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問問zhoujingrun@sina.com關於明朝的那些事。

問問zhoujingrun@sina.com關於明朝的那些事。

1.馬皇後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壹個人死了。這個人的死,看似歷史上沒有什麽大事件,但對朱元璋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悲劇。

這個人就是馬皇後。

她冒著生命危險,在朱元璋身陷險境,饑寒交迫的時候,為他送去食物。雖然她是個女人,但她很勇敢。陳友諒攻打龍灣時,把自己所有的首飾和財產都捐給了軍隊,還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服。

即使在富可敵國之後,她也保持著樸素的作風,不驕不奢,勸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聖賢共治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

更重要的是,他制止了朱元璋的許多惡行:

朱元璋想殺朱文正。她勸朱元璋說,朱文正是妳的侄子,立了大功。請不要殺他。

朱元璋想殺李文忠。她勸朱元璋說,李文忠是妳的侄子,妳的幹兒子。讓他活著。

朱元璋想殺宋濂。她跪下來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百姓還尊敬他,何況是皇族。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愛去呵護每壹個她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了出來。

她比朱元璋更懂得人命的價值。

大病之後,她知道很難治愈,她拒絕了醫生的治療。朱元璋問她為什麽,她的回答真的很感人。

她說:生死由命。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治病,不能治病。如果大夫給我治病,吃藥無效,陛下肯定會怪罪大夫,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這是壹個總是用自己的愛去關心別人的人,即使在生命的盡頭,她仍然那樣做。

她臨終前給朱元璋留下了遺言:

“願陛下能找到能訓練的聖人,並完成他開始的事業。願子孫皆才,居民安居樂業,國家不朽千年。”

說完,她笑著離開了。

朱元璋靠在她身上。這是她壹生最愛的女人。這個女人給了他無數的幫助,卻從來沒有向他要求過什麽。她就是這樣度過壹生的。

經歷了這麽多磨難,朱元璋的心已經比石頭還硬了。自從父母去世後,無論多麽絕望和痛苦,他都很少流淚。因為他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此時,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哭了起來。只有哭,他才能悼念眼前的人。只有哭才能發泄他極度的痛苦!

因為他終於發現,眼前這個人是他的壹切,是他的唯壹。

馬姑娘,壹個普通的女人,在困難時期沒有拋棄出身貧寒的朱元璋,而是追隨他,為他付出壹切。不管環境多麽險惡,情況多麽復雜,她總是信守諾言。

不管是生是死,都不要放棄!

丈夫做了皇帝後,她依然以愛待人。每當朱元璋舉起屠刀,她總是上前制止。她用女性特有的母性和愛心,關心和拯救了很多人。雖然她最終沒能讓朱元璋那輛失控的汽車重回軌道,但她已經盡了自己所能。

今天,我們可以說她是壹位偉大的女性。

生如夏花,死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必後悔?

2.道通

當時番禺縣(今廣州番禺區)的縣令是道通,是個很清官的人。由於執法嚴格,與當地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這些土豪吃了虧,又無能為力,於是拉攏朱良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頭腦簡單的朱良祖收了好處,居然答應了。

此後,朱良祖多次與道通發生矛盾,幹擾道通正常執法,甚至派黑社會埋伏打同飯。然而,陶同沒有屈服,與朱良祖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雙方矛盾壹步步升級,最終達到頂峰。陶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良祖才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搶劫罪犯。而且還向皇上,彈劾了同樣壹堆罪名。

道通終於忍無可忍,於是向皇帝遞了壹封信說明情況,卻忘了朱良祖有壹個他沒有的優勢——快馬。

道通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朱良祖用的是軍馬。朱良祖也料到道通會有怨言,於是派人挑了匹最好的馬,迅速趕到北京,跟道通說了同樣的話。朱元璋是個頭腦發熱的人。他看到朱良祖的申訴信,馬上派人去斬殺道通。

前3名

回復2010-08-06 12:29

世界上的好士兵

9名粉絲

正式成員5

二樓

朱元璋下令後不久,道通的信就到了。朱元璋壹對比就發現了問題,趕緊派人去追。然而為時已晚,於是朱良祖殺了道通。

陶同是個清官,家裏沒有錢。死前最擔心母親無人贍養,便委托朋友贍養母親,然後平靜離世。

當他被殺害時,無數的人來為他送行。

正義在人心!

