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用無心的方法治療假心

用無心的方法治療假心

參禪對於修行來說是有價值的,要真正參與到真正的領悟中,才能獲得收益。所謂真參考,就是什麽都不說,好好學習,思考,提出;所謂真正的實現,壹定是在沒有收獲的地方實現的。所以劉祖師說“本來無,故無塵埃。”就像壹個失手的東西,沒有辦法參與冥想!但是,巍山靈佑大師又說了;“實際原因,不受壹點灰塵的影響;在佛教中,妳不放棄壹種方法。”舍壹法不能成法身,住壹法不能成法身。

這樣禪修也可以以壹法為方便,琢磨審問研究,做破人參的敲門磚。所謂門環,當他破門而入時,磚頭也棄家而出。壹瞬間,他可以忘卻壹切,逃離內外,與虛空融為壹體,真正達到“空無壹物,何處有塵埃”的境界。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壹點,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就什麽都沒有了,我們就會突然超越這個世界,永遠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就會心安理得,所有的苦難都會被打破。這種經驗性的條件,只有在人極其在意自己的心智,而自己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所得,沒有所得,得不到的時候。這是真正參與和真正理解的成就。

要真正理解,首先要堅信自己本來就是佛,自己天真自足,自己有涅槃的妙身,自己從來沒有自帶。所以三祖僧幹大師《信心銘》說:“圈子太空,無債,不如選擇。”這種信仰是需要讓人信服的。怎麽解決?我認為“正念、正念”是最重要的方便法。

佛在《Hokkekyo方便貨》中說:“佛的第壹成就是有難法,只有佛和佛才能明白壹切法的實相。他還說:“不言而喻,我的方法很奇妙。佛陀出現在世界上是為了壹件大事。所謂大事因緣,就是說明眾生覺悟了佛祖親證的知識,沒有別的。所以俗話說:“只有這個事實,其他兩個都不成立。他還說:“諸佛和世界神靈只是因為壹件大事才出現在世界上的。舍利弗,為什麽雲因為壹件大事,就將諸佛命名為世間唯壹的本尊?佛要讓眾生都認識佛,這樣才能清凈,才能出現在世間。

我要展現所有活佛的知識,我會出現在世界上。想讓眾生悟佛知理,出現在世間。想讓眾生知道自己是什麽,出現在世界上。舍利弗因壹件諸佛大事而出現於世。佛陀說,為了使眾生認識到自己對佛教的認識,需要眾生確認自己的思想。真正的思想是無形的,無形的,妳必須有壹顆無形的心來證明。若無智慧無所得,則成就三德三菩提。知道了這個極其深刻的道理,妳自然會相信“清凈心念”是證明無相的最好最便捷的方法。

佛陀在華嚴會上說:“沒有如來智慧的眾生,卻以妄想顛倒其堅持,而不證之。如果妳離開了妄想,變得明智、自然和不受阻礙,妳將不得不活在當下。這說明每壹個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和德行,都是現成的。他們本來就是佛,卻因為妄想和執著而無法證明。如果他們離開了妄想和執著,現在的壹切都是壹樣的。所以佛陀說:“不是由他知道所有的規律,就是心自性,成就智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照鏡子,不求則已,越求越遠。故《華嚴經·登須彌山》曰:“若生於別離,則眼壞明,愚邪見增,而不見諸佛。經典《夜墨工眾品》中提到了觀心的重要性:“壹個人要想知道,第三世界的諸佛,都要觀佛法的本性,用唯心主義創造壹切。“各位參禪者,只要讀懂妳的心!

佛祖在靈山會上獻花。這時,所有的人都沈默了。只有佛祖釋迦牟尼破涕為笑。佛陀說:“我有正眼,妙心,無實相,精微修行,無文字,無教導,傳大乘。很明顯釋迦牟尼在公共場合傳遞給大乘的修行,是涅槃無字的妙念。這就是六祖後來悟出的無性空,心圓妙,鏡不臺,曹說的。壹切法皆生,空無無性;壹切方法都是唯心的,心是虛幻的,無性的。這就概括了大乘般若和大乘瑜伽的目的。破我法而固守,顯真而俗;發送理性的智慧,以及證據和自然的智慧。對無性心來說,心就是壹切法,那麽妳就可以隨意提起涅槃心(這個空無壹物的無性心)。這種狀態真的不是文字解釋假智慧,提出要思考的結果,所以不需要建立文字,也不需要教導別人。但要達到這種狀態,方便的方式,我覺得,就是從純粹的心念和頭腦開始。

