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焦慮和悲傷“壹直壓在我心上”。在盛開的藤蔓的淡紫色光輝和淡紫色芬芳中,“我”安靜、快樂、精神煥發。我體會到了“花和人都會遭遇各種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壓垮人。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花壹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入到生命的長河中,在閃耀的花之河上揚帆遠航。
《紫藤瀑布》是新時代伊始壹棵枯樹的寫照,作者的心曲是當時人們的心聲。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麽作者面對紫藤落的時候感情會發生那樣的變化,他對生活有什麽感受?
研究這個問題,要註意寫作時間——1982。文中還提到了“十多年前”的壹株大型紫藤植物。後來,紫藤架被拆掉,種上了果樹,理由是“花和生命有必然聯系”,今天聽起來很可笑。這是很“左”的論調。
根據這壹線索和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理解這篇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從1966到1976,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使中國重新繁榮起來。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我們就會明白,紫藤的命運,從花的稀少到毀滅,是這十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回顧花和人的命運,作者體會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也就是說,當他們遇到不幸時,他們不應該被厄運淹沒,而應該保持對長期生活的堅定信念。運氣不好之後,不能總讓悲傷壓在心上。妳應該面對新的生活,振作起來,以高昂的鬥誌投身於偉大的事業。作者理解得很透徹,於是“在這淡紫色的光華和淡紫色的芬芳中,我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從腳步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狀態。
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要註意“生死之謎,兄弟情”這六個字。兄弟們兄弟們。我這裏說的是作者的弟弟,比她小三歲,身患絕癥,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慮和難過。現在,面對紫藤,我“沈浸在這密密麻麻的花朵的光輝中,暫時沒有別的存在,只有精神上的平靜和生命的喜悅”。可以理解為“各種不幸”也包括死亡。那麽,為什麽說“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呢?個體生命不息,人類生命長河不息。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受困於個人的不幸,而要與祖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2.“除了光彩,這裏還有淡淡的香味,香味好像是淡紫色的,夢壹般溫柔地罩住了我。”如何把氣味描述成顏色和夢境?
香氣,訴諸嗅覺;色彩,訴諸視覺;夢是大腦產生的幻覺。人的感情是可以溝通的。修辭學上叫通感。
3.怎麽會有“鮮花和生活腐敗有什麽必然關系”的謬論?
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是極左思潮橫行的時代。他們對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非常狹隘。他們認為賞花不是工人的愛好,是小資產階級的情操,資產階級的情操。他們甚至認為愛花會腐敗。
4.在那句“生命的長河是無盡的”之後,我說:“我摸到了小紫花小屋,裏面裝滿了生命的酒。它張滿了帆,航行在鮮花盛開的河上。它是萬花叢中的壹朵,是組成美麗的流動瀑布的壹朵花。”這裏似乎有象征意義和哲理。如果是這樣,那象征著什麽?它包含了什麽哲學?
這確實具有象征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始的時候,中國人民充滿了活力。那時候有句話很流行,“甩開膀子幹吧”。做這件事的熱情像火山壹樣產生出來,像千帆競發,壹頭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洪流。這兩句是另壹種哲學。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壹部分。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才能輝煌。理解了這種哲學,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什麽“加快了腳步”。
5.這篇課文對我們的寫作有什麽啟示?
