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賈體濤有哪些作品?

賈體濤有哪些作品?

棋導、何、米吾格思(格思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的名字,相當於漢地大學博士)* * *翻譯《義理論》、《無法辨義論》、《入華論》等藏傳佛教經典;他的詩作《禪悅》發表在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法音》雜誌上。象棋論壇;新論棋局殘局,論啟蒙,談談,等等。

自唐代以來,四川禪林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媽祖易道,圭峰宗密,德善玄鑒,元武克勤,包山海明,蘇東坡,都是法門龍。所以佛教裏有壹句話叫“說禪者必知蜀,說蜀者也必知禪”。?

從歷史發展到近代,隨著西方文明的大規模輸入,中國古代文化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寺院和僧侶受到了反復的沖擊和限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為適應時代要求,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居士佛教興盛起來,穩定了佛教的文化地位,形成了近代中國佛教的壹大特色。四川居士禪宗在現代居士佛教中尤為引人註目。本文所描述的賈體陶居士是當代四川禪林中的傑出人物。?

賈體濤先生,法名宣飛,清宣彤元年(1909),出生於山西洪洞縣趙城壹個富農家庭。當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在家鄉上小學。十三歲(1922)考入太原壹中。當時正值五四運動剛結束,風起雲湧,學校裏充滿了民主風潮,上課不規律,但文體活動非常活躍,學生們特別熱衷於棋藝。賈體濤聰明好學,放學後喜歡下棋。?

民國十四年(1925),山西省青少年象棋比賽在太原舉行。剛滿十六歲的高壹新生賈體濤,是數百名小隊員中最年輕的。他以全勝的戰績奪得冠軍,使他在華北聲名鵲起。?

民國十六年(1927),賈體濤考入太原山西大學法學院法律系。開學後不久,他得了重病,病得很重。生病期間,他琢磨了很多人生問題,毫無意義,思想很消沈。有壹天,他偶然看到壹本介紹佛教中觀的書,書中說世間萬物皆因業而生,亦因業而死。他的心靈豁然開朗,心理得到了解脫。很快,病也恢復得很快,於是我對佛教有了信仰。?

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賈體濤畢業,留校教邏輯學,後任山西教育廳秘書。因為教的關系,他開始研讀唯法識的著作,逐漸對佛教產生了興趣,並開始學佛吃素,專精學者。?

民國二十四年(1935),能海法師(1879-1967)來太原弘法講學,講授菩提道紀第壹論和藏傳佛教中觀論。26歲的賈體濤每次開會都會來,風雨無阻。雖然他是基於只知法的觀點,但他對法師說的話相當懷疑;然而,我欽佩大師的嚴格和嚴格的高楓卓傑,並轉換到它。此後迷上了法律學唯識學,涉獵了禪宗和藏傳密宗。王老師在學術研究上有自己的見解,但不認同別人,而推崇歐陽靖無大師(1871-1943後)。?

賈體陶自幼體弱多病,學佛時間不長。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很復雜,對身心無益。當時,專門研究禪宗的教授陳建議他讀《楞嚴經》。當他背完《七處收心》這壹段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陳接到陳的通知,命人閱讀明朝萬歷年間(1595)瞿如濟所作的《指月錄》。這本書是壹部儒家論禪的著作,既是對歷代傳禪契機的記錄,也啟迪了人們的智慧。當賈體濤讀到書末的《京宗珊高姚宇》時,每壹句的善意都深深打動了他,猶如壹記警鐘,讓他的內心充滿了甘露,積累了疑惑,也讓他的人生得到了迅速的頌揚。從那時起,我知道有些事情是向上的。?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山西大學南遷xi安。二十八歲的賈體濤,意氣風發,離開母校回到家鄉,傾家蕩產解難,散財招兵,與同事、學生組成二三百人的抗日遊擊隊,轉戰臨汾、霍縣。但由於他們孤軍奮戰,沒有政治軍事鬥爭經驗,無法自持,不得不接受國民革命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司令部的改組,賈體濤被任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司令部書記兼第六保安區中校法官。?

民國27年(1938)65438+2月,賈體濤無法適應抗戰前線緊張的戰鬥生活,只好西遷大後方成都,先後在蜀華中學(現成都第十四中學)、成都縣中學(現成都第七中學)、華陽縣中學(現成都人民南路中學)、石獅中學(現成都第四中學)任教。當時能海大師住在成都南郊慈恩寺附近,賈體濤跟隨大師學習大野草的生平,在寺內誦讀誌學、天臺、華嚴經。不過最後還是以禪為主。?

