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讀書人窮於經典是壹件樂事,但只有像這樣學到很多,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才不會有“遺言”,更不會把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奉獻給求真之路。他真的不想下樓的原因,在1946寫的《八年的回憶與感悟》裏解釋的很清楚。
當時,在西南聯大教授的飯桌上有兩派,和平派和鷹派。和平派還有壹批著名的失敗主義者,代表人物是法學院教授陳錦坤。人大談中國亡,另壹個歷史老師甚至誇從歷史亡是正常的等等。
主戰首領和兩派不僅在飯桌上面紅耳赤,在環湖遊泳時也是如此。他們經常不歡而散。聞壹多是主戰派的代表,但是很難打敗主敵,派很多人。小團體的口水戰往往以壓抑和不可言說而告終。時間久了,不如“躲在小樓裏,統壹起來”,在古代文學中尋找安寧。
這就是聞壹多真的不下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