《觀心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中心,能觀心者解脫,不能觀心者永遠束縛。佛陀在這裏清楚地指導了觀察頭腦的重要性。如果禪修者不遵循方便的觀心方法,就不會違背佛陀的教導。發自內心的看鏡子,就是用無相之心見證無相的現實。眾生自性,本來清凈,萬事俱備,不用問,不用學,不用心,壹旦有了心,就遠了。所以接下來的念頭就是休息,不求諸法,但求諸心,既忘心又忘法,自足自在。雖然是這樣,但是在這壹刻之前,還是要壹直撕,要回頭看,要反思。《遺產教育經典》說:“所以,妳要善於控制妳的思想,在壹個地方控制妳的思想,在所有地方做所有的事情。」

心臟的作用不可思議。景宗·魯說:“心可以是佛,可以是眾生,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不同的心在互相較勁,壹個平靜的心在法場上是平靜的,壹顆充滿三毒的心在糾結,壹顆聖潔的心在六道上是舒服的。壹顆空的心是純凈的,壹顆心是無邊的。”四聖六聖都是從心開始的,也只有此刻。不去想,就不能坦誠!《金剛經》說:“我多羅阿姨有三益三菩提,連我也沒有辦法得到。我叫多羅阿姨的三個優點和三個菩提。”如果禪宗的人會有這種想法,就知道佛、道、魔都是錯的。

心無相,原本純凈,明凈無染。沒有方圓,沒有大小,沒有長度,甚至沒有所有的形式。無漏無惑無悟無我無佛。大千世界在海,諸賢如閃電。法身從古到今和佛壹樣,什麽都不缺。如果妳什麽也沒看見,妳就孤立地看著妳的心,就是等待,妳必須努力,努力壹輩子看著妳的心。沒有這個心,就沒有佛。過去如來,只是壹個頭腦清醒的人;現在的聖賢也是修心的人;以後讀書的人都要遵循這個規律。

希望僧人不要外求。心無染,自圓其說,但脫離了虛妄的命運,就像佛壹樣。所以二祖惠科經常教導學者:“心即佛,心即法,法即同,僧寶亦同。三祖三參大師說:“至道無難,只是妳太挑剔了,但妳並不恨愛,而是理解愛。”他還說:“人生而不壹心,萬事無咎。“所有的方法都像夢,也像幻。所以,我懷念這種寂靜,塵境是空的,壹切法門都是空的,靈性知識不是無知,就是這種空空的心才是人的真面目。也是三界諸佛、歷代祖師、世人善識傳下來的法印。如果妳悟出了這個心,那就真的叫不練天梯,直達佛土,壹步壹步穿越三界,毫無疑問地回到了家。

以下是創始人的壹些語錄,供禪修者理解和參考:

六祖慧能大師說:“但不要想所有的善惡。人自然會身心純潔。湛然經常是寂靜的,所以好好利用恒沙吧。」

有壹天,很多人說:“各種好知識,妳們每個人都有壹顆純潔的心。聽我說,妳們是發自自己內心的佛,更不要說疑神疑鬼了,外面什麽也造不出來,都是以自己的心為基礎的。俗話說,各種法生於心,各種法滅於心。」

“沒有思想叫什麽?若見諸法,心未染,因無念。」

“如果妳認識到妳不讀佛法,妳就可以做任何事情;悟無佛法者,能見諸佛境界;那些認識到沒有法的人將獲得佛的地位。」

“冥想的名字是什麽?對於壹切善惡的境界,心不能叫坐,內在的自我叫禪。冥想的名字是什麽?是擺脫外在的禪意的問題,是內心不亂的問題。如果妳看到的情況沒有混亂,那就是真的。」

永嘉禪師說:“忘了命運之後,妳是沈默的,知的本性是生動的。不記則明,房契真空。”它是寂靜的,沒有寂靜;無聲,虛幻,虛無縹緲。.....今知者,不必知,而只知,則前不滅,後不致,前後間歇,中間隔絕,不論身,應及時消除。知道身體被毀滅了,突然好像空了,沈默的時間很少,但是沒有收入,就是沒有睡眠,沒有睡眠,很奇怪。這是最初的地方。很難理解,妳可以壹見鐘情,忘得壹幹二凈,覺得空虛無聲,覺得無知無覺,這就是最初的點。人在初,應該有三:壹惡,即想世間五欲。兩善即想世間雜善。三不記,就是善惡不以為然,妳驚呆了。」

南嶽懷讓禪師,曹是第六祖。祖為什麽要問?嶽:嵩山。祖說:什麽事?為什麽?老師無言以對。過了八年,突然有個省,我就問老祖宗:某公司有開會的地方。祖悅:妳在幹什麽?老師說:好像有壹點不對。祖悅:還是假證嗎?老師說:修證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不允許沾染。祖曰:唯此不汙,是諸佛之護。妳是這樣,我也是。

