東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嶺南文化講究多元、開放、兼容;
3、廣東人天生勤勞,能吃苦,廣東人賺錢來的辛苦,大多是靠勤奮努力才走向富裕的,大多都是從小商小販起家,雖然孜孜不倦的追求金錢,但是他們更加知道,賺錢的艱難;
4、受廣地區整個 社會 的風氣影響,幾代人的傳承,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的優良傳統他們的體會可能比較深刻;
5、在廣東地區,大家從小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深刻知道浪費食材是壹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6、廣東地區的飲食風格比較清淡,追求食材的本味,加上廚師也做的確實美味,所以也有打包回家給家人品嘗壹下的可能;
7、我的理解中,可能是這樣認為的,廣東人懂的過日子,懂得浪費、懂得珍惜食物,可能也是 社會 階層的緣故,大多數生意人經過努力都懂得壹切都來之不易,懂得更加應該珍惜的道理;
8、雖然全國各地都有打包的習慣,但從整個 社會 風氣來說,廣東地區的這個習慣還是比全國都要普及壹些;
寫到最後,還想啰嗦幾句,雖然這個習慣值得提倡,但是大家將飯店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回家後,在食用的時候, 還是有這幾方面需要格外註意的:
1、打包剩菜的時候,要分開放,因為不同食材中的微生物生長速度是不壹樣的,分開存放更加利於後續的加熱;
2、打包剩下的食物,要盡快食用,最好能夠在5-6個小時將其吃掉;
3、打包剩下的菜肴,食用前必須回鍋加熱,而且壹定要熱透,煮沸,做到完全加熱;
最後的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聊壹聊您的看法?分享帶來快樂,我們在評論區等您!
廣東人飄過,食物不能浪費的,壹般我們在外面吃東西,吃不完,對廚師也是不尊重!所以我們點菜也是點到即止,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時候知道控制自己的飯量,就避免打包!但有很多時候菜無意點多了,我們都是會打包拿走,給家人吃,或者鄰居吃,總之不會浪費,有時候房東約我去吃飯,人家身家過千萬也是讓我們不要浪費,吃不完全部打包走!
在村裏的時候,擺酒席也是,客人全部吃飽後,剩余食物大多數都被打包,要麽拿回去自己吃,要麽拿回去餵雞餵狗都不浪費!
這並不是臉子問題,是個人修養問題!
倒是遇到外省的朋友款待我的時候,點很多菜,大多數都吃不光,很浪費!可是他們認為款待客人要大方!我也理解,但是我都覺得浪費!!!!
個人覺得廣東人吃不完打包是壹種節約,很好啊!
對於北方人來說,就覺得廣東人“小氣”了,其實北方人家裏來客人了,就很愛面子,做很多菜,明明知道吃不完會剩下,依然是要做出來,總覺得不做很多菜,好像是主人不歡迎或者不尊重客人壹樣,而客人呢?如果主人家做的菜少了,會覺得主人家小氣。
廣東人就不同了,客人把主人家做的菜吃完,是對主人家壹種勞動成果的尊重,來人家家裏做客,人家辛辛苦苦做菜也累,不吃完,剩下,妳走了讓人家吃剩菜,多不好啊。
壹位南方的朋友說,他去北方壹家供應商出差,人家接待他,就點了很多菜,他擔心人家點的菜吃不完剩下了會浪費,就拼命吃,眼看就快吃完了,人家主人又偷偷點了幾份,最後撐得的他實在吃不動了
而站在北方人主人的立場是,他看客人快吃完了,就覺得是不是自己點的菜不夠吃,所以又叫了菜。
所以說南北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哦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我本身是北方人,剛來廣東的時候,去和朋友吃飯那是真不會去打包,因為那時候朋友也都是北方人,(主要是年輕磨不開面子)後來在廣東時間久了,就發現廣東人就算再有錢,吃不完的食物都會打包。才醒悟過來人家不是差那口吃的,不是小氣,人家這才是會過日子。所以我也開始打包了,現在在廣東二十多年了,打包對我來說再自然正常不過了。從這方面來說正體現了廣東人的務實作風,能不浪費就不浪費才是應該大力提倡的,自已花錢買的沒吃完,丟掉才是最可惜的,我又沒去別人桌子上打包剩菜,自已買的為什麽不能打包,中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太多了,我們才吃上飽飯幾年吶,就開始浪費了?我覺的廣東人對待食物的態度是我們每個人都立該學習的。拒絕浪費從妳我做起,希望等輕人多學著點,做到吃多少點多少,光盤行動不能光當口號喊,就算吃不完也要打包,還有建議所有飯店,在客人吃完飯後能問壹句客人,需要打包盒嗎,讓客人盡量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
剩食打包,在外省籍同事看來,就如:麥竿吹火——小氣!
剩食不打包,對於港澳親友來說,就是:半夜雞啼,唔知醜!
廣東人看來,請客豪華壹點,吃剩就打包,兩頭著數!
港澳親友看來,夠吃就好,吃剩是不對的,主客都生疏客氣啊!
請飯吃出格調就聽過,吃飯吃出個性?
比如:特色菜品,盡量介紹給客人,有時就上多了。又比如,當著客人面前點菜,就會點多了。廣東菜名目多,壹席下來,就會吃剩。飯店就會鼓勁客人外帶!這也是其中原因。
現在流行的工作餐、商務套餐,是不會剩的,但壹般不會用於請客!
我是地道廣東人,從小受到的教導也是不能浪費任何食物,所以外出吃飯點餐,盡量點到夠吃,清盤不浪費,吃不完的也會堅持打包。有壹次去西藏旅行,壹大班朋友去吃烤全羊,點了很多菜也吃不完,因為朋友請客,也不好意思打包,看著那麽多菜浪費了挺可惜。過了幾天,我們也回請朋友們去吃烤全羊,也點了很多菜吃不完,因為是我們請客,所以我就悄悄把剩下的半只烤羊和兩只沒吃過的烤雞打包了,老公還責怪我打包有點丟臉。由於在外旅行,也不會再吃打包的食物,回到賓館,我把打包的烤雞給了看車場的老伯,老伯很高興,馬上打電話給他的朋友,還讓朋友帶上酒,好好喝壹盅。把打包的烤羊給了賓館的前臺妹妹,小妹妹也很開心,說阿爸媽媽還沒有吃過烤羊,今晚可以帶給他們嘗嘗,還特別跟我道謝。其實打包剩菜,不是小氣,更不是丟臉的做法,地球的資源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我們有什麽理由去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