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生下來滿壹個月的時候,家人們就會設席擺宴,邀請朋好友來給孩子慶祝滿月。參席親朋往往都會包紅包、送禮物,以表示對孩子的祝福。
如今,80後、90後成為了年輕媽媽的主力軍,滿月這個民間習俗,在她們的手中,也變得更具個性化和多樣化,為了追求“新”,好多“舊”的習俗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滿月的歷史
在古代,因為醫療條件較差,孩子出生後很容易就會夭折,而滿月就是壹個坎。孩子如果能平平安安的度過滿月,說明孩子身體健康,父母為了慶祝孩子度過滿月,而特地舉辦滿月宴,祝願孩子能夠平安長大。
滿月這個民俗,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到了宋朝,更成了富貴人家的必辦禮會,而且非常隆重。通常是主人們,發請帖邀請親朋好友,親友們帶著各種各樣的禮品來參加宴席,並送上言語祝福。
在古代,人們普遍都是重男輕女,如果生下男孩,家主們會很開心的為孩子辦滿月宴,如果生下女孩,則要取消或者是降低宴請的檔次。
男孩兒的滿月,壹般都是在出生後的第30天辦,女孩兒則在29天。也有的地方,選在孩子出生後的24天辦,寓意二十四孝,希望孩子將來能孝敬父母。
滿月習俗傳承至今,隨著思想的解放,男女權力逐漸趨於平等,人們也都不會再區別對待了,無論男孩女孩,都要辦滿月宴,而且時間上都會選擇30天。
滿月的習俗
關於小孩滿月,民間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雖然現在的80後、90後母親不是很認同,但是很多地方的老人們,舊觀念依然很重,滿月禮仍然堅持傳統習俗。
孩子滿月時,最重要的壹個習俗就是給孩子理發,民間也稱之為鉸頭。中國各個地區的鉸頭方式都不壹樣,但整體上都遵循壹個原則,就是鉸頭不會把胎毛鉸光,都要在頭頂或者腦門上留壹戳。
鉸下來的胎毛也不能亂扔,要用紅布包起來掛在高處,寓意小孩有膽識,或者是將胎毛縫在枕頭、背心裏,寓意小孩能順利成長,還有的地方將胎毛栓在窗戶上,寓意孩子能經受風吹雨打。
在古代,滿月理發禮是非常隆重的,講究非常多,鉸頭時必須要有舅舅在場,如果沒有舅舅在場的話,就要在旁邊放壹個蒜臼,諧音舅舅。
給孩子鉸頭的師傅,也必須是隆重的請到家中,家主要給師傅敬茶、包紅包,紅白壹般不會太大,但也是幾倍的鉸頭工錢,鉸完頭之後還要留師傅在家喝滿月酒。
胎毛鉸完之後,還有壹系列的流程。首先是剃完頭要穿新衣服,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然後是用煮熟的雞蛋,在孩子頭頂滾動六下,寓意六六大順,最後是要抱著孩子出門轉壹圈,寓意孩子之後不怕生人,有膽識有魄力。
滿月過完,母親要抱著孩子去娘家,民間稱為“出窩”。姥姥會隆重的迎接孩子入住,給孩子準備各類小禮物,舅舅也要準備兩件禮物,木盆和木勺,寓意孩子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