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迫切尋求“新座右銘”

迫切尋求“新座右銘”

(壹)古語:不吸取天上的財富,不關心窮人。

壹個新的格言說:利用富人和窮人。

所以年輕人才敢和孟子這個“亞洲聖人”唱反調。我是功利主義者嗎?不,聽我詳細說。

從大的方面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講“不占貧富便宜”為什麽要發展生產力?為什麽要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才能脫貧致富?為什麽要同舟共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富民強國從何談起?

掙紮在貧困線上的人,壹邊看著別人的嘴,壹邊在念叨著“不愁窮”。心裏不知道是什麽滋味。

如果古訓真的有用,下崗失業人員只要拿著壹張寫著“不愁窮”的紙條,搖搖頭背壹背,就可以了。何必為自己找工作,或者為單位或個人找工作。政府為什麽要費心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如果範蠡隱居山林,自詡清高,豈不美哉?他為什麽要成為壹個富有的陶朱公人?

這樣,“不想富”的自己沾沾自喜於壹點點成績,也不想讓先行者自我欣賞;“不要可憐窮人”是庸人庸人的可笑感嘆。

汲取天上的財富,關愛窮人,才是動力。

(2)俗話說,活到60歲的人走不遠。

壹句新格言說:活到60歲的人還很遙遠。

古人真是愛惜自己。60歲的時候,他們保養的比較多,不遠行。如果他們真的到了壯年,該怎麽辦?

不要成為壹個習慣的人。六十歲的人不可能有三十歲的心。

孔子活到73歲,酷愛駕車和旅行,“談射和歌唱”;

顏回是個“懶人”,整天學習不休息。365,438+0歲時“不幸去世”。

如果人到了60歲還整天關在房間裏,那情況只能是“頭發和血液越來越淡,誌氣越來越弱”。如果他們堅持去遠方旅行,去看世界的奇觀,表達自己的快樂,他們可以活得更久。會長壽。畢竟,人只有對外在事物感興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如今,這位60歲的“老人”用三輪車拖著80歲的老母親繞了半個中國,執意要在周氏娛樂室玩,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最好的佐證。

生命在於運動。

(3)古語有雲,直言不如雄辯。

壹句新的諺語說:說得好不如說得直。

誠然,直爽是壹種品質,率真可貴。但語言是壹門藝術,經過包裝後更加完美。

秦國急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命趙長安為質,被拒絕,故從臣諫無效。而摸龍卻順勢而為,動之以情於趙皇後,成功說服了趙皇後。鄒忌想讓齊王知道“虛懷若谷”的重要性,借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與徐公的美貌相提並論,巧妙地設置修辭,諷刺和勸說齊王虛懷若谷,銳意進取,最終成為冠軍。

孟子見梁襄王。孟子深知梁王缺乏威嚴從容的風度,於是用“苗之雨露”、“水在其上”等生動比喻來說明不嗜殺、仁政的巨大功效。

良藥不壹定要苦,加壹層糖衣有提神益病的作用。不好聽的時候不需要忠告,但是巧妙的話語可以讓聽者的心大開,達到既悅耳又有益於行的境界。

直路不行,繞道走。

說的直白沒什麽意義,但是很巧妙的話。

(4)古語有雲:除非是船夫,否則不要拿竹竿。

新格言說:不是撐船的人,而是竹竿。

“來來往往寫兩行,魯班前降大斧”。

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不可替代的。如果妳等晚輩,妳不能在魯班面前丟下壹把大斧子,在關公面前玩壹把大刀。

我們被權威束縛了幾千年。誰說妳不擅長的就不能去探索,不擅長的就不能涉足?不是船夫,而是竹竿,不是不自量力,而是勇往直前。俗話說,多點技能不是壞事。

辛普森是壹名紡織工人,但他對數學感興趣。正是帶著“做竹竿”的精神,他寫出了以流數的意義和應用為代表的大量數學著作。

李陽上大學時,英語好幾年都不及格。看來他真的不是英國船上的“船夫”,但他有“騎馬十次,盡職盡責”的毅力。現在他響亮而自信的英語已經傳遍了中國。

不要以為不是專家就不敢越雷池壹步。年輕人膽小怕事就不會有什麽成就。

不是撐船的,也是竹竿。

(5)古語有雲,女人得意忘形。

壹句新格言說:女人對自己不滿意。

女人對自己滿意?不對!如果是這樣的話,既然大家都不喜歡董適的醜,董適也就沒必要大費周章的拿董適來殺雞儆猴了,反正也沒人對他滿意。

說話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正是因為外人的不屑,我們才想盡力向他們證明我們的實力。正是因為別人的批評,我們才想改弦易轍,迎頭趕上。

別人都已經接受妳了,何必再去打扮。沒有誰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也許不是完美,但也沒必要。妳很可能會推喜歡妳風格的人,自然清新的妳可能會變得做作。那些取悅妳的人將不再取悅妳。

所謂說我好還不夠幸福,但是跟我說過的人都是幸福的。對妳不滿的人有兩種:壹是愛妳的人批評妳怕妳自大,妳從此改變了,從而“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佩服妳。”其次,嫉妒妳的人害怕妳的才華,詆毀妳。妳可以不斷的“包容自己”來提升自己,讓那些嫉妒妳的人坦誠認輸。

所以,女人對自己不滿意。

(6)古語有雲,遠水解不了近渴。

新格言:遠水解導致近渴。

口渴的時候,附近沒有水,坐著不動,難道不會去很遠的地方找水解渴嗎?同理,飯砸了,附近沒吃的,但餅掉了,不會去很遠的地方找吃的充饑嗎?

思維變了,行動才會有成果。如果附近沒有水,我們應該開動腦筋找到水源,即使水源很遠,我們也應該采取行動。這是智者的想法,也是實幹家的行動。附近沒有水,固守“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老話,默默等待渴死,毫無價值。

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我們口渴之前,就應該規劃好策略,把遠水變成近水,不僅要水解近渴,還要喝個夠,投入新的工作,創造更大的業績。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不就是遠水解近渴的最好佐證嗎?其意義不言而喻。

北京的蔬菜原來是供應北京郊區的。現在地價上漲,環境汙染,水質越來越差。政府正好可以利用發達的交通從海南運新鮮蔬菜。為什麽要自己做?

現在環境汙染嚴重,清水河變成了黑水,於是有些人試圖理解“對金錢的渴求”,不顧長遠利益。子孫後代的生存,近水不僅不解渴,反而使人喝下有毒的黑水,花草樹木、莊稼因喝了它的“近水”而枯死;人和動物因為喝了他們的“近水”而大病壹場,可悲!唉!

知遠者重根,見近者終事。最好有近水解渴,沒有近水和遠水也能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