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叫格局。很多時候,讓妳為難的不是其他事情,而是妳自己。很多人有壹種錯誤的心態,認為自己的價值不等於目前正在經歷的收獲,於是開始斤斤計較。下面分享壹下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稱之為格局。
調整心態叫格局1。心態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
有個男的跟我說,他之前談戀愛的時候,就是因為他的格局太小,經常互相猜疑和懷疑,雙方動不動就為了壹點小事吵架。現在回想起來,他才明白當時的自己是多麽的幼稚,甚至失去了壹個好夥伴。
生活中,總需要經歷壹些事情,才會明白珍惜的重要性。但人不能活在過去,人還是要向前看。
也是壹個人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然後改正自己的壹些錯誤的壹種模式。
好的心態可以引導好的格局,壹個格局可以決定人生的高度。
《菜根譚》裏有壹句話:“什麽時候在石頭的火光裏爭長短?在蝸牛的角上,它是雌性多於雄性。大千世界是什麽?”
生活就像鐵制物體撞擊石頭時的閃光。如果妳只知道壹味的對抗對方,妳就不會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人生很短,生存的空間小如蝸牛的觸角。在這樣壹個狹小的世界裏,我們如何才能有競爭力?
生命只是滄海壹粟。寬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穿越別人就是穿越自己。
是什麽格局?是妳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壹個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處理事物的心態,壹個人的胸懷。
有壹個模式化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有格局的人,人生得意時不得意,失意時不氣餒。他們嘲笑世界的潮起潮落,樂觀人生的起起落落。這是模式。
有壹個人是他壹生中最優秀的青少年之壹。本來他有高官厚祿,但人到中年卻經歷波折,不僅與家人分離,自己的人生也在顛沛流離。
即使身處荒郊野外,他也壹直關心朝廷和百姓,他活得比誰都堅強。
這個人就是蘇軾。幾次被降職後,他早就釋然了,所以走到哪裏都要吃飯。即使仕途不順,也不能讓心情不好。只是給自己壹個去各地旅遊的機會,去哪裏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然後尋找當地的美食來取悅自己。
所以他心態豁達,不能因為仕途不順而毀了自己。能這麽想的人,看得出來格局真好。
蘇軾不僅是詩人,還是美食家。他的詩名揚天下,他的美食也流傳至今。
他的仕途雖然歷盡艱辛,多次被貶,但並沒有因為失意而倒下。不管多墮落,我都活得比別人瀟灑。
他每到壹處,都和人民交朋友,為人民盡義務,做出了值得稱贊的成績。
無論他壹生經歷了多少挫折,他總是以壹種從容、瀟灑、曠達的心態面對這壹切,壹生如沐清風。雖然吃了很多苦,但他從未失去童心。
何不唱著走著慢慢來,竹竿鞋比馬輕,壹場煙雨就壹輩子。蘇軾從容淡定,從容自在。他沒有拿尷尬的同事開玩笑,也沒有表達雨後天晴的喜悅,只是說“不下雨就是晴天。”反而覺得下雨是偶然,就算是和我壹起旅行的人也不壹定會落在誰身上。反而是壹種相遇,是人生的喜悅。
在人生的苦難中,每個人都在不斷追求未來會出現的美好風景,但美好的風景到來後,卻變成了壹種苦難,這種循環永無止境。
只有心態好,格局好的人,才能成就不朽的人生。
曾國藩經常用壹句話告誡自己:“繁華之時,常想其衰,上臺之時,離場之時,也要想其衰。”
他認為有格局的人要有壹顆低調的心。不管他們的成就有多大,官位有多高,都要低調,不要炫耀,低調做人,才能保持本性,才能讓人生走得更穩更遠。
生活中,有多少人,有了壹點點成就,就漸行漸遠,沒有壹點點矜持,以至於很快就把得到的還回來。
在生活中,不僅要端正心態,更要踐行自己的人生格局和世界格局,人能走多遠。
有格局的人,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不要因為壹時的自滿而沾沾自喜,不要因為壹時的挫敗而放棄逃避。如果妳有野心,妳就能經得起誘惑,看清得失,擁有後來的壹切。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海天格局大,融入世界。人生是有高度的,可以露出飽滿的羽毛。虛心的話,可以謀全局。
心態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生活的格局越大,妳就越有野心。
調整心態叫模式二。人性中有很多惡,最致命的是:看不見身邊的人。
他們寧願看到外人好,遠方的人好,就是不能容忍身邊的人比自己好。
離自己遠的人,或者比自己遠的人,羨慕崇拜;
親近自己的人,或者比自己略勝壹籌的人,都是嫉妒的,都是可恨的。
絕大多數人痛苦,不是因為自己的平庸,而是因為身邊的人比自己成功,或者身邊有人突然超越自己,他們感到無比痛苦。
這其實是人性黑暗愚蠢的壹面。
生活在遠不如妳的人群中和生活在比妳優秀的人群中,顯然後者對妳更有利,因為妳總能順勢而為,甚至取得進步。
但是,很多人更喜歡生活在不如自己的人群中。他們寧願被別人拖累,寧願互相踩,也不願看到身邊的人仕途成功。
他們忘了,如果妳身邊的人都能得到發展,妳也不會差多少;如果妳身邊的人都是落魄的,妳怎麽能變得更好?
