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人走江湖,“江湖”是什麽意思?

人走江湖,“江湖”是什麽意思?

河流和湖泊

所謂江湖,就是中國特色的東西。關於江湖的情話,江湖中的豪情壯誌,江湖中的點點滴滴,都讓人難以忘懷。小說中的經典故事讓人向往,很多人受其影響。正因為如此,傳說中的江湖遊戲在中國如此受歡迎。

與其對望,不如看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壹詞來源於春幹,魚在陸上。江湖中不如相忘。

江湖是什麽?人是江湖。江湖是什麽?恩怨是江湖。江湖美好,深夜獨自在街頭揮舞刻有他名字的寶劍,瀟灑如風,江湖無奈。在溫德爾·迪金森看著導師心愛的黃沙,他只能面壁十年復仇。這就是江湖。在江湖中,妳可以用愛人的雙劍玩“笑傲江湖”。也可以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傳說中的秘密,練就絕世武功。或者開山收徒,成為受人尊敬的大師。妳也可以仗著自己的劍,十步殺壹人,留壹千裏,成為傳說中的孤獨劍客。當妳完成了壹些苛刻的條件後,妳可以崇拜像馮清揚,張三豐,達摩祖師,王重陽和楊過這樣的傳奇人物,學習令人羨慕的武術。

江湖稱謂最早是莊子提出來的,出自壹代宗師莊子。原句是“春幹,魚在陸,不如江湖相忘。”

泉水幹涸後,兩條魚沒有及時離開,被困在陸地上的壹個小窪地裏。兩條魚不能動,它們用泡沫互相打濕,以保持彼此濕潤。這時候,兩條魚就會想起過去自由自在、江湖陌生的生活。

於是,古龍在壹本武俠書中,借殺手顏之口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了驚世駭俗的語句。至此,江湖這個稱謂被更多人接受,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後古龍先生總結了江湖的稱謂: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俗話說,我記得徐克版的《笑傲江湖二東方不敗》,那是壹部令人難忘的水墨山水、純真無邪的作品,因為任我行的“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變得沈重了。

追溯到莊子,玄妙的道理壹直是以寓言的形式來闡述的,可謂“壹寸壹寸”。江湖,不是溪海,只是因為溪容不下更多,才給人潺潺流水、晶瑩剔透的感覺,我們不忍見濁;大海巨大,狂暴,令人恐懼,心中只有敬畏,感到氣餒。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達意境。江河溪流雋永綿長,有奔流渤海之勢,水環境復雜夾雜泥沙;湖,除了大海的深邃,還蘊藏著無盡的生命。人的悲哀在於江湖。

“江湖”的詞源

——從陳平原的千古俠客夢,到江湖文化第壹典《莊子》。

張遠山

當代大陸學者的作品,除非翻兩頁,否則我是看不下去的,或者我畫了很多負性杠杠,以防需要寫文章批評,方便找證據。不過陳平原先生寫的《儒林外史》,我不僅壹口氣看完了,還刮了不少肯定的杠杠。這本書有很多勝利,比如俠客為什麽要佩劍,俠骨為什麽這麽香,都是有啟發的。還有很多詼諧的句子,比如“山林少了煙火味,江湖多了血腥味”;——‘山林’主要屬於隱士,‘青林’主要屬於強盜,真正屬於俠客的——只能是‘江湖’;“中國文人的理想生活境界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達:年輕遊俠——中年官吏——老神仙”。可惜這本書有壹個不大不小的尷尬:詞必稱“江湖”,卻沒能找到“江湖”真正的詞源。

壹個

該書第七章《笑傲江湖》開篇寫道:“說起武俠小說,無論如何都繞不開——‘江湖’...江湖屬於‘俠客’;或者反過來說,壹個“俠客”只能活——活在江湖裏。這個幾乎是常識性的判斷,其實意義重大。只是人們——很少深入探討為什麽‘俠義’壹定要和‘江湖’聯系在壹起。”然後,探究了“江湖”壹詞的詞源。

陳平原對“江湖”壹詞的解釋是:“江湖原指長江、洞庭湖,也可指三河五湖。”這種漂浮解釋的關鍵在於,他發現的最早來源是秦以後的《史記》:《史記·貨殖列傳》中說,範蠡漂浮在江湖上的壹條船上他顯然知道這不可能是“江湖”的詞源,於是自己否定了:“江湖是指五湖。所以《國語·於越俠》又叫範蠡的——‘所以妳可以獨木舟浮於五湖,而妳不知道它是什麽。’"

由於找不到“江湖”壹詞的出處,陳平原下面的解釋就跑題了:“我感覺範蠡是超脫於世的,後人大概會再談江湖,大概不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三河五湖,高適的詩“天地作馬,江湖範蠡州”,杜甫的詩“欲寄江湖客,支日月”。‘江湖’的這種文化意義,在範仲淹的名句中表達得最為清楚:住在廟裏,就會為其人擔憂;若遠在江湖,必憂夫。”〔1〕

從西漢的史記,不是“江湖”壹詞的來源(雖然指的是春秋末期的範蠡),突然跳到八百年後唐代詩人高適、杜甫、杜牧的詩中有“江湖”二字,再跳到三百年後北宋範仲淹關於“江湖”的名言。——時間跨度壹千多年,陳平原還是沒能找到“江湖”。他應該在史記之前找,而不是在史記之後找。所有的元素文化概念都必須追溯到先秦典籍,這應該成為學術界的基本常識。先秦之所以被稱為軸心時代,是因為它提供了後軸心時代的所有文化元素。