這類文章叫“托物言誌”或“借景抒情”。寫這類文章,我們可以從文中得到很多啟示。
第壹,寫景是表達自己意誌的基礎。首先要把風景寫好。寫風景要充滿感情,到了水落石出的時候要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評論。愛來自現場,討論來自現場,是壹篇好文章。
感情和理智如果有兩三層就更好了。這篇短文,在談到“精神的平靜和生命的喜悅”之後,有了新的含義,是豐富的。
第二,要仔細觀察現場的整體情況和各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寫壹棵樹以及壹耳壹花。我們可以想象她在觀察整體和局部時是多麽的深思熟慮和細致入微。
第三,妳要對風景有感情。風景如妳心目中喜歡的人,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
擬人,比喻等。都不是想著寫的時候用什麽修辭手段寫出來的,而是東西在心裏的形象和感覺。壹朵紫藤花,在作者的心目中,就像壹個瀑布,像壹個人,它在流動,它在笑,它在和太陽調情,寫的時候,紫藤花特別美麗可愛。寫作時要有想象力,要有聯想,才能出彩。
第四,要有情懷,摘抄精辟的句子。畫龍點睛,全文才會有靈性。
當我們深入到春天的藝術境界,就會被美麗的春光所陶醉,被溢滿的詩意所感染,被充沛的生命力所激發。春天會在我們心中浮現出壹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畫面。
《春》所描繪的景色,充滿了蓬勃的生機和生命的氣息。“我看東西的時候,什麽都是我的顏色。”人在看待外來事物時,情緒會投射到其中,使之看起來有人情味。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把這種現象稱為“宇宙的人化”。他說:“感同身受的現象可以稱為‘宇宙的人化’,因為有了感同身受,然後只有物理的東西才能有人類的感情,而沒有生命的東西才能有生命。”妳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萬物仿佛剛睡醒”,太陽的臉是紅的;“野花遍地:雜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在眨”;春風“像母親的手壹樣撫摸妳”;“鳥兒在花和葉子裏築巢,它們很快樂。呼朋喚友炫耀她清脆的嗓子,唱出與輕風流水相融的旋律。”...作者用心感受春天的景色,將自己的情感傾註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色生動、形象。朱自清先生曾說:“現實主義相當於‘傳神’或‘傳神’之說,不僅如此,而且如此。”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已經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感情豐富。盼春是文章的開頭。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快到了。”把兩個“期待”用在壹起,說明我們是多麽渴望期待春天的到來。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聽,春天的腳步近了。短短十幾個字,就把作者認真、喜悅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者仔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色滋潤”,寫雪在融化,春光明媚,嫩草青青,特別清爽滋潤。《太陽臉紅》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日的溫暖,抓住了春日的特點,又表現了春日的內在魅力。寫初春的山、水、太陽,就是從壹個大的點出發,勾勒出壹個大概的輪廓,為下文做詳細的描述。在下文中,作者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春天的人這幾個方面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草從泥土裏偷偷爬出來,又嫩又綠...風輕靜,草柔”。“鉆”字用得多麽生動;“嫩,綠”和“軟草”是如何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早春草的特點。
春天的花更漂亮。花是多麽熱情:“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要追,妳不讓我還是我不讓妳”;花的顏色多美啊:“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雪”;那花的味道是多麽的宜人:“花中有甜;當我閉上眼睛時,樹上似乎結滿了桃子、杏兒和梨子。幾百只蜜蜂在花叢下嗡嗡叫,大小不壹的蝴蝶在飛來飛去。”還有野花,“散落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在閃爍。”
“古木蔭短,棍助我過橋東。衣濕杏花雨,臉不冷。”當春日普照大地,柳樹吐出新綠,微風輕輕吹在人們的臉上,溫暖而柔和,讓人感覺不到壹絲寒意。作者用“吹面無寒柳風”來形容春風,然後捕捉到壹個生動而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妳”,形容春風的魅力。接著,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春風的味道:“風帶來壹些新翻的泥土氣息,混合著青草的味道,還有各種花的香味,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中醞釀著。”最後,寫下春風的音樂——鳥兒婆娑的歌聲和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短笛。“難寫的風景如現在”,作者用生動的筆墨把難寫透的春風寫了出來。
作者在寫春雨的時候,首先寫的是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麻麻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有壹層薄薄的煙。”然後寫雨中的風景,描繪出壹幅寧靜美好的水墨春雨畫卷。
春天就是這樣。春天的人是什麽樣的?春天來了,“城裏鄉下家家老少,壹個個都出來了。”放松筋骨,精神飽滿,各司其職。寫下那些已經“蟄伏”了壹個冬天的人歡迎溫暖天氣帶來的快樂。人之所以充滿希望,是因為“壹年之計在於春”,而自己才剛剛起步,有充足的時間和希望。
