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直到戰國初期。全書共20章492節,以語錄為主,記敘為輔,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
此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為“四書五經”。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記錄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體的形式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和功利價值觀。《論語》涵蓋了政治、教育、文學、哲學、處世之道。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設壇講學時,其主要內容就已初步創建;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再弟子將他的言論代代相傳,逐漸記錄下這些口頭語錄的言行,故稱《論》;《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稱“語”。
清代趙翼解釋說:“言者,聖人之語,論者,儒之議也。”其實“上”就是編譯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書。《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444章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在時間上談了些什麽,48章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彼此談了些什麽。
擴展數據
《論語》賞析: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含義豐富,有些句子和篇章生動形象。
《論語》中描寫的中心是孔子,“孔子的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鄭龍生》);書中不僅有對他言談舉止的靜態描寫,也有對他性格氣質的生動描寫。此外,圍繞孔子這個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塑造了壹些孔子弟子的形象。
如的率直與魯莽,顏回的的賢淑,子貢的聰明與口才,曾的自然與脫俗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對象給予不同的教導,考慮到他們的不同品質和優缺點,以及在德國留學的具體情況。
體現了孜孜不倦地教人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說,兩個弟子都問過任,孔子有不同的回答。他回答了顏元的“克己是仁”(仁的表現之壹是克己,他有所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欲望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選擇,付出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為了防止好心做壞事,我們必須謹慎。)答司馬牛“仁者,言亦惑也”。顏元學識淵博,要以“仁”的綱領為綱,對仲弓、司馬牛等詳加敘述。
又如,”孔子回答魯茲說:“有我父親和哥哥在這裏,我怎麽能聞而行呢!“因為”它也是人,所以它退休了。尤然回答說:“司文會做。”因為“求也退,所以進也退。“這不僅僅是壹個因材施教的問題,更充滿了孔子對弟子的高度責任感!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寓意深遠,風格婉約流暢,含蓄雋永。還有就是簡單對話和動作中的人物展示。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接近口語,也是壹個特點。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