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什麽是全球變暖?

什麽是全球變暖?

為什麽白天會這麽黑?為什麽大雪下得這麽早?為什麽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這麽多?世界著名的自然災害專家比爾·麥奎爾(Bill McGuire)在他的《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如果溫室氣體得不到控制,地球將在2015年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包括戰爭、瘟疫、幹旱、洪水、饑荒、颶風在內的各種災難將席卷地球,使人類遭遇“末日浩劫”。

早在1995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許多科學家就已經指出,潛在的氣候變化是毋庸置疑的。在壹些地區,極端高溫天氣、洪水和幹旱將變得更加頻繁,隨之而來的火災、昆蟲爆發和生態破壞不可避免。

想想那些面臨家園消失的“氣候難民”——他們的災難有多少是因為妳?如果搞清楚這壹切都和“碳”有關,妳還會覺得低碳離妳很遠嗎?

1.“拯救人類的最後機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哥本哈根開幕。

2009年2月7日,65438,丹麥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世界政治精英們在此共商給我們的星球降溫的良策。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大會,是人類開始認識到錯誤後的又壹次至關重要的自我救贖。

技巧

1988 ——全球變暖的第壹個預警。

1988年夏天,美國有69個城市創下最高單日高溫紀錄。在洛杉磯,溫度計的水銀柱指向43℃,壹天之內400臺變壓器爆炸。與此同時,美國中西部也遭遇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幹旱。在那個不尋常的夏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多倫多召開會議,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並開始籌備即將於6月65438日至6月0992日在裏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這是20世紀最後10年影響深遠的會議之壹,敲響了全球變暖的警鐘。

在大會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來自斐濟的代表拉維塔說,她的國家因為海平面上升而面臨消失的危險,她在會場流下了眼淚,感動了全世界。拉維塔說:“我有壹個希望,15年後我能有自己的孩子,他們會有壹個家。那時,我們將擁有壹個美麗的島嶼。”拉維塔流淚的背後,是對失去家園的無盡擔憂和對保護家園的無盡渴望。

2.即將消失的美麗

根據氣候學家對全球變暖的預測,其實不僅僅是拉維塔所在的斐濟島,還有無數的自然美景或奇觀都將在世界上消失。最容易消失或發生劇變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

即將消失的美麗

技巧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起源於美國。1970年4月22日,200多萬美國人自發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環保運動。此後,美國非政府組織提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旨在喚起人們關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壹致通過決議,將4月22日定為“地球日”。中國2010紀念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圖瓦盧是世界上僅次於瑙魯的第二小國家,面積26平方公裏,由9個珊瑚環礁組成。全國最高海拔只有4.5米。從1993年到2010年的17年間,圖瓦盧海平面上升了9.12厘米。按照這個數字,50年後海平面將上升37.6厘米,這意味著圖瓦盧至少60%的土地將被完全淹沒在海水中。壹些科學家認為,圖瓦盧將是第壹個沈入海底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區,由2900個珊瑚礁組成。從空中俯瞰大堡礁,它就像壹顆閃耀著藍色和純白色光芒的珍珠,被稱為“海上透明清澈的野生王國”。由於過度捕撈、沿海開發、汙水和農藥汙染入海以及全球變暖,當地大量珊瑚礁已經崩潰。珊瑚生長區海水溫度每升高65438±0℃,就會造成珊瑚白化,加速其死亡。如果等珊瑚礁開始自然再生,至少要200到500年才能恢復到現在的規模。中東的死海、非洲的乞力馬紮羅山和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根據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如果氣溫上升到4℃,85%的亞馬遜雨林將不復存在。

科學家推測未來的氣候。

2009年中國海平面變化(數據引自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公報2009》)

技巧

2010是中國最不正常的壹年。

2010年極端高溫強降水事件頻發,強度大、範圍廣,為歷史罕見,是本世紀以來我國異常最多的壹年。年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0.7℃,是1961以來第10個最暖年,也是第14個連續高溫年。年降水量偏多,季節和區域分布不均,旱澇災害交替發生。中國西南地區特大幹旱和暴雨頻繁襲擊華南江南和海南,罕見降水和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2010年中國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最高,超過5000億元,因災死亡48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和死亡人數為10年來最高。(數據引自中國氣候公報2010)