3.他的大臣們

朱允炆的抱怨和憤怒是有道理的,但他低估了他的顧問們的正直。齊太和、黃子澄等許多人沒有逃脫,他們是在以壹己之力挽救朝廷危亡。

齊泰在廣德招兵,黃子澄在蘇州招兵,連、在杭招兵。雖然這些書呆子的所作所為並不能真正拯救國家,但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所以在今天,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壹群勇敢而誠實的人。

齊太和、黃子澄被捕處死,寧死不屈。

[252]

黃冠,我們之前提到過這個人。他是明朝的另壹名右輔。

他的招募並沒有太大的效果,但是在聽到首都即將被威脅的消息後,他還是堅持要去首都,雖然他也知道此行將是生理上的。但對他來說,信守承諾,盡職盡責的意義遠遠大於茍且偷生。

當他到達安慶時,消息傳來,首都已經淪陷,新皇帝已經登基。黃冠知道大勢已去,但他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慌張。他只是哀嘆著哭了,“我老婆是個正直的人。她壹定是死了。”

之後,他為妻子招魂,完成必要的儀式,然後乘船順流而下。到了羅剎,他盛裝打扮,朝東鞠躬,縱身跳入河中。

黃冠沒有說錯什麽。在他之前,他的妻子已經帶著兩個女兒和十個親戚投河而死。不管怎樣,夫妻倆終於在壹起了。

作為朱允炆的密友和殉道者,黃冠遭到了朱迪的嫉妒。他把黃冠的名字從考試名單上劃掉了,所以明朝歷史上只有壹個記錄。雖然我們以前提到過這件事,但在這裏我還是想再次為這個勇敢的人正名:

洪武年間,黃冠連續贏了三元。他的名字叫朱迪,權力的篡奪者,他忠誠地死去。

我相信真相永遠不會被掩蓋。

以上這些人並不是唯壹有誠信的人。與吉太壹同在廣德招兵的翰林聽到吉太被捕的消息後,寫信給黃巖和王淑英,知道潮水已過,他們沐浴更衣,寫下遺言:

我出生了,當時沒有補回來。

死也白死,後世無恥!

然後他們都自殺了。對於這兩位學者,他們已經做得夠多了。如其遺言所言,他們壹生光明磊落,不恥後人。

事實證明,正直從來不僅僅屬於那些文人,也屬於普通人。

臺州的壹個樵夫是個正直的人。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這很正常,因為那時候他只是壹個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後摘下來在城裏賣。他從不以兩種價格出售木柴,也從不作弊。很多人買他的柴火,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不應該和京南有什麽關系。但是,有壹個像他壹樣的人,聽說首都淪陷後就死了。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傻。不管哪個皇帝登基,妳不砍柴,妳過妳的日子,但我覺得他的行為已經告訴我們,正義在人心。

雖然他是壹個普通的樵夫,但他的心與世界相連。作為壹個普通人,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抗議。投湖自盡是他唯壹的表情。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英雄,只要妳有勇氣。

回復收起回復2010-08-06 12:29

世界上的好士兵

9名粉絲

正式成員5

三樓

4.永樂大典

朱迪想要修復的不是壹本書,也不是壹本書。他要修的是壹本涵蓋各個時代,包含各種知識和財富的百科全書!

這不僅僅是壹種文化,這是包括經濟在內的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壹個國家自信和實力的象征!

禮外無書!

