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美紐斯的教學原則主要體現在他的教育著作《論大教學》第16章至第19章中,其教育原則的重要邏輯思維過程和特點是:首先明確指出自然規律理論,然後利用自然界中鳥、樹等自然物的生長規律輔助論述;然後他用生活中建築、繪畫等活動的例子來論證,他在這裏稱之為“模仿”;最後,他指出並批評了學校違反當時教育規律的做法,並據此進行了糾正。在這裏,我們可以學習壹些寫文章時的論證經驗。壹方面要註意自然或社會的規律性,另壹方面要學會用社會實踐中的典型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以增強說服力。
在《大教學論》第16章-第19章中,誇美紐斯本人提到了方便、徹底、簡潔、快速的原則。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將這壹部分提到的內容和壹些原則結合現代教育的實際,進行精選、歸納和總結,以便借鑒。
首先,教育順應自然原則是誇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根本指導原則,貫穿於他的教育理論體系之中。誇美紐斯教育理論中所指的自然包括外在自然和人的自然自然兩部分,它主要指外在自然,即人之外的規律性。因此,其自然適應性原則忽視了萬物有其自身規律性的邏輯,誇大了外部自然的作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某種意義上是片面的。而且,由於時代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找到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的普遍規律,其教育話語中存在機械和牽強的東西,但其教育應重視自然作用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在這壹原則的指導下,誇美紐斯主張根據人性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教育,提倡能力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顯示了教育的心理走向。誇美紐斯認為:“教師是自然的仆人,而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養,而不是改變,所以如果他們發現某個科目與學生的天性相左,絕對不要強迫他學習;因為壹個方面缺的大部分都會被另壹個方面補上。”因此,他主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能力等自然特征采取適當的方法,使學生的智力不會被迫去做自然不傾向的事情。誇美紐斯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拿壹個嘟著嘴的瓶子(因為我們可以把它比作壹個孩子的智力),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進瓶子裏,不讓它壹滴壹滴地流出來,結果會是什麽?”毫無疑問,大部分的水會從瓶子裏流出來,最後瓶子裏裝的水會比它慢慢倒進去的水少。”“如果壹個人沒有食欲,卻被迫吃食物,結果只能是生病和嘔吐,或者至少是消化不良和不愉快。埃斯庫羅斯說,“任何渴望學習的人都會是壹個有學問的人。”昆體良說,“知識只能通過尋求知識的意願獲得,而這是無法強迫的。”“在這個原則下,教學必須是健康的、愉快的。那麽老師具體應該怎麽做呢?誇美紐斯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註意用溫和的、有說服力的而不是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要註意經常表揚和表揚學生,用獎勵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他還認為:“如果所教的科目符合學生的年齡,講解清楚,對年輕人本身就有吸引力;“如果解釋可以用幽默的、至少不那麽嚴肅的語氣來調整,那就更是如此。如果讓學生努力,不成功就發脾氣,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是殘忍的。“在這壹系列的教學方法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教學是壹門真正的藝術,那些贊美梅紐斯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思想、原則和做法,在今天的教育實踐中仍然適用。誇美紐斯說:“有些人在教學生的時候,不是教學生能聽懂多少,而是想教多少就教多少。”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今天的教育中也是存在的,而且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提倡生本教育。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敏銳地認識到教育發展的規律,使教育事業真正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發展。
誇美紐斯認為“壹切知識始於感官知覺。”因此,他提倡直覺原則,認為直覺是教學中的壹條“黃金法則”。壹方面,他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東西放在學生面前,而不是間接地依賴於其他作家的作品。他強調直接從事物本身去探索世界事物的知識和經驗。他提到:“人類必須盡可能多地研究天、地、橡木和山毛櫸之類的東西,才能學會聰明,而不是靠書本去學習;換句話說,他們必須學會自己理解和檢查事物,而不是別人觀察到的東西。如果我們都從源頭獲取知識,從事物本身而不是從其他來源獲取知識,我們就能沿著古代智者的足跡前進。”另壹方面,他提倡實踐教學,在與事物和自然的直接接觸中學習知識。他提到:“年輕人在學校的學習是有組織的,讓他們覺得像整天打球壹樣快樂,讓學校第壹次成為現實生活的前奏。如果用來放松學生心情的娛樂能關註到生活中更嚴肅的方面,讓他們在放松的時候受到壹定的影響,那是極其有用的。“比如給他們工具,讓他們玩遊戲,讓他們扮演某個角色,模仿各種手藝。帶他們去花園和鄉村。在這裏,他的思想實際上體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和快樂教育的思想,這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相似。同樣,這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也很有啟發。在我們當代的教育實踐中,也越來越註重讓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壹系列的實踐活動。但誇美紐斯誇大了客觀事物的作用,忽視了間接學習和理解的重要作用,這在壹定意義上是片面的。