全球變暖,但程度如何?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05年1906 ~ 100年間,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0.74℃(0.56~0.92℃),1956 ~ 2005年的50年間上升率達到0.65℃。對於普通人來說,壹天中僅僅0.74℃的溫差幾乎察覺不到,但對於整個地球來說,這種地表平均溫度的差異可不是小事。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什麽:被稱為“歐洲水塔”的阿爾卑斯山,2050年山頂積雪將流失70%;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將在2035年全部融化;被稱為“中國水塔”、中國大江大河發源地的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每年將減少1.31.4平方公裏。

氣溫上升和冰川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約0.17m。對此,世界各國科學家利用31個復雜氣候模型,在6種有代表性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預測了未來100年的全球氣候變化。結果表明,與1990年相比,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升高1.4~5.8℃。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顯示,從1908到2007年,近百年來中國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1.1℃。近30年來,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6毫米/年,呈波動上升趨勢,高於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

4.為什麽二氧化碳是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

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示意圖

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壹氧化二氮(N2O)、氫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二氧化碳分子的變暖效應並不是最大的。1甲烷分子的增溫效應是1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為什麽二氧化碳成了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

技巧

溫室效應原理

太陽發出的電磁波長很短,稱為太陽短波輻射。地球發出的電磁波長因為溫度低而變長,稱為地面長波輻射。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透明,但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強烈。大氣在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同時,自身也輻射波長更長的長波輻射(因為大氣的溫度比地面低)。下到地面的部分叫逆輻射。地面接受逆輻射後會升溫,或者大氣使地面保持溫暖。這就是大氣溫室效應的原理。

那是因為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含量遠大於其他氣體,在大氣中的壽命相當長,所以它的溫室效應最大。二氧化碳吸收地球的紅外輻射,導致近地表大氣溫度升高。當大氣變暖時,地面的蒸發量會增加,導致大氣中的水汽增加。水汽的增加將進壹步增強近地表大氣對地球紅外輻射的吸收。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改變了原有的大氣熱平衡,造成全球變暖。

專家估計,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25%,近地面溫度就會升高0.5 ~ 2.0℃;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0%,近地面溫度將增加1.5 ~ 6.0℃。如果這個估計是正確的,那麽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在20世紀中期以後就不可忽視了。

5.自然界的碳循環是怎樣的?

碳(C)是生物原生質的基本元素,在自然界中極其豐富。碳循環是整個自然界含碳物質的循環,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再生。以生物圈中的碳循環為例,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合為糖類等有機物。人工合成的含碳有機物為動植物所利用,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植物或動物的遺骸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變成二氧化碳最終排放到大氣中,分解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又回到大氣中。此外,由古代動植物遺骸轉變而來的煤和石油被人們開采,大量二氧化碳通過燃燒排放到大氣中,也加入了生態系統的碳循環。

自然界碳循環示意圖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日益增加。

技巧

現代工業發展對碳循環的影響

在受到人類活動幹擾之前,大氣中的CO2含量相當穩定。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使數百萬年後積累在地層中的碳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產生的CO2量每年增加4.8%。導致大氣中CO2濃度上升,打破碳循環平衡,形成“溫室效應”,導致氣候異常。

可見,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碳循環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隨著全球循環,碳循環是全球性的。

6.什麽是低碳經濟?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汙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改變高碳排放的發展方式,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技巧

低碳經濟的誤區

第壹個誤區,認為低碳經濟是窮經濟。發展低碳經濟不是貧窮,而是在保護環境和氣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通過技術創新,人們應該在改善生活的同時減少碳排放。第二個誤區是,壹旦建立了低碳經濟,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事實上,低碳經濟應該依靠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能源技術發展來提高碳效率和減少碳排放。第三個誤區:認為低碳經濟是政府的事,與個人無關。低碳經濟就在我們身邊,它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具體包括:①低碳生產模式。通過低能耗和能源資源的集約利用,減少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經濟增長給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②低碳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低碳和無碳能源供應,控制化石能源使用。③低碳生活方式。通過社會節能減排,抑制高耗能產品的消費,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和偏好,實現低碳生存的可持續消費模式。

7.低碳經濟的發展歷程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速度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註。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達成的氣候變化公約於1992年6月4日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地球峰會)上獲得通過。此後,公約締約方會議將每年舉行壹次。

低碳經濟的發展歷程

技巧

首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的國家

2008年頒布實施的《氣候變化法案》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的國家,並成立了相應的能源與氣候變化部。根據法律,英國政府必須致力於發展低碳經濟,並在2050年前實現減排80%的目標。英國也是世界上第壹個引入並開始征收氣候變化稅的國家。