人性有時候真的很可笑。很多人寧願看到身邊人的不幸,也不願面對自己的不幸。他們寧願證明身邊的普通人,也不願承認自己的。
他們總喜歡看到身邊的人失敗,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情緒上的解脫,這種滿足感甚至比自己的成就還要快樂。
這是很多小人物的模式。
如果我們心中壹直有善念,當別人仕途成功時,我們也會跟著別人做好事,有好結果;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真誠地祈求他們的祝福;世界會更加美好。
喜歡送花的人,身邊都是花;
偷偷種荊棘的人,四周都是荊棘;
善待身邊的人,其實是在為自己鋪路。對周圍人的嫉妒會讓妳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如果妳不想對身邊的人好,其實是在自討苦吃,最終吃虧的還是妳自己。
大家好,真的很好,共贏是贏的最高境界。
送壹朵玫瑰,留余香在手。
能夠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
調整心態叫模式三。白嚴嵩曾經說過這樣壹句話:“之所以覺得過不去,是因為格局太小。”我印象深刻。
20年前,白在中山大學做了壹次演講。他說,“不久前,壹個學生告訴他,他正在經歷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簡直不想活了。”
到底是什麽?但我就是沒考上清華的研究生。白問他,“妳認為這是壹次挫折嗎?”
真正的挫折是人生的大起大落,比如小平同誌的三起大落;比如陽明先生準備死了。至於在學業、事業甚至感情歷程中遇到的壹些不如意,充其量只是壹次經歷,或許會成為壹段美好的回憶。
莊子說:“井蛙不能與海中人對話;夏蟲不能和冰人說話;瞿氏不能與道教徒對話。”
其實這些看似所謂的“大事”和妳生活中發生過的每壹件小事都沒什麽區別。所以:
“之所以覺得過不去,只是因為格局太小。”
是什麽格局?要更好地理解什麽格局,最好從“心-道-德-物”四部曲入手。
心決定道,道決定德,德決定事;反過來,物之根是德,德之根是道,道之源是心。因此,這是壹個“心-道-德-物”的四部曲。
心為道之源,道為德之根,德為物之根,德能載物。德性的厚薄決定了事物的層次、優劣、大小、數量,萬物合在壹起就是生命。
說實話,剛開始看這篇文字的時候覺得有點迷茫,但是當我反復看直到看懂的時候,通過文字深刻的理解和實踐,從“記”到“知”再到“知”,對上面的文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征兆。
道是人的模式和境界。境界決定事物的好壞,格局決定事物的大小。
心臟是身體的主人。心決定道,有什麽樣的心,就有什麽樣的道。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事就大。所以:
心態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
反過來,要想擁有幸福完整的人生,就要提升格局和境界;想要提升格局和境界,就要打造精神品質。
總之,心是萬物之源。當事業遇到瓶頸時,在事情上努力,成果有限;在德國好好學習,成績尚可;在路上努力,成績斐然;內心努力,專註更高的層次,才能獲得更高的成功。所以,好好學習,成績優異。
那怎麽好好學習呢?是清澈的心,純凈的心。清心就是去除心中的未知,凈化心靈就是去除心中的貪欲。
人生沒有捷徑,但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中國文化的核心代碼是心。中國文化是解決人生重大問題的文化。中華兒女在這場世紀疫情面前的出色表現,是中華文化偉大力量的集體體現。但是從1840開始,中華兒女受辱百年,任人宰割,任人欺淩。雖然1949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是要真正強大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我們在很多地方做到了世界第壹,但是全民的文化自信還是不足。
文化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圍城》中關於婚姻的壹句名言:“裏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至於學習的良心,進去的人就像喝了甘露,再也不想出來;外面的人渴望成功,卻不肯改變,所以還在外面流浪。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說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生活的底色是與生俱來的,千差萬別。人生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學習中國文化,打造精神品質,提升格局境界,成就圓滿人生。
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勇敢的追求完美,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無盡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