我們可以想象,當朱迪把這份工作交給解縉時,他給了這個年僅34歲的年輕人希望和負擔,但諷刺的是,在朱迪看來極其重要的事情,在解縉卻成了“壹般任務”。

解縉在這件事上沒有表現出政治敏銳性。他天真地以為那只是皇帝壹時的興趣,想編壹本書來玩玩。於是在永樂二年(1404)十壹月,他向皇帝呈上了初稿,取名《文學大成》。應該說,這份初稿也讓解縉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他沒想到,自己的辛苦卻給朱迪帶來了壹頓臭罵。

[276]

解縉這麽快就完成了任務,這讓朱迪很高興,但當他看到解縉送的書時,他意識到這個書呆子根本沒有理解領導的意圖。所以他把解縉臭罵了壹頓,然後裝模作樣。

這壹仗確實很大,充分體現了當時明朝的綜合國力。首先,朱迪派了五個翰林學士當總統(不是我們今天社會上的那種總統)。以王晶為首的這五個人都很博學。另外20名國子監官員被任命為副校長,他們都是著名的學者。此外,朱迪還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總動員令,號召所有有知識的人,不管妳是老是少,是窮是富,是瘸是瘸都沒關系,只要妳的頭能動,腳能動。都叫剪輯,大概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編輯。

這還不是全部。朱迪已經采取了絕望的姿態,必須力求完美。他還在全國各縣各縣找有壹定能力的人,但是這個能力不是學習。他在找誰?

答案是:寫得好的人。

由於當時正在寫壹整本書,需要收集大量的書籍和資料,這些資料找到後找人復印也無可厚非,因為當時還沒有電腦排版技術,在編寫過程中只能有人手寫。

既然是明帝國編的書,自然要體面,書的字跡壹定要漂亮清晰。如果我想找壹個像我壹樣字跡潦草,每天只能在電腦前打字的人,我會覺得很丟人,更何況朱迪也不喜歡。在那個年代,如果妳寫得不好,妳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這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動員。可以說,朱迪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精英知識分子來做這件事。我們之前提到過,寫書也能充分體現國家的經濟實力。這是因為妳要叫那麽多知識分子給妳寫書,就得在招聘廣告上寫:包吃住,按月發工資。千萬不要以為知識分子會願意做義務勞動,別人也有老婆孩子。

朱迪是壹個簡單的人。他很有效率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把編纂總部設在文遠館,並為這些書籍編纂者安排了住處。光祿寺的人自然會在吃飯的時候送飯,編書人也不用管什麽。只是編譯妳的書。

看了上面我們的介紹,大家應該清楚了,沒有錢,沒有很多錢,這本書能完成嗎?

[277]

壹個貧窮的王朝只能終日奔波,國庫收入壹點點吃飯就不錯了。哪裏有閑錢去修書?

盛世寫書不是壹句空話。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人之外,朱迪還派了壹名助手到解縉與他共同編輯這本書。這個人說他是幫手,其實應該是主管,因為在這之前,他只當過壹次二把手。不幸的是,第壹個指揮是朱迪。

這位主管是姚。

姚不僅擅長戰術,而且很有天賦。明初第壹秀才宋濂也很欣賞他的才華。那時,解縉還穿著開襠褲。

將這樣壹位重量級人物放在解縉身邊,朱迪的決心可想而知。

當朱迪以排山倒海之勢擺出如此豪華的陣容時,解縉終於意識到他將要完成壹件多麽宏大而光榮的事情。如果完成不了或者做得不好,那就不僅僅是丟官的問題了。

什麽都別說了,開始努力吧!