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第三次公約締約方大會上,159個國家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從法律上要求41個工業化國家控制和減少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並為這些國家設定了減排的限度。目標是在2008 ~ 2065年期間,438+02個工業化國家將這標誌著地球村的人們在共同保護氣候資源方面邁出了重要的壹步,是國際社會為保護全球氣候采取的壹項重要而具體的行動。

2003年2月24日,英國貿易和工業部發布了以“我們的能源未來:創造低碳經濟”為主題的能源白皮書。這是低碳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文件中。

《京都議定書》中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國的減排目標

8.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裏程碑——“巴厘路線圖”

65438年2月3日,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來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2個締約方和《京都議定書》176個締約方的六萬五千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旨在尋求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國際合作。

經過十多天的激烈對抗和艱難妥協,聯大最終通過了壹項名為“巴厘路線圖”的決議。主要內容包括: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在未來的談判中應考慮為所有發達國家(包括美國)設定具體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應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但不設定具體目標;為了更有效地應對全球變暖,發達國家有義務在技術開發和轉讓以及資金支持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巴厘路線圖被視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歷史上的壹個新的裏程碑。

技巧

中國為繪制巴厘路線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中國把環境保護作為壹項基本國策。根據《公約》規定,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並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成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頒布了壹系列法律法規。中國的努力得到了各國的好評。

9.實現低碳經濟的途徑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社會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壹次重大進步。其本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創造清潔能源結構,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理念的轉變。發展低碳經濟是壹場全球性的革命,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國家權益。

實現低碳經濟有兩種途徑:壹是改變能源使用結構;二是提高能效。具體來說,改變能源結構就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增加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水電等非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使用中的比重,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提高能源效率是指在工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用節能技術,減少能源使用,實現碳減排。

技巧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實現途徑

低碳經濟的發展受到不同國家的地理、能源結構和環境資源的影響。對於我國來說,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不同於西方國家主要采用石油的方式和形式。實現低碳經濟的途徑有:降低煤炭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煤炭凈化的比重;通過土地利用調整和林業措施將大氣溫室氣體儲存在生物碳庫中;提高能源效率,重點是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費結構和效率;參與國際減排活動,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等等。

10.低碳世界的中國聲音

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後,“低碳”成為熱門話題,中國的態度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2009年6月26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向世界作出負責任的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這是中國根據本國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也是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面對這壹承諾,我國下大力氣關停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產能6543.8+億噸,落後煉鋼產能5500萬噸。同時,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到2020年,中國將安裝3億千瓦的水電,3000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和300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屆時,我國可再生能源比重將從2005年的7.5%提高到15%,森林覆蓋率將從18.2%提高到20%。即使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政府也沒有放松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在中央政府的4萬億新投資中,與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相關的投資已達5800億元,專門用於環境保護的投資為2000億元(數據引自光明日報)。

技巧

全球氣候變化地質研究助推中國在國際碳減排談判中的話語權。

2000年以來,我國對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五省(區)喀斯特地區的1000多個洞穴進行了氣候變化地質調查,準確獲得了調查區土壤碳儲量。全國平均土壤有機碳儲量為15339噸/km2,說明中國土壤碳庫具有巨大的固碳潛力。發現巖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全球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約6億噸,中國巖溶吸收二氧化碳約7000萬噸。上述結果為中國在國際碳減排談判中獲得話語權提供了重要依據。

11.氣候變暖危機及其機制

氣候變暖導致了壹系列生態問題,人類面臨著重大的生態環境危機。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各國紛紛響應號召,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新戰略和新政策。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改造傳統高碳產業,加強低碳技術創新;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清潔能源;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促使企業減少碳排放;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重點關註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並將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作為新的戰略增長點。

技巧

全球變暖的七宗“罪”

近年來,科學家們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測全球變暖會給地球帶來的各種變化,但人類對全球變暖的負面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科學家列出了全球變暖的七大“罪過”:

(1)島國命運堪憂;(2)自然災害的威脅加劇;(3)生物鏈被打亂;(4)傳染病猖獗;(5)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6)夏季熱浪頻繁;(7)經濟發展蒙上陰影。

2009年7月8日,八國集團峰會提出,到2050年,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的基礎上或壹年後減少80%以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至少減少50%。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全球經濟必須轉型為低碳經濟。這標誌著從現在到2050年的未來40年,低碳經濟將是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可以判斷,世界經濟在工業化和信息化之後,正在走向低碳,低碳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這種國際背景對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此,如何探索壹條低碳的能源之路,尤其是化石能源的低碳之路,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