在春天結束的時候,作者總是用三個隱喻來描述春天。春天是新的,它有強大的生命力:“春天就像壹個剛出生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在成長。”春天是美麗而活潑的:“春天像壹個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笑著走著。”春天是堅強有力的:“春天像壹個強壯的年輕人,有著鐵壹般的胳膊和腰腿,帶領著我們前進。”從剛出生的娃娃到小女孩再到青年,文中描述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間的不同場景。
《春》的結構嚴謹而精致。作者總是先寫春天,再分幾個方面詳細描述,最後為了把全文包起來,畫龍點睛而寫。文章以“腳步近了”開頭,以“帶領我們前進”結尾,以擬人開頭,以擬人結尾。它的概念布局和修辭潤色相當巧妙。至於《美麗與優雅》清新、質樸、雋永的語言,更能讓人感受到“極正而醇厚的味道”的感覺。
濟南的冬天很美,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更美。山、水、陽光和雪都給人壹種美的享受。尤其是如畫風景中浸透的濃郁感情,使作品別有壹番韻味,回味悠長。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這裏簡述以下幾點:
這篇文章的布局很有條理。在第壹段,寫壹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地區的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季無風、無大霧、無毒害的“奇跡”和“怪事”,突出了它的“溫暖”,稱贊它是壹塊“寶地”。這是貫穿整篇論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特的美與此有關。第二段開頭“如果只有陽光,也不奇怪”是壹個重要的轉折句,轉而描寫冬天的風景。寫山水之前,要給人壹個濟南的大概感覺,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壹種“溫馨舒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這壹點,描繪山景,描繪水彩,寓情於景,既表現了濟南冬季山水之美,又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真摯熱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來寫冬天的山景,先是明媚陽光下的山,再是薄雪覆蓋的山,再是城外的遠山,從而勾勒出壹幅優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寫藻類的綠色是為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還拓展了想象力,融合了天光和水色,描繪出泉城明麗的色彩。最後,用壹句簡潔有力又意味深長的話結尾。全文排列有序,脈絡清晰,聯系緊密,弘揚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不僅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的突出例子,比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壹顆“藍色的水晶”,都是小而美的,把濟南的低山和寒冬比作壹個“藍色的水晶”,是恰到好處的。擬人化的句子比較多,個性化比較明顯。比如濟南老城,據說是“溫暖舒適的睡覺,就等著春風把他們叫醒”;用溫情寫壹圈濟南周邊的山丘。“他們悄悄耳語,‘別擔心,這裏會很暖和的。’“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被形容為‘給山披上壹件水線的花衣’,美麗動人;把斜陽下的粉紅薄雪比作羞澀的少女,她嫵媚;將水藻、水、垂柳擬人化,說“把常年儲存的綠都拿出來”“有了這些綠靈,水就不忍心結冰”“垂柳還得在水裏照張相!“這些都展現了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冬天的朦朧春色。
布景融合是這種寫法的另壹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冬天的景色時,處處透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寫:壹、直接抒發感情。比如開頭寫“給壹個習慣了北平生活的人”和“給壹個剛從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的是壹個寶藏”的結論,既寫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又顯得真摯。還有“這壹圈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好精致啊!”最後壹句包含了“我愛冬天的濟南,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深情。二是營造意境,表現深情。比如“請閉上眼睛想壹想:壹座古城……這是理想境界嗎?”“最好的是還下了壹點雪!”這是壹幅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所贊美的真情實感。三是虛實結合,拓展想象,表達愛意。比如“樹頂上有壹髻白花,似日本奶媽”“山頂全是白,藍天上鑲了壹條銀邊”,既寫出了景物的形狀,又充滿了愛。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他很講究用詞的選擇,比如:“壹座古城,有山有水,正沐浴著全世界的陽光,溫暖而舒適地沈睡著,只等著春風把他們喚醒”“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斜地照在山坡上,那波雪似乎突然羞紅了,微微泛紅。”.....遣詞造句很微妙。而且關聯詞的使用也很恰當。比如“天越清,藻越綠。有了這些綠靈,水就不忍心結冰,那些枝頭很長的垂柳也要在水裏照張相!”“除此之外”,進壹步陳述理由,或者補充、增加新的理由;“還”的意思是擴大範圍,獲得或補充。這裏,連詞“除了...“還”與副詞共同發揮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所要表達的意義。
文章標題是《濟南的冬天》,說明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下的冬天,和其他地方的冬天不壹樣。最後的“這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語,表達了作者在“冬天”這個特殊的季節對濟南的總體印象。意思是:這個溫暖如春,如畫明澈的藍色水晶的世界,是冬天的濟南!這個結尾既呼應了開頭“濟南真的是個寶”,又點出了題目,表達了作者的贊美,給人回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