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適應環境的能力。
適應並不意味著隨波逐流。
變化要符合實際需要。
適應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做。
適應意味著寬容地接受。
相互適應可以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適應不適需要壹個過程。
名言
生活是不公平的,妳必須去適應它。比爾·蓋茨
壹個通情達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講道理的人想讓世界適應自己。-蕭伯納
既然控制不了外界,我就控制自己;如果外界不適應我,那我就去適應他們。
-蒙田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戰勝自然。-達爾文
適應能力是智力的試金石。-莫裏哀
如果理由是搞它,什麽都不能成。——韓非
聖人不能時,但可以時,與時俱進者大有作為。——《呂春秋》
看菜,根據自己的情況吃。-諺語
在羅馬,妳必須按照羅馬的方式做事。-英國諺語
足智多謀,順應時代。-諺語
經典素材《走出去》
(適應時代要求)
“出去!”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許多企業都渴望“走出去”。
在2001世界華商大會上,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向記者表達了“走出去”的強烈願望。山東王瑾集團董事長溫永林表示,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在中國大陸舉行,讓我們有機會見到壹大批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就的華商,面對面向他們請教,為我們公司下壹步的走出去戰略奠定了基礎。上海南極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香也表示,他此次參會的唯壹目的是與從事服裝行業的海外華商直接交流,尋求合作。
事實上,以家電企業為首的中國內地企業早已開始了“走出去”的進程。
到目前為止,格力已經在巴西建立了年產20萬臺的空調工廠。小天鵝在俄羅斯建立洗衣機廠;海爾在美國建立了年產50萬臺的冰箱工廠;春蘭、海信在巴西建立空調廠;澳柯瑪還準備在越南、埃及和巴西建立自己的冷櫃工廠...
面對不可逆轉的全球化趨勢,中國內地企業如何有效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使自己的企業真正成為全球化世界經濟的壹部分?怎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全球化戰略,走出去,把“小泥鰍”變成“過江之龍”?這是本次華商大會上很多國內企業家關心的共同話題。不同的人在這次會議上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孫惠萍的故事
(找壹個適合自己的崗位)
孫惠萍是天津第壹紡織機械廠的下崗女工。六年前,她因為腸穿孔和膽囊疾病做了兩次大手術。面對企業的困難,她看著那壹堆報銷不了的醫藥費就坐立不安。她嘗試過幾份工作,但都因為身體不適或環境限制而失敗。後來她在公立幼兒園工作,照看智障班,但畢竟是外來務工人員,受到的限制更多。最後,她離開了那裏。但是三個家長還是把孩子送到了她家,這讓她很有信心。她決定在家裏為智障兒童開設學前班。六年來,她教育訓練了近百名智障兒童。大部分人的智商從20左右提高到70左右,90%的智障兒童都考上了各區的啟智學校。
人生不會壹帆風順,但總有我們能做好的事情,總有我們能適應的事情。為什麽樹不能長得無限高?
(壓力和適應)
為什麽世界上的樹,包括132米高的案樹和115米高的紅杉都不能無限生長?
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樹木在適應環境方面表現突出。試想,如果樹木無限長高,會帶來風和閃電等災害,也會造成陽光、氧氣、水和養分供應不足,並受到溫度的限制。自立能力也是個大問題。就拿支撐樹重量的樹幹來說,假設壹棵樹的長度和直徑增加100倍,體積增加654.38+0萬倍,重量也會增加同樣的倍數,而樹幹的抗壓能力與截面積成正比,也就是只能增加654.38+0萬倍。因此,每立方厘米的橫截面積將被加載654.38+0萬次。很明顯,如果樹幹的幾何形狀總是和原來差不多,樹幹就會被自己的重量壓垮。所以在適應外界環境的進化過程中,樹的高度是有限的。當然,側枝的生長也會抑制頂枝的生長。這就是樹不能無限生長的原因。攀緣植物
(生存壓力下的適應)
植物學家在調查了阿爾卑斯山的植被後,發現了壹個奇怪的現象:在最近的100年間,山中植物的許多種類都在增加,山底牧場的許多花朵都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帶中綻放,而原來雪帶中的植物卻攀高過了雪帶。植物學家研究了相關的科學文獻,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阿爾卑斯山的氣溫在逐漸升高,這些適合在低溫環境下生長的植物為了尋找適宜的溫度,不得不“爬到”更高的山上。植物學家也發現,它們的生命力比以前強多了。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植物對大自然很敏感,不斷調整自己的生存條件。例如,幹旱可以使植物的根深深紮根於土壤中,多風地區的植物生長得更強壯。生長快的植物是軟的,生長慢的植物是硬的。
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是如此。壹個有成就的人往往比壹個普通人承受更多。很少有人能以很小的代價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