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辛棄疾的電影名言

辛棄疾的電影名言

文字?何雲超

?《辛棄疾1162》是2020年初上線的壹部全新古裝動作片,在反映歷史人物故事的國產電影中讓人眼前壹亮。不是我誇大這部電影有多優秀,而是目前真的不多見,值得推薦和稱贊。客觀來說,這部電影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是張哲、謝苗、李柔、王若伊等導演團隊從《大漢十三將》等系列電影壹路走來,被認為在古裝網積累了壹定的口碑。這次的《辛棄疾1162》也算是繼承了以往的所有優點,在古裝上繼續打磨了壹些歷史動作片的品質。

壹、優點:武俠外衣下的壹點反思

?辛棄疾1162雖然包裝了壹個娛樂化的形象,但第壹個好處是故事內容貼近史實。圍繞辛棄疾在1162年參與抗金,試圖為宋收復北方,嚴宏良南下,後方趁機有所作為。結果被奸細殺害,起義軍首領率辛棄疾鏟除漢奸,最後只身投奔宋。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辛棄疾的生平事跡足以顯示他的膽識和足智多謀。作為壹名功夫演員,謝苗集中展示了辛棄疾在軍事行動方面的長處,以及他在策劃收復山東幾座城市和延緩金軍南下方面的戰略表現。且不說是否符合當時打敗顏延良軍隊的可能性,但對於辛棄疾的塑造能力來說,確實是出類拔萃的。雖然從觀眾的角度看充滿了理想主義,但考慮到辛棄疾當時二十出頭,也算是貼近現實的演繹了。謝苗的表現還算不錯,但也不是那麽突出。

回想謝苗那壹代跟著李連傑演戲的功夫童星,順便說壹句,長大後涉足影視圈多年,能讓人記住的形象並不多。謝苗刻畫辛棄疾的問題在於,雖然他把辛棄疾的勇武氣質演繹得有武俠功底,但與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文人形象還是有點距離的。畢竟辛棄疾雖然才十幾二十歲,但已經有了傑出的文學修養,和黨懷英齊名。

?雖然片中偶爾有詞穿插辛棄疾以示才華橫溢,但自始至終,筆下的辛棄疾並沒有太多表現辛棄疾與“文”的愛情和交往,即使首尾的舊像也只是蒼白的敘事。換句話說,如果不是謝苗這個叫辛棄疾的角色,觀眾是不可能把這樣壹個人和辛棄疾聯系在壹起的。他們以為只是又壹個喜歡品味辛棄疾詩詞的江湖英雄。

?也許是因為辛棄疾的評價總是充滿了“豪放”的氣質,而且他確實有軍人背景,所以謝苗的塑造側重於參與義軍的英雄氣概,忽略了文學的解讀。其實辛棄疾壹直是壹種悲憤。他的英雄主義深深地滲透著壹種英雄末路的無限孤獨。因為辛棄疾起義的失敗已經說明他的內心在北宋是缺少知音的。到了南宋之後,他壹生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招人待見,唯命是從”的烙印。如果辛棄疾是武將,恐怕結局會和嶽飛差不多。

至於多出來的女主角霜花,王若伊的表演也相當到位,沒有過分渲染孩子的親情,也讓女主角的情感和形象讓人過目難忘。為了對比辛棄疾的文采和風流,想象當時有壹個誌同道合的紅顏知己是有道理的。如穆、梁紅玉等宋代女性都是英雄、多情、正直的形象。雖然霜花在片中偶有渲染,但其實更渴望遠離辛棄疾,不斷廝殺,希望有壹個穩定的二人世界,但霜花終究沒有拖後腿,誓死保護辛棄疾的場景也轟轟烈烈。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作者真的認為這部電影非常難得的優點其實是它表現了辛棄疾和耿靜等叛逆者的不同之處。

當時北方人對金人是什麽態度?今天生活在金人勢力範圍內的河北、河南、山東,有幾個人能像辛棄疾那樣有如此強烈的宋金分野觀?這對於壹部以動作娛樂為主的古裝片來說,並不容易。這是辛棄疾想在臨安聯系宋帝的時候。他與耿靜和其他反叛者有明顯的差距。雖然耿靜等大多數人也對金人的欺軟怕硬不滿,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壹定希望投奔江南的宋帝。耿靜等人只想過相對穩定的生活。辛棄疾也指出,他們要稱霸全國,這是壹個很微妙的立場。

