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特爾斐神廟的柱子上,有壹句喚醒世人的格言:“人!認識自己。”
妳真的了解自己嗎?
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要有自知之明真的很難。
《萬事皆有錯》中有這樣壹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看到越國政治混亂,軍隊衰弱,就想乘機出兵攻打越國。
莊子很擔心這件事。他認為現在越國雖然弱小,但是楚國本身的情況也同樣堪憂。
境內,官員昏庸無能,民眾揭竿而起,局勢動蕩。
在境外,秦晉多次入侵,楚軍大敗,士氣大衰。數百英裏的土地在壹夜之間被移交。
莊子勸道:“人的智慧和見識,就像我們的眼睛,能看清百步之外的東西,卻看不清自己的睫毛。”
聽到這句話,突然意識到了楚國自身問題的嚴重性,果斷放棄了出兵的念頭,專註於穩定國家和民生。
我看過這樣壹句話:“人生最難的不是看清遠方,而是看清腳下的路;最困惑的不是看清楚別人,而是看清楚自己。"
看不清自己的人,容易被表象迷惑,弄巧成拙。了解自己的人,懂得量力而行,隱藏實力。
朱光潛曾說:“人不容易認識自己,就像眼睛看不見自己,力量無法自舉壹樣。”
我們常常很容易發現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卻忘了給自己定壹條標準線。眼中滿是外界的迷茫,內心的自我意識被遺忘。
認識人容易,了解人難。
這是壹個比讀懂別人,認清自己更大的挑戰。
地勢低者成海,地勢低者成王。
南宋歷史學家洪邁曾經在國子監值班,從早忙到晚,為皇帝起草了20多份詔書。
任務完成後,他在院子裏散步,遇到壹位老人。
老人迎上去說:“聽說今天文件很多,很感謝大學同學。”洪邁輕笑壹聲答道:“今天起草的信都完成了。”
老人稱贊道:“學士才氣敏捷,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洪邁聽後很得意,誇道:“蘇東坡壹定這麽厲害!”
老人若有所思,然後嘆了口氣說:“是啊,蘇東坡就是那樣,只是他沒有用它來翻書。”
紅麥知道自己失言,羞愧難當。後來他回憶這段經歷時說:“人不要自吹自擂。當時如果地面有裂縫,我肯定能鉆進去。”
《尚書》曰:“滿損,謙益。”
壹個自滿的人,取得了壹點點成績,靠的是自己的才華和自大,最終會感到羞愧。
而謙虛的人,則懂得保持低調,聽取別人的建議,完成自我提升。
徐悲鴻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畫壇“金陵三傑”之壹。
有壹次,徐悲鴻舉辦畫展,很受歡迎,好評如潮。正當他向大家介紹這幅畫的時候,壹個老農走過來說:“這幅畫有問題。母鴨的尾巴怎麽會這麽長?”
大家都罵:“妳壹個老農懂什麽?”
徐悲鴻馬上停下來,走到老農跟前,俯下身來征求意見。老農繼續說:“畫中鴨子的尾羽又長又卷,像個圓環,但實際上,母鴨的尾巴很短。”
徐悲鴻微笑著接受了批評,並向老農鞠躬致歉,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裏希特說:“壹個人在受到指責而不是表揚後還能保持謙虛,那才是真正的謙虛。”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做到了“謙”字。
可以彎下腰,聽聽建議,不斷修煉自己,以求更上壹層樓。
地勢低者成海,地勢低者成王。
越聰明的人,越不會為自己驕傲;越是知識淵博的人,越懂得虛心求教。
學會謙虛低調,因為這是為人處世的絕招。
做人嘛,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什麽心態需要刻意練習?”
被贊最多的回答:“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因為我們不是世界的中心。沒有地球我們還是會轉,沒有公司我們還是會賺錢。”
每個人都曾經幻想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站在光芒四射的舞臺上發光。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別人的世界裏往往只是配角,觀眾並不多。
崔永元在《有話說》中回憶了這樣壹件往事。
剛做主持人的時候年少輕狂,以為大家都去演播室看崔永元。他把自己當成主角,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
每次上臺前,我都把鞋子擦亮,跟化妝師說要好看壹點。我甚至提前準備了各種名言,希望能在觀眾面前談笑風生。
但他很快意識到,觀眾其實是為嘉賓而來,並沒有關註主持人,這讓他深受打擊。
經過壹段時間的反思,他調整心態,把自己定位為配角,把嘉賓作為壹場高質量對話的核心,引導他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漸漸地,他找到了做主持人的最佳狀態,主持的節目也風靡全國。
他感慨道:“活著就是壹個慢慢放下自己的過程。當我不把自己當回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完全放松了,可以更多地調動對方的情緒,營造壹個舒適的談話場,讓對方完全表達自己。這是做主持人的最高境界。”
當妳精心打扮,昂起高傲的頭顱時,妳不會得到太多的關註,因為沒有觀眾會再看妳壹眼。
當妳願意放下姿態,心安理得地做配角的時候,妳才成為真正的主角。
傑克·倫敦在《海狼》中說:“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鉆石,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只是鉆石的同素異形體:木炭。”
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當妳不太把自己當回事的時候,妳就放下了太多的期待,輕裝前進,這樣妳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只有放下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三體》裏有壹句話:“軟弱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壹個人壹旦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覺得自己高人壹等,那就離倒黴不遠了。”
只有放下自我,保持謙遜低調,才能走得更遠。
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裏,有壹個跪著的小雕像,被稱為鎮館之寶。它是唯壹保存完整、無需修復的兵馬俑,其服裝線條清晰可見。
歷經兩千年風霜,為何能如此完整?
事實上,由於其低調,兵馬俑坑是壹個地下隧道結構。當屋頂倒塌時,首先受到沖擊的是高姿態的陶俑,而跪著的陶俑受到的損傷要小得多。
多年過去了,它依然完好無損。壹個朝代更替,不變的是它的低調。
生活也壹樣。上帝在我們前進的路上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考驗。我們不能決定考試的內容,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的態度。
聰明的人是意識到自己的體重的,不會把自己定得太高,不會太在意。
因為他們知道把自己看得太重是壹種災難。
上面太冷了,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危險,搖搖欲墜。
《四大紀律》裏有壹句話:“唯有謙虛有福。”
在漫長的人生中,每個人都只是自己的主角。放下自我,虛心前行,才能得福,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