經過領導的指點,解縉同誌終於端正了態度,按照領導指示的方向去做了。事實證明,朱迪沒有看錯人。解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合理安排工作,

回復收起回復2010-08-06 12:32

世界上的好士兵

9名粉絲

正式成員5

四樓

采購、分析、編校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每寫完壹部分,他都會親自審閱,提出修改建議。作為這支龐大的知識分子隊伍的領袖,他做了出色的工作。

當數千人的編制隊伍在他手中有條不紊的運行,儀式越來越接近完成和完美的時候,解縉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夢想。他不再是壹個有才華的學者,而是國家的棟梁。

在籌備儀式的過程中,朱迪繼續給予幫助和關心。永樂四年(1406)四月,朱迪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望了所有日夜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編輯,詢問解縉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麽困難。解縉感謝各位領導的關心,並表示將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好,以回報陛下的恩情,不辜負全國的知遇之恩。最後他提出,儀式的歷史部分已經差不多完成了,但是子集還有很多不足。

朱迪馬上說,如果妳有困難,來找我,妳就能解決它們。不就是缺書嗎?我會給妳錢,買下來,妳要多少給妳多少!之後,他立即指示有關部門(禮部)派人出去買書。

有了這樣的政治經濟支持,再加上解縉的有效指揮和安排,無數勤奮的知識分子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們在無數個燈火通明的夜晚,壹直在馬不停蹄地工作,拋棄了家人和娛樂,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他們中的很多人死於過度勞累),只為完成這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書。

[278]

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並沒有什麽偉大的理想,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普通的抄寫員和編輯,在那個時候,他們只是普通的學者。他們的人生似乎與偉大二字無關,但他們所做的卻是壹件偉大的事情。歷史不會留下他們的名字,但這本巨著的每壹頁每壹行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

所以,無論是累得吐血的編輯,還是整天埋頭抄書的寫書人,都是英雄,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大家都是!

在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這壹儀式終於在永樂五年(1407)十壹月完成。

此書收錄先秦至明初書籍7000余種,共11095卷,22877卷,3.7億字。

都是壹個字壹個字手抄的。

其內容包括經典、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蔔、藏傳佛教、道教、戲劇、工藝和農學的壹個子集,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力財富。它不僅僅是壹本書,而是中國文明史上的壹座金字塔。

更為難得的是,以解縉為首的明代知識分子,以博大的胸懷和兼容並包的思想,收集了幾乎所有珍貴的文化資料,給我們留下了壹筆巨大的財富。

朱迪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他鄭重地把這個偉大的傑作命名為《永樂大典》。

現在,我終於可以說,在我的統治下,我編纂了有史以來最大、最全面、最完美的壹本書!總有壹天,我會老去,但這本書的光輝將永遠照耀著後人,告訴他們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

榮耀!但這不僅是朱迪的榮耀,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榮耀!我們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曾經輝煌過,繁榮過,曾經屈膝受辱過,死過幾次。但我們最終沒有屈服,我們的文明傳承下來,帶領我們頑強地站了起來。

永樂大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它不僅僅是壹本書,而是壹種文化傳承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們要感謝這本書,因為如果沒有它的誕生,很多古籍就永遠見不到今天。

如果我們要列出這些書的清單,恐怕會很長。這裏,我們只列舉其中的壹些,讓妳知道這本書的意義,如《舊唐書》、《舊五代史》、《宋纂》、《徐子簡龍纂》等,都失傳了。直到清朝,它們才從永樂大典中編成,流傳到世界各地。

所以我們說永樂大典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金字塔。

[279]

在建造中國文化金字塔的工程中,解縉是壹位出色的總工程師和設計師。其實他的貢獻不亞於征服新疆的徐達和藍玉。他雖然沒有諸軍中攻城拔寨的豪氣,沒有大漠揮刀,鐵馬搏殺的風光,但他也有自己的武器,他的武器就是他的筆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無數辛勤的知識分子用筆墨給我們留下了先輩的智慧和知識,讓我們知道了先輩的輝煌過去和偉大。

事實證明,那些經常被我們嘲笑的學者、文人,也是強大的、堅強的,他們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誰說書生無用,筆下也是英雄!