抗日戰爭時期,藏傳佛教、密宗的中宗學說傳入內地,風靡壹時,只知不能正。大陸很多知識淵博的學者也不自信,從而受益於他們的理論。年輕人賈體濤並不相信成都所謂的“中學狀元”斷了他的知識。他本著不怕虎的精神與他們反復辯論,從而贏得了“唯知識論者”的稱號。?

民國二十九年(1940)165438+10月,“中國棋王”謝俠遜來成都舉行慈善賽,為抗戰籌款。三十壹歲的賈體陶,身患瘧疾,與謝戰了三天,* * *十七局,賈又贏了兩局,打敗了棋王。?

四十出頭,成都有個叫趙勝橋的老頭,人稱真仙。他的事跡不是丹經記載的,而是丹經證明的。賈體陶拜其為師,漸入堂,曰:“丹道之極,是其性,是族之始。”?

賈體陶學佛,但不持門戶之見。他廣泛學習並參與其中,但他脫穎而出,沒有落後。他曾說:“中觀不壹定高於唯識,禪宗也不壹定不如密宗。”佛教是壹種具有積極精神的宗教,其慈悲的崇高教義只有在服務社會、造福人類時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中學的思想與禪宗密切相關...中破其實就是禪宗的大飲。“未能實現與中派創始人龍樹菩薩共創佛教僧團的宏願,是佛教的壹大遺憾!他完全贊同太虛大師(1889-1947)改革僧伽制度,實現人間凈土的主張。他曾說:“開悟是點燃生命的火炬,慈悲是生命之光,舍己是涅槃。幾百年來,由於佛教本身錯誤的指導思想,佛教的走向和態度是消極的,教義是枯燥的,活動是平淡的。總之對社會的貢獻太少了。有些和尚熱衷於趕經,翻死人。素質低劣,僧法散漫,禪意不盛,學佛修行之風衰微。而高調唱出‘莊嚴國土,幸福親情’和‘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其實是釋迦牟尼作為正人君子的原初精神的喪失。”“壹個人要為眾生做貢獻,自然會愛他的人民,愛他的組織,愛他的國家。大乘佛教是人間佛教,離不開人間。”?

民國三十年(1941)出版了《賈體濤棋譜》,深受棋迷喜愛,後被新加坡棋院列為“古今國際象棋十大名著”之壹。?

在中國佛教史上(尤其是禪宗),棋聖可謂人才輩出。眾所周知的成語“棋逢對手”出自晚唐時期壹個叫石的和尚懷念他的朋友陸龜蒙的壹首詩——“妳悲傷,但棋逢對手?”(見《唐詩年譜》卷77。後來,在趙宋高僧石普濟所寫的《五光會元卷十九泰州護國,此寺靜園禪師》壹文中,也有“難藏敵,難見功至詩復唱”的句子。唐宋時期,棋風興盛,有壹段時間受到影響,從朝廷到朱門,再到僧道。棋意為“活法”,禪意為“活句”。雖然他們有不同的道路,但他們有相同的興趣。棋局之爭在於“智”,往返之問也在於“智”。壹盤棋好像是佛家辯論會。無論是好的搏擊,還是好的論辯,都是壹場意誌與智慧的比拼。成敗的關鍵在於“靈巧”和“善解人意”。所以無論是棋還是禪,只有依靠明眼人的理解,依靠智慧和意誌的力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確,面對象棋,多少人不知所措;多少人入佛不自知!所以,悟性原理不僅限於佛學,同樣適用於象棋。?

賈體濤先生在四川學術界頗有名氣,學識淵博,口才優雅。四十年代受聘於光華大學(今西南財經大學)、成華大學(今成都大學)、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後遷至成都)任副教授、教授,講授邏輯學和道家哲學。同時,他被任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少將司令。王先生常說:“佛教要發展,首先要革除元明以來禪宗積弊,戒與教並重,才能借機適應時代要求。”?

民國三十二年(1943),賈提桃與(1887-1966,大佛南之師)、(1871-1年,辛亥。辛亥革命老戰士、原川軍軍長、國民政府軍事參議將軍、民革中央常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小(生卒於四川省大竹縣)、傅振武建“魏社”。其宗旨是:“整理禪宗的原理和方法,使之成為壹個完整的體系。”第二:“比較(禪宗)與其他(佛教)教派的異同,以明禪宗的特點為準。”三說:“結合中西學術思想,提高禪宗的學術地位和實用價值。”其內部分工是:袁煥仙分管法務部,傅振武分管財務部,賈體濤分管學術部。精舍成立好幾年了,沈迷法律的人也不少。最後,由於資金不足,內部意見不壹致。?

