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最後壹次做官是在藝兮元年(405)。那壹年,已過“不惑之年”(41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當上了彭澤縣令。有壹次,縣裏派杜佑去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那些人是上面派來的,要穿著整齊,畢恭畢敬地去迎接他們。
陶淵明聽了這話,長嘆壹聲:“我可不想卑微到為了壹個小縣令的五個俸祿去理會這些家夥。”說完,就辭了官職回家了。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離職了,永遠離開了官場。
2、伯益、舒淇:不吃蘇洲。
商周末年,商朝貴族顧晚年偏袒幼子舒淇,意圖推翻長子制度,令次子繼承家業。古死後,舒淇堅持要從哥哥伯夷那裏繼承家業,伯夷卻不願意繼承。為了避免舒淇尷尬,他晚上離開了家,但舒淇也是壹個遵守禮儀的人。看到哥哥沒說再見,二話沒說就去找他。
好事多磨。舒淇終於找到了哥哥,兩人決定不回老家,於是去了周國,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周很快就調兵東征攻打。伯夷和舒淇認為周屬於商朝的附屬國。以下犯上被視為無情,於是上朝諫。他們的善舉並沒有阻止這場討伐,反而激怒了周武王,造成了致命的災難,並被下令拘留。
後來周朝建立,伯夷和舒淇還在為出門發愁。他們認為周朝的建立違反了禮儀制度,發誓不與周人來往,不在周朝的土地上吃糧食。最後他們守著執念,餓死在首陽山。伯夷和舒淇的典故被《史記》作者司馬遷列為第壹列傳,兩兄弟作為商周時期恪守仁義的典範流傳至今。
3、文天祥:保留單鑫作為歷史記錄。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關頭,號召各地奮起抗敵,誓死保家衛國。後來,他戰敗被俘,在獄中度過了三年。這期間,元朝千方百計勸說、逼迫、誘導文天祥投降。參與投降的人數之多,威逼利誘之毒,答應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都超過了其他宋臣。
忽必烈計劃在《文天祥》中授予高級官員顯要職位。降元的王吉翁寫信給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朽,威名天下有目共睹;天香不死,千年臭。”王吉翁見他如此堅決,不敢再勸。很快,忽必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極好的飯菜。文天祥托人告訴他:“我好幾年沒吃官糧了,現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許諾給他丞相、唐使等高位,但他嚴詞拒絕,說:“我希望死!”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去世的日子。這壹天,三軍監獄內外,都有全副武裝的警衛,而且戒備森嚴。當聽到文天祥去世的消息時,成千上萬的市民聚集在街道兩旁。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步履沈穩,舉止安詳。臨刑前,文天祥問了方向,然後向南方拜了幾拜。“首相有什麽要說的?”砍頭官問。打回去還是可以免死的。“文天祥不再說話,平靜地死去,享年47歲。
4.於謙:忠義,與日月爭光。
公元1449年,瓦拉侵略軍橫掃南方,明英宗不聽沒有軍事知識的太監使喚。結果壹戰期間,明朝最精銳的三個營全軍覆沒,明英宗淪為階下囚。於謙率領二十二萬大軍,堅守都城,大敗瓦拉軍。
1457正月,英宗南宮成功復辟。他登基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清洗了壹堆忠於弟弟代宗的大臣。第壹個被殺的是兵部尚書於謙,罪名是“意圖謀反”。
於謙遇害那天,滿懷悲憤的北京人民,含著淚站在街頭,默默送別忠良。於謙被殺,發現“家無余資,唯書為耳”。只有主房間鎖得緊緊的。打開壹看,全是皇帝賜的繡袍和寶劍。明朝萬歷年間,於謙終於報了仇,被追封為“蘇中”。
5.蘇武:貝加爾湖牧羊19年。
蘇武是公元前壹世紀中國漢朝人。當時中原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辛可汗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蘇武帶著100多人和許多財物去匈奴。
不料,當蘇武完成使命,準備回國時,匈奴上層發生內亂,蘇武壹行受到牽連,被拘留,並被要求背叛漢朝,歸順可汗。
單於發現無論是軟的還是硬的都沒有希望說服蘇武投降,但他尊重蘇武的正直,不忍心殺蘇武,也不希望他回到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將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地區,讓他牧羊。臨行前,單於召見蘇武,說:“既然妳不投降,我就讓妳去放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讓妳回中原。”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十九年。十幾年了,下令囚禁他的匈奴單於已經死了。甚至在蘇武,老皇帝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皇位。當時的辛可汗執行與漢朝和解的政策,漢武帝立即派出使節將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都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普通民眾,都紛紛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致敬。
參考資料:
於謙(明代名臣、民族英雄)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