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什麽是大乘佛教?——摘自北京法源寺

什麽是大乘佛教?——摘自北京法源寺

核心提示:世界上很多好的想法都是很多人說的,很少人實踐的。不實踐,就不可能得其真諦。很多人只關心如何成佛,往往會徒增煩惱。佛不在佛寺,不再想象。佛在生活中,在行動中,在拯救的犧牲中。哪怕是幫助別人這種很小的事情,也要盡力讓他成為最好的。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般若智慧。節選1譚嗣同和梁啟超在北京法源寺談佛教。譚嗣同解讀華嚴經的走向,了解大乘佛教的境界:佛教來到中國以後,演變得很奇怪。從壹開始,大家都沒能真正抓住佛教的精髓,只是在形式上下了功夫。佛法之路是看不見的,但假扮佛教徒的人卻整天把它變得越來越有形。華嚴經有“落後產品”。自稱成了菩薩的人,要“歸”到世間,從出生就歸到入世,為眾生舍命。這種“回歸”後的犧牲,才是真正的佛教。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只知道自己出生,不知道入世。他們只走了壹半,以為已經走完了全程。他們的人生和解脫的目標是“涅槃”,以為消極、虛無、生存意誌的泯滅就是這條線的目標,他們都錯了。他們不知道,佛教的本質在這裏只走了壹半,要走完壹半,就要“回頭”。說到“回頭”後舍生忘死,佛家人物都做過,不過是執念罷了。五代後期,周世宗指出:“許多僧尼犧牲生命,焚臂煉指,釘手腳,掛燈籠掛鈴鐺,各種毀身,戲弄道具,禁左道,謊稱投胎,中了聖水燈的魔。都是在聚眾炫俗惑俗,以後壹切都要停止。”可見,這種犧牲只是壹種伎倆,並非真正為民。五代末期,當整個國家陷入財政困難時,周世宗下令摧毀世界上的青銅佛像來賺錢。他的理由是:聽說佛教視人生經驗為虛妄,急功近利。如果佛陀本人還活著,他甚至會為了拯救人民而犧牲自己的真身,更何況這些銅制的假身。這個理論才是真正懂佛法的理論。明朝末年,張“屠戮百姓,遍通郡縣,遺世而去”。有壹天,他的屬下李定國見到了破山和尚,和尚為百姓求情,要求不要再屠城。李定國叫進堆裏拿出羊肉、豬肉、狗肉,對破山說:“妳們和尚吃這些,我就封刀!”破山曰:“老僧是萬生靈,何以不愛惜如來!”我馬上給他看了。李定國有偷竊的本事,只好封刀。周世宗和破山禪師真的是第壹流的深諳佛法的人,因為他們真的能破“持”。佛教中有“我執”和“法執”:我執大多數人認為是主觀的我;執法被認為是壹個客觀世界。因為他們深諳佛法,可以“服務千萬眾生”,滅佛金身,開如來戒。壹般的佛家人物,整天掛在嘴邊的都是世間法,其實什麽都不能真正理解和修行。佛教是這些人信的,是這些善男信女信的。“佛祖若知,應哭而哀之。”節選二關於“舍生取義”,古今仁人誌士,都是在出生後才出現在惡界的,這正是佛陀所說的“順其自然”,孔子所說的“求仁得仁”。最後,大願為眾生流血,無我救眾生,自取滅亡,家破人亡,也是好歸宿。這才是真正的所謂犧牲。寺內有如來、文殊、菩薩菩薩。這就是所謂的“華嚴二賢”。我想他們會同意我從華嚴經中得出的解釋。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太陽來了,就是佛的法身。而佛經理論中有三種化身,所謂“自性對應”、“他體對應”、“非身對應”。第二種“他體對應”,有魔鬼化為佛身,舍利子化為女神的說法。我認為這個化身是佛陀的真身。從這個角度來看,坐在這裏,站在兩邊的文殊菩薩,其實都是假身。他自己就是雕像,正好反證了這種造型的虛假。如果說木雕是有靈性的,那麽這三個人假扮在邪惡的世界裏是什麽感覺?在大雄寶殿不被拜就算完了?真正的佛或真正的菩薩從來不是這樣的。所以,我覺得他們三個真的很不安!與其把木雕的想法托付給他們,還不如被仁人誌士附身,用生命去修行佛法!節選三:從王安石的夢裏,可以看出華嚴“歸來”的境界。“快死了”的人。王安石《夢》詩:知世如夢,無所求,心無所空。就像夢裏追夢,成就了河沙夢的功德。這是多麽高的境界啊!多麽美好的“落後”狀態!王認為人生如夢,無所求。他什麽都不追求,內心寧靜。