壹位媽祖路的禪師對大眾說:“妳們都相信自己的心是佛,而這顆心是達摩祖師從南天竺來到中國,教給妳們合壹的方法,使妳們開悟。」

“道不用修,但不可汙。」

他問:“啊,那是慧海自己的寶藏嗎?祖悅:今天的提問者是妳的寶藏。什麽都是滿的,什麽都不缺。可以自由使用,何必到外面去找呢?大海從文字中認識自己,卻又不能不去感受,它是感恩的。」

禪師百丈淮海說,“光獨照,留塵在後,身真露,不局限於文字。”心無染,自圓其說,但脫離了虛妄的命運,就像佛壹樣。」

問:“大眾頓悟的關鍵是什麽?老師說:妳先從壹切關系中休息,休息壹切,好與壞,學習世間壹切規律。不記,不爬,放下身心,任其自在,如水石無分,心無所為。如果頭腦是空的,明亮的壹天就會出現,就像壹朵雲打開了日出。」

佛教高僧黃柏理說:“唯有這單壹的心,才是佛,佛與眾生無異。但眾生,欲求相外,求之而轉之。讓佛找佛,抓心,劫貧濟富,最後得不到。不知何愁,佛現。」

“如果妳想成佛,妳不需要學習所有的佛法。妳只需要學習而不尋求任何東西。什麽都不要,心就不生了。什麽都不要,心不死。不生,則成佛。」

“忘記處境很容易,但忘記內心卻很難。人不敢忘初心,唯恐失敗,無處可觸。不知無空,唯壹真法耳。」

“但若忘了心,在法界就自在了。這是為了節儉。」

“凡人多為環境妨礙心,妨礙理。我常常想心安理得的逃離這個國家,篩選事情挽回理智。不知道,但是心有靈犀,理有靈犀。卻使心空虛;但讓理智沈默,不要傾吐心聲。」

“脫塵很累的。又不是天寒地凍,梅花怎麽會香呢?」

林佶禪師奕譞在最後壹堂課上說:“紅肉團裏沒有壹個真正的人,他經常出入別人的家。沒證據的看看。有時候壹個和尚問:怎麽會沒有真人呢?老師從禪定床上下來,捧著雲:道!陶!和尚提議,老師問:“沒有真人,是什麽?".」。

“道流,即當下清晰生動聽法之人,無處不滯,貫通四方,自在三界。」

“妳不妨休息壹下,無事可做。起床了就不要繼續,沒起床就不要收好。它會為妳贏得十年。」

南嶽的西施大師來到課堂上說:“我的方法首先是佛陀教導的。不打坐上進,只學佛識。即心即佛,心即佛,菩提煩惱。妳要知道,妳的身心是相互分離的,妳的本性是不潔的。湛然是完整的,所有的聖徒都是和諧的。應用差,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有發自內心。水月的鏡像,有生滅嗎?可以了解壹下,做好準備。」

佛教高僧東善善價說:“妳要讓心不觸物,壹步壹步,不停頓,然後妳要做出相應的反應。”」

“道無心,人無心。他們想知道壹個喜歡的,自己老不老。」

禪師曹善本死:“我告別東山,東山問:妳往何處去?說:不換。山雲:妳們去了同壹個地方嗎?老師說:去了不會變。我辭職了。」

老師立下了四條禁令,說:“不要把心走在路上,不要把自己原來的衣服掛起來。妳為什麽要依賴它?不要出生。」

五祖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大師說:“乘法只有壹個,取之者壹心。”“但保持壹顆心,就是心真的像壹扇門。」

禪師武元說:“不必吵,不必靜,而使中國空,外國順。”“心空,外緣也無聲。」

“開門見山,最重要的是先忘掉自己,這樣我才能安靜快樂,才能意氣風發,才能意氣風發。在所有的方法中,沒有選擇。」

慧堂:“誠則同命,絕不會妄想。當妳在六個窗口沈默時,妳永遠不會失去壹件東西。”。」

傅大師:“要成佛,什麽都不要染。」

林濟雲說:“壹個學者首先應該了解他的真實意見。如果他實現了自己的主張,他就不會受生死的影響,活在自由中。不要要求他比自己優秀。但是,如果妳今天做不到,妳就是自信病了。如果妳不夠自信,即使妳很忙,妳也會偏向整個世界,保持迷茫。凡仁者,若能久息,必異於先人。妳想了解佛陀嗎?也就是妳目前聽的是法律的底層。不夠自信就自討苦吃,贏的只是壹句話的禪,離佛還遠著呢。大德,此時不求真理,不求覺悟,劫千條命,輪回三界,好惡,去驢牛之腹。