民國37年(1948),39歲的賈提桃入選國會。1949 65438+2月27日,成都解放。5438年6月+次年10月,18軍開始進藏,動員王先生參加。山西大學校長趙宗福也寫信邀請趙先生返校教授哲學。感受到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也為了進壹步學習藏傳佛教的中學理論,王老師毅然隨部隊跋涉到雪山草地,於195110年底到達拉薩,從事宗教工作和佛學研究,學習藏語文。9月1965,西藏自治區成立。賈體濤擔任宗教事務委員會委員、藏傳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直到1979才回到成都。在雪域的近30年間,他得以接觸西藏各派學者,研究藏傳佛教和佛教,技藝大有長進。他和米吾格思(格思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人的名字,相當於漢地大學博士)* * *翻譯了《義理論》、《辨義論》、《入華論》等藏傳佛教經典。王先生曾說:“藏傳佛教在《韓傳》中關於中觀、開悟、無上瑜伽部的資料要豐富得多。”為了保存文化遺產,翻譯應該是積極的,不應該被拖延。至於藏族和漢族的缺點,各有千秋。" ?

1966下半年,“文革”開始,宗教信仰的政治自由遭到粗暴踐踏,各級佛教協會被迫停止活動,寺院被關閉,像儀被破壞,佛教徒被當作“專政對象”,大量冤假錯案層出不窮。賈體濤先生也深受其害,被打成“雙反革命”,被殘酷批判折磨,家被抄,工資停發,溫飽幾乎無以為繼。但王先生以壹個宗教家庭的博大胸懷,忍辱負重,淡泊自持,從容不迫,令人欽佩!

1979年,王先生回到成都,那年他七十歲。次年(12)2月,王先生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

1981 10年6月,四川省佛教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賈老當選為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6月,王先生的《禪悅》壹詩在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法音》雜誌上發表。詩雲:

“打鼻子沒什麽事,吳萊已經自費了。

恒沙知多少,不如形容風。

無緣無故發現新的龜毛,於是翻到了刀山。

羞於歲月煙水,孤明遠未曾離人。

牛也是驢,有幾個人找到了龍珠。

花稍露,打算回國,還是半途而廢。

泥牛攜珠於海底,草料用心愛惜。

雖然骨刺是不可或缺的,回國早在以前。"

王老師待人接物,直截了當,待人和善,從學習的人身上獲益良多。他曾說:“世間存密法,不知禪為無上密法。”“人間佛教,唯有禪極為方便。要弘揚佛教,首先要弘揚禪宗。人間佛教要換算成古今中外的變化,不局限於規範;將儒釋道與西方科學文化融於壹爐,便是無上佛法。”“大機器,不能只堅持等喝停了。,其格局由來已久。世間的法就是佛法,壹切都不能為其所用。該不該深入世界,能不能拒絕?要融匯東西,與時俱進,才能直指當今人的內心。可惜!如果妳安靜地坐著,法律也應該是深思熟慮的。”“各家的大綱不是用來看條款的,也不是機器論證的。當妳掌管宗族時,要以自己為對象,以懷疑為利劍。禪的重點在自己,在懷疑,在妳停止思考的地方。如果妳放棄了這個,所有的法律都不成立,妳就很難睜開眼睛。奈剛呢!”

先生雖涉百家學,煙塵訪他,但他是人,故不變,歸禪。不是用語言就能知道的事情,也是生活中經歷過的,實踐過的。

1983年6月,賈老當選四川省第五屆政協常委。同月,他的《佛教與氣功》壹書由四川省佛教協會出版。1993年9月,該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壹共印了兩萬冊,還是供不應求。許多人把這本書視為珍寶。

1985-1986位於法源寺的中國佛學院邀請賈老主講《論覺悟》,15講。這次學術講座非常成功,在佛學院的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學生普遍反映賈老菊學識淵博,見解獨到,新穎樸實,引人入勝。每次講課,能容納100多人的教室都座無虛席。壹些科技工作者、氣功專家和北大的壹些學生經常來這裏聽講座,有的甚至每場演出都來。演講結束後,京華轟動壹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邀請賈老留在北京擔任佛學院副院長,賈老禮貌地表示感謝。

