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在貝殼裏,心中想著宇宙。

在貝殼裏,心中想著宇宙。

在貝殼裏,心中想著宇宙。

文/於啟南【華東師大壹附中】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留下壹句話:“如果妳在壹個貝殼裏,妳就敢自稱宇宙之王。”相當諷刺。自古以來就有“井底之蛙”的寓言和“指鹿為馬”的荒誕黑暗。現實中有印度狼孩,長期與狼為伍,被目擊者稱為“像人壹樣的怪物”。這三者的作用是壹樣的——環境與人的微妙關系。

我以為,環境塑造人。從出生開始,環境就是存在於人面前的第壹道光——人本能地適應環境,就像人本能地追隨光壹樣。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中寫道:“人們追求的是睡眠和麻醉的道德。所有被贊美的所謂智者的智慧,不過是無夢的睡眠。他們不知道生活還有更好的意義——這些昏昏欲睡的人壹蒙保佑就睡著了。”似乎當今社會經常發生的老人失足摔倒、小嶽越事件等等,都是這個理論的投影。集體的昏睡導致個體的自我催眠,環境的絕望氛圍抹殺了個體對真善美的踐行。人甚至被“選擇”屈服於環境,成為沒有思想的人。

但是,被環境改變了的人,就是不屬於自由的行列。自由就是選擇,當擁有選擇權利的自由人出現在“被選擇”的環境中,就充分表明了他的決心。

感嘆“好難走”的李白,壹直在走。和當時的文人沒有什麽不同,李白的誌向是進入仕途,報效國家。然而,他不羈的個性卻遭到了當朝權貴的排擠。雖然她有明星的美德和齊輝的才華,但她不能壹直展示她的才華。李白沒有選擇妥協,而是隨口拿著聖旨走了。酒入愁,三分月色七分劍氣,出口成壹章再唱半首唐詩。李白之所以永生,只是因為他沒有模仿和追隨官場環境中的不堪之流,也只是因為他拋棄了鐘鼓玉器,回歸了真實的自己。如果他是被環境改變的,中國歷史上還會有這麽神奇的“詩人仙子”嗎?可見環境並沒有改變李白,而是堅定了他的意誌,引領他走向了超越時代的成功。

其實世人以為環境是改變人的主宰,卻忽略了人心也可以創造環境。明代的“心即理”論,闡述了人心即宇宙,可以達到創造自身環境的境界。

有多少人看過“長江滾滾東流,浪濤淘盡英雄”,又有多少人看過“是非恩怨轉空,山河猶在,夕陽幾度紅”?我壹直認為,懂得環境與人關系的人,壹定也有自己的世界。天地是他的心。無論河水如何翻滾,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他總是從容淡定,把自己的內心環境轉化為自己的世界,得到想要的結果。佛家有雲,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但壹旦心中有了山川,所見即成。

在這壹點上,我對文章開頭的那句名言有不同的看法:外殼裏裝著宇宙,稱王就是成為環境的主人。聽壹首歌:

我走過江南,風雨打濕了蓑衣,卻浸潤了我心中的小城;我在心裏長大,即使外面風雨交加,也是陽光明媚。

每個人都可以寫文章,秘訣不壹樣。這篇文章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的結構——壹波三折,名言新解,巧妙應對,意味深長。

先讀筆,從莎士比亞的經典臺詞入手,讓人眼前壹亮,閱讀的底蘊和思考的出發點都不壹樣。古往今來,妳來我往,觸手可及,妳收起來,點題。

再看論點,深入思考——人雖然受到環境的限制,但也可以突破環境的限制,成為自己。引文和例子都組織得很好,很具體,在第二段和第四段的結尾分別做了準確的評論。而且第三段和第五段過渡自然,第六段上升到理性思維,說明考生邏輯思維很好。

最後兩個結論是本文最精彩的部分。第七段呼應開頭,用逆向思維的方式,指出對名言的新理解,這也是主旨。很多考生在這裏寫的時候往往很樂意收筆。所謂“大功告成”。但不知能否轉筆引出第八段“結語”的寫作,為文章增添詩意和韻味。本文的“結語”不僅語言生動優美,而且哲理意蘊豐富,令人回味無窮,回味無窮,可謂“畫龍點睛”,文采橫溢,令人欽佩!

(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