誇美紐斯也非常重視實用原則,他在很多論述中都提到教學應該只教有用的科目,剔除壹切無意義的內容。他說:“有些科目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當生活的職責要求越來越高時,它們肯定會被遺忘。學它們有什麽意義?我們的生命短暫,即使不把時間浪費在無價值的科目上,也夠忙的了。因此,學校必須以這樣壹種方式組織起來,使學生除了學到有價值的東西之外,什麽也學不到。)空間很大,包含壹門語言中每壹個新單詞的詞典就是這些障礙之壹。因為大部分生詞都是從來不用的,為什麽要強迫所有的孩子都學,從而增加記憶的負擔呢?學校專門教無意義、不重要的課。”事實上,我有壹個問題。什麽是有用的知識?誇美紐斯提倡百科全書式的普及教育。這和他的觀點矛盾嗎?現在中國教育的功利性很明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普遍認為對考試有幫助的是實用知識。在基礎教育中,認為語文、物理、化學是實用知識,歷史、政治不是實用知識。筆者認為,壹方面,中國基礎教育確實存在誇美紐斯所說的空間沈重,學校教的課毫無意義等現象。因此,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重視實用原則;另壹方面,基於我們今天中國應試教育把有助於考試作為衡量知識的實用標準的心理,我們不應該過分強調實用原則,因為這甚至可能使教育的功利性更加明顯。筆者認為,實用和功利其實是中性詞,用好了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另壹方面,如果用得不好,就會偏離教育的正確方向。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改變應試教育的頑固體制,真正實現教育是教學生道德人格和學習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
此外,誇美紐斯提出了系統漸進的教育原則。系統性,主要體現在:第壹,他強調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教材的組織要讓學生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第三,課程設置要遵循壹定的順序,前面學的內容壹定會為後面學的東西打下基礎。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體現在:第壹,壹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按順序壹件壹件來,由易到難;第二,步驟要循序漸進。不僅漸進,而且是不斷漸進。他說:“每壹門語言、科學或藝術都必須首先教授它最簡單的原理,這樣學生才能對它有壹個概念。第二步是把規則和例子放在他面前,進壹步發展他的知識。然後他就可以系統地學習那個科目了。”誇美紐斯的“學生在壹定時間內只學壹件事,絕對服從教學時間和學科安排,不得有遺漏或倒置”和“學生在壹定時間內只學壹件事”的觀點,有機械化和簡單化的缺陷。但其所倡導的系統化、循序漸進的核心原則,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值得任何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實踐。
本著系統化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誇美紐斯提倡鞏固和理解教學的原則。他認為,如果教師不理解教學,“他們讓學生筋疲力盡,就像壹個人想在樹上砍壹截,而不是用刀子,而是用棍子或木錘。”他們不會向他們所教的孩子徹底解釋這些科目,但他們會沒完沒了地要求他們記住這些科目。“這個教不好。他認為,教師的教學應該是壹個有序的過程,孩子先用感官,再用記憶,再用理解,最後用判斷。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註意,教給學生的每壹件事都要有充分的理由,以免被輕易質疑或輕易遺忘。在教學生的時候,要教會他們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就像用口語教語言壹樣,不僅僅是頭腦的問題。他指出,學生應該不斷地復習和練習鞏固學習,這是壹個提出問題,寫下來,然後教別人的過程。在這裏,他非常重視學生的“教”。他認為:“因為不僅時不時地復習可以在頭腦中不可磨滅地印下壹個事實,而且“教學”本身也可以對所教的科目產生更深刻的理解。“這對我們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啟示。我們壹直反對填鴨式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新時期,我們也在積極尋找情境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
《大教學論》系統地體現了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標誌著教育學作為壹門獨立學科的出現。但是,在壹些教學原則的概括和劃分上,存在著壹些缺陷和不足,如每個原則的內容過於復雜,內容重疊重復,壹些性質不同的內容也包含在同壹個原則中。因此,我們應該結合中國的時代和現實,批判地研究和吸收,從而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解決現實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