賈老說:“禪宗在中國佛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中國佛教的特色是禪。沒有禪,中國就沒有佛教。”“我認為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是壹位偉大的禪師。他六年的苦行,四十多天在菩提樹下的打坐,都是在打坐。最後,他的“道”也是從開悟中得來的。釋迦牟尼佛出家為道的經歷,本身就是壹部禪史。”“禪宗有壹大特點,就是主張讓人大膽懷疑。正所謂“大疑則悟,小疑則悟,無疑則無明。“這就是禪宗不同於佛教其他教派甚至其他宗教的地方。宗教信仰應該允許懷疑,由懷疑產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這種精神是禪宗獨有的。我先是對佛教存疑,只學了壹知半解的中學,就對禪宗產生了興趣和信仰。”“現在有些人把禪說得壹文不值,甚至說很多不公平的話。這是壹個誤解,沒有人深入研究過教義,對禪宗進行過全面深入的探討。禪是佛教的核心。禪宗在佛教和思想史上的偉大作用,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否定的。”

1987 65438+10月,法音雜誌刊登了賈老的新作《曇花頌》:

“1986的秋天,我被邀請到中國佛學院講學,曇花的價值會被放出來。傳音大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玉川註)將壹株植物搬到臥室窗前欣賞。傅句:

老師送的是鮮嫩的枝條,花和感情歷歷在目。

?每次覺得累了就看看缺點,今晚開之前再檢查壹遍。

?徜徉窗下,花開花落,清香緩緩飛飄。

?笑得像黃梅傳法日,晚上壹個人就明白了。

?半夜明洞占上風,玄關金鎖為門戶。

?誰知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寶貴的時刻是留給人的,* * *必然是秋天的壹件大事。

坐在幽潭上憶起,花開花落,對花念佛。"

賈老擅長絕句,詩性頗高。他的作品很有禪意。如上所引,詠曇花的題目比較窄,壹般人最多能寫出兩三首絕句;而賈老卻能壹口氣創作四首,朗朗上口,韻味悠長,足見其才華超群。

?1987年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賈老當選為常務理事。4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廣濟寺成立,賈老被聘為高級研究員。同時還被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聘為理事。6月,四川省佛教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成都文淑召開,賈老當選為副會長。同年春,他寫了壹本書《象棋論壇》。

王先生說這話時,曾舉過花的例子:“這是壹個絕妙的禪宗故事,它解除了語言文字的牢籠。它的表達方式從僵化教條的灌輸轉變為藝術性。佛祖拿花當鞭影,葉佳壹笑就跑了,真是壹幅啟迪人心的美妙畫面,超出了宗教規矩的範圍。禪宗把宗教氛圍變成了藝術之光。如果能註意到禪宗師友聚會時的各種熱鬧言行,推拔棍棒飲酒的機智,吟詩作賦等文藝色彩,就會洋溢出花團錦簇、笑語盈盈的氣氛。比如,當壹個人看透了法身,就能直接領悟釋迦牟尼佛的本質,三藏的博大精深,無盡的議論,無限奇妙的意義,都歸結為壹朵花,壹個微笑。壹個連眼睛都直不了的人,怎麽會有這樣的手眼,這樣的智慧?從道德、智慧、藝術上來說,這個公案極具代表性。禪宗就是沿著這條路線建立並發揚光大的。佛采的花,經禪宗代代相傳,至今依然鮮亮。學者能否了解此案詳情,試壹花,或笑壹笑?”

“除了佛教,所有宗教都是有神論。除了禪宗,所有的宗教,包括佛教中的各大宗派,都認為教主的言行是不可改變的。唯有禪宗從懷疑開始,不僅不為神立,也不為佛立。所謂‘棍子下無耐心,機會上無老師’。沒有這種懷疑精神,就學不會禪。開悟是從懷疑中悟道,老師教弟子點燃他們的懷疑;弟子接受了老師的傳承,也就是突破了既定的懷疑壁壘。疑惑生起時,無佛無師,無所不管,無禪無我,壹切都不同了。在這壹點上,不要害怕失敗。空虛只是語言和文字的世界。只有在這種空氣中,妳才能看到真諦,看到妳的本色。”