妳自信了,就是缺了點什麽,六道神光從未停歇。壹念清凈光是妳法身佛;壹念無光,是妳報佛;沒有光的思想是妳作為佛的化身。這三體人就是目前聽佛法的人。為了不外求,它有這三個功能。但是,這三種只是名言。故雲體立於義。事實上,法身和法土都知道那是光與影。大德,要認識玩光影的人,這是壹切佛的本源,是壹切法的根本。大德,四大體,不懂聽道,虛榮心不懂聽道。就是妳目前這麽無知,還能懂法律。所以山僧對妳說,五蘊在田裏,裏面沒有真人。沒有間隔,為什麽不拿呢?心是無形的,貫穿十方。看在眼裏,聞在耳朵裏,抓在手裏,跑在腳下。心不生,處處解脫。和尚見處,坐下報佛頭,十處皆心,如客。等待美妙的第二次睡眠就像帶著鎖鏈。羅漢枝如糞土。菩提涅槃如驢。為什麽會這樣呢?有壹個屏障可以覆蓋三次。如果真相流出來,也不會...時間很可惜。」

如前所述,如果照抄老祖宗關於觀心的教導,那些善解人意的人會大受啟發,如果運用得法,就能突破神聖的屏障,直至成佛。綜上所述,壹定要無心對待假心,真心才能流露。生死涅槃是平等的,假心安息的地方就是菩提。有人疑惑:人壹不小心,就會粘在有草有樹的巖石上。他們能參與冥想嗎?這是壹個錯誤的觀點。所謂無心,非無心之身,謂之無心;心裏什麽都不叫無心。德善禪師說:“若心中無念,無心相助,則空靈,空妙。」

說無心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很多種。今天根據《真心說》我舉三個例子供參考:

壹個是意識到。都說做工作的時候要時刻停止思考,謹防思考,壹想就生,然後就覺得碎了,壹想就不生了。妳不需要用這種智慧,妳會忘記的。這叫無心之過。故祖宗雲;“我不怕看,但我怕我會覺得晚了。三祖說:“不需要求道,只需要靜觀。“這是浪費時間。

第二,休息壹下。這意味著當妳工作時,妳不會去想善或惡。當妳感覺起來的時候,妳會休息。當妳遇到命運,妳會休息。古人雲:“可以白練,可以千年不中。可以去涼,可以去古寺香爐。”直入塵埃,彼此分離,像個傻子,對應的點也少了。這是壹個休息的時間。

三個字透露物理用途。都說做事不分內外,不分東西南北。妳只弄出壹條四方八面的大路子來,妳是出不起的。古人雲:“全身無縫,上下妙。”。“是的,但它揭示了人體對湮滅功夫的使用。

引用三種努力的方法,但是得到壹個對應的。即使Xi智是成熟的,他也會是自我毀滅和真誠的。

參加禪修,觀心,主要是為了熄滅虛心,表現自己的真心。努力了,是只是坐著不動,還是也活著躺著?坐著學習是絕對必要的,每天白天黑夜都要有壹段時間坐著不動,但是走路、生活、坐著、睡覺都要註意休息,浪費時間。當妳有效地移動時,妳坐著不動時自然會有反應。永嘉雲曰:“行即禪定,坐即禪定,言無聲,動而動。這是將禪與生活融為壹體。巧用技能的人,經不起萬聖奇,各種妖魔不回頭。我怕我不信就不做了。如果我相信,我在四威中永遠不會失去中道,我會永遠在前面。

《論信仰》說:“如果妳停止修行,妳會住在壹個安靜的地方,保持身體直立,忽略妳的呼吸,妳的外表,妳的空氣,妳的水火,甚至妳的知識。壹切思想隨思想而除,思想也除。壹切法,無相,不能忘,不能隨意念境界。後心除心。心若散,即攝之,則住於正念。如果妳是壹個正直的人,妳應該知道沒有外在的境界。沒有自我反省,也不可能讀書。做壹件事從坐、行、停,在壹切的時候,都要時刻想著方便,跟著觀察,長時間的熟悉,從中學習,用心生活,逐漸獲得利益,像三昧壹樣遵循真理。煩惱深了,信心增加了,進步快了。”這是A?vagho?a菩薩給學者的明確信息。在走向未來,進入壹切的時候,他總是想著方便,和他壹起觀察,試圖阻止他的妄想。

我拔起了很多葛藤,捆綁了很多人,從禪宗裏解開了。沒有真正的方法和人家教的大相徑庭。但是我覺得對於初學者來說,用這個葛藤作為打坐入門還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