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書法家有哪些?
文徵明:(公元1407-1559)以書法聞名。當初向李應珍(朱雲明嶽父)學習二王書法,晚年喜好書草,有所創新。他的楷書功力深厚,風格嚴謹,小楷取二王神韻,結構收放自如,疏密得當,用筆蒼勁爽利,顯示出精湛的書法技藝。草書出自王家傳,功力深厚,筆力柔和。晚年草書與黃庭堅的筆法相結合,典雅中透著舊意,筆法縱橫而不失溫婉之旨。董其昌:(公元1555-1636),字玄哉,又名“思白”,號“祥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是壹位書法大師,他的書法受古人的啟發。他的作品風格豐富多樣。他師法古人,註重內在精神的體現,不求外在。他研究結構、筆法和構圖,形成了壹種優雅精致的書法風格。他創作的文人書法對清代書法家影響很大。徐渭:(公元1521-1599)晚年生於天池山和殷珊(今紹興)。他的書法早年有黃庭堅、米芾的遺風,晚年卻變得奔放,滿紙。他擅長草書,用鋼筆寫字。在動蕩中尋求平衡,滴落的墨水就像是他壹生的寫照。王鐸:明末清初,他的書法以豪放沈穩著稱。他的書法各方面都很好,如楷書、行書、草書和隸書。隸書古意盎然,其書體沈穩方正,草書成就最高,也最能體現他的藝術風格。他是二王初學,小楷學鐘繇,後學唐宋。他向別人學習,成為壹個整體。他的筆連續而厚重,結構密集,含義奇特。他揮灑自如,盡情揮灑,他的書風對後世,尤其是當代中國和日本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行書四首,杜甫詩集。傅山:(公元1606-1685)山西陽曲(今太原)人。書法為真,反奴,主張“寧拙不可巧,寧醜不可諂,寧零碎不可順,寧輕率不安排。”他的草書典型地體現了這壹思想。他擅長各種書法,篆書功力深厚,小楷直追王鐘,並研究了晉、唐、宋、元、明許多人,形成了“書重於人”的美學思想草書筆豎高,鋒翻騰,結構起伏。他經常用大節奏的對比來營造構圖的氣勢,字與字之間的疏密,開闔的起伏。文筆或生澀或流暢,讓人感覺風有時纏綿,有時熱情洋溢。它通過散落的紙張展現了充滿真摯情感的內心世界,感人至深,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