“禪的啟示是什麽?是涅槃、菩提、絕對的本體,即體驗‘絕對’。我們能超越絕對生活嗎?如果妳生活在它之外,就會形成相對,而不是絕對;如果妳生活在其中,只有我是絕對的,現在也是,無論如何。現在,我讀了周朝的大綱。如果我在絕對中,我會把絕對與絕對融為壹體,用自己來看待自己。轉個身就行了,何必呢!人類活動的起點是當下的觀念。這種想法是否超越了絕對?這種想法是絕對的。絕對,非時空可限,故能成佛。”

1988年6月,賈老當選為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從1987年下半年到1989年,賈老在成都文淑書院講學六祖壇經50余次,從現代科學文化的角度對佛教教義和禪宗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好的知識聚集在蜀中,受益匪淺。從1988到1989,80歲的賈老邀請四川學界知名人士成立了“四川禪宗研究會”。兩年多的時間裏,賈老為了弘揚禪宗廢寢忘食,心力交瘁,導致積勞成疾。

?1990年6-7月,賈老受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閩南佛學院院長苗湛大師(1909-1995)邀請,到廈門南普陀寺講學。觀眾被法律的善意深深打動,紛紛稱贊賈老講解技巧嫻熟,內容豐富多彩,邏輯嚴密,有條不紊,深入淺出,令人信服。

賈老對禪宗、禪宗與佛教、禪宗與密宗、禪宗與儒家、禪宗與道家,乃至禪宗與當代科學文化等各種問題和矛盾都有精辟的論述。他的觀點獨到而獨特,在當今佛教界享有很高的聲譽。1993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賈老名著《論啟蒙》《談壇經》。

賈老說這話時,曾引《三法印》雲:“大乘、小乘、密宗、中層、識見,皆是佛法。佛陀說,教來自菩提樹的開悟。說了四十九年了,也是啟蒙。所以學佛的人徹底了解了佛法的源頭,悟到了。然而,這種認識並不是單獨思考的概念活動。這個概念的本質和功能與三法印是自發對立的。臺詞無常,但概念有不變的要求,否則思維無法進行。壹切規律都沒有自我,概念固定事物,可以成為概念的本質,作為建立各種規律和關系的基礎。涅槃寂靜超越了語言,而概念活動要求壹切都要用語言表達清楚。認識的概念是思維的手段,只是思維的外殼,不是事物的現實,也是人類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然而,在絕對超越的地方,在壹般經驗所達不到的地方,概念思維活動不得不停止。涅槃是絕對的,觀念必然是相對的。用相對的概念來表達絕對的涅槃是不可能的。所以龍舒的《論中國》用的是破的方法,把各種概念壹個壹個的分解。在禪宗裏,它成了壹種很棒的飲料。禪宗的“不寫”就是基於此。然而,文字並不為後來的狂熱分子所知。‘不站’的不走。概念活動的下壹個念頭也是涅槃,妳懂什麽?”

“‘不寫,不外傳’。禪宗被提倡後,很多人認為學禪就不用學教了。這是壹個非常錯誤的觀點。不教,怎麽過門派!不教與不教的指標不能盡善盡美,即單靠教不能完全解決宇宙生命的根本問題,需要在教之外傳遞。禪宗脫離了普通的框架,轉向上層,讓人很難聚在壹起。奇怪的是,人的生命其實是破碎的,是得救的。禪的方法是壹種生動的、啟發性的教育,指明了本質、最緊、最妙的地方來教。非語言思維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印心成為最美妙的個人教學。”

賈老深感語言文字思維被陶所阻。就像常雲說的,“眾生從來都是不踏實的,要放棄自己的名言和習慣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妳教我破除壹切眾生的小我,設壹法說‘人無我’,壹切眾生都會持此‘人無我’為實相。妳教‘法無我’,眾生就持此‘法無我’為真理。教就是要打破這個持,要建立‘也有空’,眾生也是持。教了就重新站起來,眾生爭搶。在語言的形式上,看似深邃神秘;不知道他是不是還在語言思維和概念活動的圈子裏原地踏步,在實際的身心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壹點小錯誤。如果他的內心深處沒有被徹底推翻,語言和文字的隔閡永遠不會顯露。知道了這壹點,我們就知道為什麽老祖宗把說教變成了善意了。”

?賈老也是著名的象棋理論家。曾任中國象棋協會會員、四川省象棋協會副主席。除上述之外,他的著作還有《象棋殘局新論》等。

1995 65438+10月8日,禪師在成都圓寂,享年86歲。縱觀賈老的壹生,從1980到1994這十四年是他壹生中最輝煌的時期。可惜每天都是假期,在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卻意外離世,令人痛心!揮淚寫作,悲懷壯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