?說到底,北方之所以有壹些叛軍,並不是這些人懷念宋朝,而是為了所謂的民族大義。正是顏延良到處征集民夫,建造戰船、軍械、鎧甲等。為了讓很多人無法生活的南征。這才興起,恰好給了辛棄疾這樣有大想法的人壹個機會。更微妙的是,辛棄疾壹廂情願地聯系了南宋。當時朝廷不同意接收辛棄疾,實際上為辛棄疾南下後壹生無所事事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辛棄疾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基本事實,為大多數觀眾所熟知。他們如何在銀幕上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除了需要好看的劇情和場景壹壹入戲、傳達到位之外,甚至還需要了解超出壹般理解的命運事件,引起觀眾更多的思考,這才是體現電影藝術魅力的地方,而不是停留在歷史人物介紹的膚淺層面。

?總的來說,辛棄疾1162的立意和角度都很好,偏向娛樂化的設計沒有錯。可惜太武俠風格的場景有點徹頭徹尾。畢竟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能理解,故事還是比較嚴肅和沈重的,其實是歷史劇的方式。說不宣揚歷史,不顧還原歷史,顯然不是壹部電影的初衷。

?另壹方面也可以看出,所有認可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是肯定這部電影尊重辛棄疾的事跡的,只是遺憾的是比較粗糙。畢竟投資不到2000萬就能做到這種程度是非常難得的。

第二,遺憾:雖然有壹些反思,但未必成立。

?關於影片對編織辛棄疾的遺憾,影片總體上傾向於呈現符合史實的辛棄疾,但實際上很多地方不夠尊重歷史。最大的問題不是武打風格的誇張。關鍵在於普通人可能不會關註當時北方人的態度和立場。他們真的反對嚴宏良投票支持宋朝抗金嗎?這支叛軍的動機嚴重脫離事實,似乎與定性無關。其實這已經大大削弱了辛棄疾的形象。

?電影名如其人,嚴宏良南征是1162,距離靖康屈辱開封城被破已經30多年了。片中辛棄疾多次提到汴京繁華,如燕京、大明、大同、長安、洛陽...除了恢復的開封(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是統治者任命的開封知府),其他大城市都很繁榮(金熙宗、完顏亮時燕京已經是首都)。漢人真的活不下去?耿靜等人為什麽要起義?原來,影片已經發現了壹些問題。因為主角投身於宋朝正義的光環,所以沒有更多挖掘,甚至耿靜根本沒有表演就被殺了。

?實際上,耿靜等人的起義與晉宋矛盾無關。完顏亮因為備戰破壞了山東河北部分人的正常生活。山東如意都府(今青州)是制造軍械的重點地方。由於工作倉促,很多都不合格,被勒令燒毀,引起民眾不滿。包括馬匹的采集和運輸,河北和山東也是重點地區,在《金史》和《三朝北盟》的相關篇章中都可以看到。

?由於影片以武俠風格和娛樂性為主,導演和主創似乎簡單粗暴地劃分了正派和反派。金代的人物很膚淺,尤其是王子洪雁拉速和公主女兒包圍叛軍。對於原本走戲曲路線的主角辛棄疾來說,如何在南北之間抉擇?如何分別看待留在北方的金人和更多的漢人?其實故事絕不是拉起壹支隊伍,大家壹起攻城。如果不行,那就跟南下壹樣簡單。

?這種基於真實歷史的故事應該是好看的,辛棄疾的正面和晉人的負面需要同等的分量。難點在於大部分導演對遼、金、夏、蒙古缺乏深入的了解,難以把握這些人物的歷史面貌。不進入歷史層面,很難有深度和震撼力。如今電影似乎都是壞人是金人,是漢人的敵人,這自然影響了電影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這也不符合今天對歷史內部矛盾呈現的要求,歷史的真實面貌根本不是這樣。

?電影裏那個王子根本站不起來。在梁時期,閆妍家族的貴族並不被重視。作為晉朝的皇帝,梁對待漢人甚至其他部落。導演和創作者根本沒有研究當時的背景。即使他很尊重辛棄疾的生活,但這個辛棄疾幾乎與歷史環境脫節,整個形象感覺站不住腳。

?嚴宏良沒有多少重用洪雁家族的將軍。至少,南征所用的軍隊並不都是以洪雁姓為首的,比如徒山珍、劉萼、徐聞、、、、蕭阿姨等。女真人、漢人、契丹人、Xi人都有,唯獨沒有洪雁的姓。在中都附近的燕京,有萬艷、溥槎等將領,他們仍然擔任中都道行軍兵馬的判官。水平不高,但是他們真的對付本地的小偷。在古代,盜賊自然包含了不忠的定義。

?更多的洪雁貴族子弟都在邊塞附近。例如,被稱為宗室的壽是壹個管理牛羊馬匹的牧民。他曾經被準備起義的契丹人遊說,拒絕參與壹場家庭屠殺。在其他邊疆地區,牧民有洪雁的技巧,洪雁的技巧,洪雁的速度,洪雁的話語,等等。同時說明,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耿靜、辛棄疾等漢人,這些叛逆者與鑄宋、復遼等家國情懷關系不大。