回復收起回復2010-08-06 12:32

世界上的好士兵

9名粉絲

正式成員5

五樓

5.鄭和

然而,其他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他們不僅在當時赫赫有名,而且在歷史上留名,流芳百世。這就是著名的鄭和船隊及其七下西洋。

同樣的秘密任務,情況卻如此不同,我們不禁要問:同樣壹個人,為什麽差距這麽大?

原因很多,比如隊伍規模、附帶任務等等,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壯舉最大的功勞應該歸於這支艦隊的指揮官——偉大的鄭和。

“偉大”二字對於不是皇親國戚,沒有顯赫家世的鄭和來說,絕對不過分。然而,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創造了壹個傳奇——中國人的海上傳奇。歷史上在鄭和之前有無數的王侯將相,在他之後還會有很多,但鄭和只有壹個。

鄭和之後,沒有鄭和——梁啟超。

讓我們來介紹壹下這位偉大航海家的波瀾壯闊的壹生。

鄭和,生於洪武四年(1371),原名馬,雲南人。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就對航海有著濃厚的興趣。據說當時航海在中國還不是熱門學科,雲南也不是壹個能出海的地方。鄭和為什麽喜歡航海?

這是因為鄭和是壹個虔誠的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親都信仰伊斯蘭教,所有的穆斯林心中都有壹個最大的願望——去聖城麥加朝聖。

[293]

去麥加朝聖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最大願望。生活在麥加的基督徒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隨時仰望聖地,但對於當時的鄭和來說,這真的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麥加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圖上把麥加和雲南連起來,乘以比例尺就知道有多遠了。好在他家經濟條件還不錯。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去過麥加。鄭和小時候,父親經常給他講朝覲時揚帆破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歷和異國他鄉的奇聞異事。這些都深深地影響了鄭和。

也正因為如此,年輕的鄭和不同於其他同齡的孩子。他沒有為了將來揚名立萬,日復壹日地坐在辦公桌前背誦聖賢之言,而是努力鍛煉身體,學習航海相關的知識,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有這樣的信念,總有壹天,他壹定會乘風破浪,去麥加朝聖。

如果他的人生就這樣走下去,也許十幾年後,他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完成壹個普通穆斯林的夙願,然後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有些人註定不會過平凡的生活,似乎偉大的使命和事業必須由這些被選中的人來完成,即使有時是以非常殘酷的方式。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和藍玉奉朱元璋之命出征雲南。明軍如日中天,僅用半年時間就平定了雲南全境。正是這次遠征改變了鄭和的命運。對了,在這場戰役中,明軍壹名大將齊湘戰死。他的犧牲給家族帶來了世襲的武職,改變了家族的命運。從那以後,他的後代壹代又壹代地練武。這個齊翔只是個無名小卒。這裏之所以要提到他,是因為他有壹個非常成功的傳人——戚繼光。

歷史真是難以捉摸。

對於明政府和朱元璋來說,這只是無數次遠征中的壹次,但對於鄭和來說,這次遠征卻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壹個痛苦而未知的轉折點。

戰後,許多兒童成了戰俘。按說,戰俘只是戰俘,他們被迫做苦力。但當時對待兒童戰俘有壹種極其殘忍的做法——閹割。

這個公約的目的不言而喻,多說無益真的是忍無可忍。年僅11歲的馬就是這些不幸的孩子中的壹個。

我們不難想象馬的痛苦和無數的夢想似乎離他而去,但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悲劇的開始往往是輝煌的起點。

悲劇,還是榮耀,只取決於妳,取決於妳是否堅強。

[294]

從此,這個11歲的少年開始跟隨明軍征戰四方。北方的雪和沙漠的黃沙到處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他這個年紀,本該在家裏玩耍嬉鬧,卻突然成為了戰爭的壹員,在戰場上奔跑著血流成河的屍體。劍和矛已經取代了木馬和玩偶。在軍營裏,沒有人會把他當小孩,沒有人會管他。在戰爭中,誰也不能保證他明天能活下來,所以唯壹能照顧他的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