然而,在壹個又壹個的夢裏,他為世人留下了無數的功德。這種境界,就是對佛教的深刻理解的境界。這種先生後入世的智者、仁者、勇者,都是“將死”之人。人到了這個溫度,就是佛菩薩。而這種熱度最後通過殺死壹個人的身體成為了家之壹,也就是說,正是這個夢想成真,這個身體不是假的。壹般佛教徒都懂佛經,但都是錯的。佛教的精神就是先把自己變成虛妄,虛妄過後,就沒什麽可愛和遺憾的了,再回來把虛妄變成現實。這就是正解。出世後的入世,就是“看破紅塵”後重返紅塵。這個時候,這種境界的人,真的是眼中有身,心中無身。他努力拯救世界,卻不計較得失。他緩慢而平靜地前進和後退。這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菩薩。附上壹個關於佛法的故事。有壹次達摩進了禪房,看和尚打坐。他問:“妳在幹什麽?”壹個和尚說:“我們在打坐成佛”。於是達摩拿了壹塊瓷磚,不停地在地上磨。壹個和尚問:“妳為什麽要磨瓷磚?”達摩答道:“我正在把瓦片磨成鏡子。”和尚笑著說:“磨瓦怎麽能做鏡子呢?”達摩答:“磨瓦不能成鏡,禪定如何成佛?”!“佛法斷然否定‘禪修’法,因為輔修法難見大道!所以他說:看不到的東西,聽不到的聲音,知道未知的東西,這就是真理!覺說:我本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傳道解惑,壹花開五葉,結果自然!?為什麽冥想練習是次要方法?大智慧必須來源於生活,不能脫離生活。也就是說,精神來源於物質,又受物質制約。感覺很多人所謂的修行,往往是脫離生活的。不總結和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歷,就把自己和外界割裂開來。正是“磨瓦如何成鏡,禪定如何成佛”。達摩祖師說“看不見的,聽不見的,知道不知道的”。這正是我們常說的“認識社會”。只有了解了深刻復雜的社會,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就是要“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鮮血”。妳現在看不到,不代表他不存在。是主觀的“我”想要結合客觀的“看不見的東西”。如果壹個人不了解眾生的苦難,就沒有所謂的“大悲”、“大願”、“大智慧”、“大功德”眾生的苦難,就在於我們在社會實踐中,了解農民的苦難,了解工人的委屈,了解生活在底層的勞動群眾的悲歡離合。當然,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更重要的是考慮底層各種人的感受。為了救母親,菩薩下了地獄。正是在地獄裏,她看到了眾生的苦難,激發她許下“地獄不空,永不成佛”的大願,發誓“眾生窮盡,始能證菩提”。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學佛的,只知道佛說什麽,卻不太了解佛心。諸佛深明世間種種苦難,得大智慧。”《金剛經》指的是“修心”,“善”這個詞每個人理解不壹樣。壹個人對“惡”的個人感受越強烈,他就越會珍惜和體會“善”的重要性,並用“心”去保護它。只有不斷地做更多更廣泛的善事,才能增強對“惡”的感受。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就是所謂的“修行”。也是壹個人下定決心的過程。問題是我們做小善舉很容易,但是繼續做小善舉就不容易了。對復雜的社會敞開胸懷做大善更難,為了大善繼續做小事更難。大善必然意味著懲惡,可能是小惡,也可能是大惡;可能是顯惡,也可能是隱惡。懲惡的過程需要剛柔並濟,既不是純粹的暴力,也不是純粹的教育。世界上許多好的想法被許多人談論,卻很少有人實踐。不實踐,就不可能得其真諦。很多人只關心如何成佛,往往會徒增煩惱。佛不在佛寺,不再想象。佛在生活中,在行動中,在拯救的犧牲中。哪怕是幫助別人這種很小的事情,也要盡力讓他成為最好的。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