似乎歷史書把嚴宏良描繪成壹個非常負面的形象。金朝始祖唐太宗的後代,七七八八年被除,可用於大量戰爭。說全部被淘汰,極少被重用,是不客觀的。例如,當他贏得王位時,洪雁·賓德是壹個粘人的孫子,也是朝鮮的總理,而不是像他父親壹樣的勇敢的將軍。即使身居高位,他們家也是旁系貴族,不是完顏阿骨打家族的繼承人。所以用美人臉看電影來表現金朝貴族太子對北漢人民的壓迫是可以接受的,但不符合美人臉時期的事實。其實,辛棄疾和耿靜造反派的興衰都是表面現象。

壹直認為完顏亮的性格是苛刻暴虐的。恰恰是他的暴政不是針對漢人,而是針對女真人,尤其是貴族。原因很簡單,因為洪雁的位置不對。他是私生子父親宗幹所生的私生子。隨著女真越來越漢化,嚴宏良不當皇帝自然招致家族子弟不滿,於是嚴宏良殺人如麻,惡名昭彰,也有掠奪別人妻女的不光彩行為。

?附帶的現象是,在完顏亮統治時期,完顏亮打壓同族,大量提拔其他部落的人才,比如渤海人、契丹人、Xi人,包括漢人,甚至完顏亮的漢化也是舉世聞名的。再豪放的詩詞,恐怕也不亞於辛棄疾。兩者都是豪放的,經常脫口而出,帶有口語化的色彩。甚至辛棄疾的豪放出身,也可以認為與他來自北方有很大關系。

?更不用說嚴宏良對漢族文化的吸收。金軍南下占領中原初期,對漢人的使用已經很普遍,像主帥洪雁對出身高青(渤海貴族)的粘漢重用,更著名的是同宋朝從東到西的人,也很重視漢人,像身邊的人尤其器重,壹直都是心腹。此外,韓啟賢、蔡松年、曹、等都得到了提拔,他們都是北方漢族人才。如蔡松年是宋金聯合滅遼,短暫收復燕京時駐守燕山府(今北京)的蔡京之子,也是詩書畫大家。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金朝也在宣揚中國正統,從熙宗引入中原制度,到嚴宏良著眼中原,主張融合,試圖統壹南北,再到世宗平定下來,帶出“逍遙順”的名聲,其實都說明金朝爭取和鞏固了中國的名號。

?因此,他們和北方與辛棄疾齊名的黨壹樣,都是名人劉瞻的學生。黨懷英比辛棄疾大幾歲,也是北宋名門子弟(他的祖先黨進是宋朝開國元勛)。黨並沒有頭腦發熱,他積極參加了顏延良倡導的科舉考試。要說黨的態度,可能與黨家不是漢人有關。黨家是河東朔州人,屬於邊塞。很有可能是黨項。

?宋遼金雖然對立,但各方對外來人才都比較包容。宋朝更註重正統的傳承,在中國的外國人很多。比如北漢名將楊家將、楊繼業,來自西北的林州(今陜西神木縣),嫁給了佘太君。嚴格來說是河東黨項的姓氏,說明北宋史料《宋實錄苑》表明,楊門女將穆,也是黨項姓氏。林州漢人楊與黨項的聯姻,歷來根深蒂固,可見唐開鑒先生的研究。它還包括北宋著名的鑫米和米芾家族。只是這些家族在中原征戰多年,已經很中國化了,所以當和米芾與漢族文人沒有什麽區別。

?因為歷史上有壹種叫做“遺民”的特殊文化心理,宋末和明末是兩個流行階段。比如黨懷英、蔡松年,甚至熙宗時期被殺的宇文徐中,都是晉朝的官員。他們對宋朝有留戀是客觀事實,不必表現出對金朝的反對。包括辛棄疾崇敬的祖父辛贊,他在偽齊和晉朝都當過官,只是他心中的壹個情結。

?電影裏辛棄疾跟夥伴們說開封如何如何,都是因為辛贊親眼所見,但辛贊時代的開封更接近靖康時期,懷念宋朝的感覺確實更明顯。客觀地說,辛棄疾在宋代對辛贊內心的許多描寫,都是由於他後來身處南宋,為了表現他的忠誠和追憶,為了激勵南宋文人,難免有壹些誇大和美化。

?受多年文藝作品影響,特別受歡迎的港臺武俠小說、電影,很容易被唯美的戲劇沖突概念化。最著名的反映宋金時代背景的小說是梁羽生的《狂人與女巫》。辛棄疾、乃至南方的於都出現了,反映了漢人、女真、契丹之間的矛盾。梁羽生比金庸更傳統,從武林天驕譚的角度開始動搖。後期壹個人寫《武林天驕》,內心更加糾結。人們發現,晉宋矛盾和漢女真矛盾是不能簡單對立的。壹般的文藝作品對主題的挖掘解讀和深化難度太大。