因為找錯了方向,又無能為力,陳平原只好悄悄拋開“江湖”的語源問題,回到“笑傲江湖”的話題上:“史記是遊俠傳,沒有用“江湖”二字...唐人把俠客重新放在江湖,可圈可點,基本奠定了武俠小說的發展方向。.....‘江湖’壹詞在唐代的俠義小說中已經出現,以‘江湖’作為俠義活動的背景。”[2-]由此,壹路下到20世紀的新武俠小說,再到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由於“江湖”壹詞的詞源不明,陳平原給讀者壹種“江湖”壹詞只出現在唐代俠義小說中的錯覺。

“將”和“胡”分別使用時,就成了單獨的詞。作為專名,指長江和——洞庭湖,作為* * *名,泛指三江和五湖。但“江湖”二字,既不是專名“-江”“胡”的簡單相加,也* *著“三江”“五湖”。在中國文化中,“江湖”是壹個有特殊含義的專有名詞,“江”、“胡”只是語素,不能成詞,也不能單獨解釋。-更重要的是,“江湖”這個專名的特殊意義,絕不是從唐代的俠義小說到當代的武俠小說對這個詞的壹種事後想起,而是在唐代以前的先秦時期就存在了-:民間社會的江湖文化與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相對立。所以,並不是先有“俠客”,再有“江湖”,而是先有特殊含義的“江湖”,再有笑傲江湖的“俠客”。這是因為這個詞真正的詞源來自中國文化第壹典《莊子》,而儒家中國從未繼承。“江湖”這個詞,在十三經和所有先秦典籍中都不曾出現過——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容易,海內外學者如有異議,都急於糾正。

《莊子》中有七處用到了“江湖-”這個詞,這是漢語中最早的“江湖-”,順序如下:

這個子裏有五塊石頭,為什麽不認為大瓶子在江湖飄,而擔心它掉下來呢?——(《第壹章,無憂無慮的旅行》)

春幹時,魚相在陸,相?江湖相忘,不如濕濕。(“——內章,大宗師,第六”,又見“外章,第十四節運氣”)

魚忘江湖,人忘道家。(《內·大宗師六》)

以鳥養鳥者,宜居深林,遊於壇陸,浮於江湖。(《外篇之十八》,見《外篇·盛達十九》重述文)。

伏的,住在深山裏,蹲在窯洞裏,安靜;夜住晝住,戒;裘德·徐丹雖然饑腸轆轆,卻不顧江湖,四處乞討食物,因此意誌堅定。但是,難免會出問題。(《外篇山木》第二十回)

以上五個(兩個省略)哪個是《江湖》的原著出處?允許我偷懶,抄壹篇我書裏的老文章:

莊子和韓非是兩個針鋒相對,不* * *的先秦思想家,雖然韓非是在莊子死後幾年才出生的。但兩人的偉大天才,造成了中國兩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兩股力量:莊子主導江湖文化,韓非主導廟堂政治。——對了,與廟堂相對的“江湖”二字,也出自莊子內篇《逍遙遊》中的這個大葫蘆寓言。被視為“江湖”壹詞的來源,“江湖不如相忘”出自《莊子·內篇·六祖》。——兩個“江湖”雖然意思相近,卻是第壹個更適合後世的“江湖”。【3】我之所以寫《寓言的密碼》只引用兩篇,是因為《莊子》的內篇是莊子自己寫的,外篇是壹個關門弟子根據莊子的手稿和消息編的,雜篇是弟子們發揮的——還有莊門後來的研究。而且只有第壹篇直接說人(惠施),後四篇(加-重復兩篇)都是用物(魚、鳥、狐、豹)來比喻人。所以我覺得第壹個出現的最早,是“江湖”這個詞真正的詞源。莊子,江湖中國的天師,無可爭議地擁有“江湖”壹詞的知識產權。

陳平原說:“‘江湖’的文化意義,在範仲淹的名句中表達得最為清楚:住在廟裏,就會為妳的人擔憂;若遠在江湖,必憂夫。”事實上,偽經被認為是真正的經文。

《嶽陽樓記》中範仲淹的話,是關於“廟堂”和“江湖”最著名的說法,但不僅不能作為“江湖”的詞源,範仲淹的儒家立場更使他無法解釋清楚“江湖”的文化含義,而壹定會歪曲和篡改“江湖-”的真實文化含義。

孔廟宣揚的政治人格是忠臣牧民的“君子”,道家江湖宣揚的文化人格是鄙夷諸侯的“真人”。“江湖”的文化意義與範仲淹的儒家思想完全不相容,所以範仲淹對“江湖”的解釋是完全不充分的。範仲淹的“江湖”不是文化中國的真江湖,而是政治中國的偽江湖——政治中國的偽江湖,決心摧毀文化中國的真江湖。“遠在江湖,憂在夫君”,只道出了真儒因失意而暫居江湖的卑微政治人格,卻遠未道出那些生活在江湖、樂在江湖、傲立江湖的真道家的豪邁文化人格。

那些“每頓飯都不忘妳的恩情”的儒家,並不是真正的道教徒,充其量是偽道教徒,哪怕是因為不被皇帝接受而暫時江湖,或者失寵於皇帝,所以總想入寺。真正的道家不可能是“遠在江湖,則憂其君”,而是“天子不能為臣,諸侯不能為友”(《莊子·雜篇·讓·王》第28回),“獨善其身——與天地之靈互動而不以萬物為榮”(《莊子·雜篇·天三——)。

江湖新解:在當今時代,江湖這個詞已經遠遠不是壹個狹隘的表達。現代人談江湖,往往談的是黑社會秩序。

身在黑社會,就是溫德爾·迪金森在江湖。小說中,電影中刻畫的黑社會英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推薦看《黑社會與黑社會2》,更好的理解江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