?盡管金庸比梁羽生更進步,但後世的《天巴龍蔔》壹直被廣泛贊譽為塑造了馮曉的境界。在歷史背景下,馮曉的實際定位並不十分確定。因為我們思考馮曉的出身是否平等,他的英雄主義是所謂超越宋遼界限的,而這個設定是建立在漢族人處於盛夏的心理之上的。馮曉的身份掙紮完全來自於他是由漢族人撫養長大的這壹事實。更何況金庸肯定是暗中反對契丹,站在宋朝的立場上。當時的江湖刁民會不會像小說那樣抱著宋遼觀念,真的是個問題。

?和《神雕俠侶》《神雕俠侶》壹樣,金庸很清楚,歷史上的王重陽、丘處機、王楚壹等人根本不反對統治者,而且德高望重。甚至可以說全真派積極迎合了統治者的統治。如果不是這樣,當時派系林立,全真也不會在金末元初短短幾十年內成為北方第壹大派系。尤其是王楚壹在統治者中的影響和貢獻,要比丘處機大得多。射雕寫的是王楚壹在北方鬧鬼燕京,遇到了郭靖。金庸明明知道真實背景和小說完全相反。如果他“尊重”壹點歷史,楊康就是金殿裏的小王子。王楚壹和丘處機不知道有多激動,因為作為僧人,他們從來沒有太過執著於自己的民族身份。

?另壹個例子是紅衣軍,壹個更強大的叛軍在晉代後期,和領導人楊和李全。他們是典型的江湖英雄,兩人都以槍法聞名。蒙古木華黎開始滅金,先買通李全和楊對付金軍。紅衣軍占領青州益都,南下淮南滁州。南宋發現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便拉攏李全和楊訂立協議,幫助收復淮南和山東。由於宋軍相距遙遠,李全實際上希望南宋能給他提供糧食。宋軍痛恨李全拿了錢不辦事,還想侵略臺州。相反,是宋軍消滅了漢人的反叛領袖。

?所以辛棄疾1162最大的問題是,辛棄疾和這些反叛力量的代表人物耿靜是不壹樣的。當時大量的叛軍只看重生活質量,只為抓住壹絲機會占領山頂,稱霸全國。像辛棄疾這樣忠於宋朝的人非常少見,這也是辛棄疾光芒萬丈,被後人廣為稱道的原因。

辛棄疾最後加入義軍失敗是金軍放出來的,但金軍代表女真並不準確。嚴格來說,在山東、河南、徐州等地,以前大多是偽齊地盤,十有八九全是漢人官員,軍隊中也多是漢人。大部分人的立場本來就是灰色的。所以像辛棄疾1162這樣的原著故事,並沒有太多涉及當今影視劇所擔憂的漢人與女真的沖突。

?辛棄疾的震撼,說到底,是壹股撲空之風。到了南宋以後,他實際上變成了無為,所以辛棄疾的豪情只能化為文字,充滿了悲涼。但更深層的反思是,辛棄疾被南宋忽視的悲劇,不能說是“必然”。在辛棄疾之前,還有其他人前來避難擔任武將,如李顯忠,他出生在西北軍,比辛棄疾年長壹代。和辛棄疾的爺爺辛贊壹樣,在晉人偽齊工作過。然後他帶領幾十個川陜心腹,從西夏到宋朝,壹路招兵買馬,最後帶了二三萬人到宋朝,被認為是無比的忠誠和勇敢。

?李顯忠是顏延良南下時,宋軍在江淮地區的將領之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張浚和余建議乘機籌劃北伐,而也是淮南軍的主要指揮官。他壹度進攻並包圍了靈璧城,但宋軍其他各部為了搶功會制造不和,導致北伐失敗。然而,李顯忠的事跡表明,南宋不必因為來自北方而被完全擱置。就連李顯忠也是帶兵的軍事指揮官。南宋武將的猜忌舉世聞名,李顯忠從宋高宗趙構到宋孝宗趙昚壹直在江淮前線作戰。

?壹般來說,任何壹個歷史名人的命運都是相當復雜的。所以辛棄疾這樣的故事,絕不是簡單的晉宋沖突,南宋刻意打壓人才。這種解讀似乎是對歷史的演繹,對於辛棄疾這樣的人物來說,只能是太兒戲了。

?特別是以漢人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並不總是被解讀為包容和接納,這也是為什麽壹直被視為優勢和開明?為什麽多民族背景的歷史故事總是背道而馳?如果歷史進程像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簡單粗暴,那麽中國悠久博大的歷史,恐怕真相是另壹副面孔。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