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老鎮工作室(大老鎮18)
追溯到公元984年左右,壹個少年出生,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劉三邊。
這個名字來源於《論語》中夏紫的壹句話:君子有三變,看之如溫,聽之如言。
我壹看就知道,這是他家人希望他能做壹個修德治國平天下的君子。
但他的願望不是做壹個紳士,他只想像魚壹樣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爺爺和父親都當過官,也算是官家。少年在整個家族所有堂兄妹中排行第七,也叫劉啟。我們就叫他劉啟的兒子吧。
以“江南奇美”著稱的武夷山,賦予了這個男孩精致美的精神。他不僅長得帥,還很會作詞。
據說他小時候在家鄉武夷山看到壹首《梅風碧》詩,如癡如醉,從此念念不忘,壹次次寫下贊美武夷山之美的詩句,被稱為“鵝峰下壹支筆”。
家人以他為榮,孩子將來壹定會有出息,讓他去北京趕考。
“可是我為什麽要去北京趕考呢?”他還是想不明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麽。
他爬到中峰,那裏有壹座中峰廟,問廟裏的禪師:
主人,我到底是來幹什麽的?
禪師笑了,只說了三句話就閉上了眼睛。他困惑地離開了。
晚霞映著滿山的落葉,他想起了禪師說的第壹句話:
妳想要這滿山落葉的哪片葉子?妳到底想要什麽?
禪師的話讓他更加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既然他的家人要求他參加考試,他就去了。
19歲的兒子劉啟,從老家武夷山出發,從錢塘進入杭州,再經蘇州到揚州,最後來到帝都汴京。事實上他花了六年時間。
不是路途太遠,而是他對世俗的美好視而不見。
這個第壹次走出大山的年輕人,每到壹個地方,他都會迷戀那裏美麗的湖光山色和繁華的都市,沈迷於聽音樂和歡笑,會在那裏停留壹段時間。
他在找它。他到底想要什麽?最觸動他內心的是什麽?
首先打動他的是杭州的美景。
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麽美的風景,這麽豐富的城市!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天堂嗎?
他年輕的心在劇烈地跳動,他迫不及待地用文字為這座城市,為這座城市裏的寶藏——西湖,畫出壹幅他心中的畫卷:
年輕的劉啟的兒子,用他矯健的脈搏,給世界留下了這份激情的文字。
煙柳柳林,畫橋,高低亭臺,依稀十萬人,澎湃的潮水卷起白如霜雪的浪花,寬闊的江面壹望無際。
看看琳瑯滿目的珠寶和家家戶戶的綢緞,無不向世人展示著這座城市無盡的奢華。
美麗的西湖和重疊的群山相得益彰。在這裏,秋天的桂花香遍全城,而夏天的湖邊則開滿了迎風搖曳的少女荷花。
這首《望海潮》壹出,杭州的天氣壹片祥和,都是這麽形容的。
劉啟的兒子聞名世界。
傳說金主嚴宏良在100多年後的南宋時期,看到劉啟的《望海潮》壹詩,被其中“三秋鬼子,十裏蓮花”的描寫所感動。他突然想到南下,不顧壹堆王公大臣的反對,起兵入侵宋朝。
後來有人這樣描述這個詞引起的轟動:
杭州曲子是誰轉錄的?蓮花在三秋十裏。不知花木無情,牽動長江萬裏愁。
雖然這次切歌失敗了,但是劉琦之子的這首《望海潮》卻流傳了下來,高度凝練的壹句“三秋鬼子,十裏蓮花”也成為了杭城的名片。
此刻,劉啟的兒子躊躇滿誌,他似乎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的父親和哥哥從小就告訴他:讀聖賢、貨物、帝王家的書。
是的,他想成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雖然他不知道散落人間的花在哪裏,但只要他能在這個最繁華的朝代贏得功名,就壹定能在整個大宋大放異彩。
然而,25歲的劉啟的兒子還不知道,等待他的命運是壹輩子落魄。
北宋很繁華,天天唱歌,喝得酩酊大醉。歌舞樓觀,鶯鶯燕燕,夢幻憂傷的弦歌,還有那柔美細膩的鶯聲燕語。
他突然聽到有人在唱他的歌。
他不由自主地介入了。這壹步,他踏入了壹個有著各種風俗的世界。他看到了變成花朵的姐妹們和在大海深處搖曳的身影。
是的,他們終究還是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只是為了做壹朵花。
為了白天感受溫暖的陽光,晚上看星星,哪怕只是做壹個被鄙視被欺負的藝妓。
他們沒有教養,能端莊優雅地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贊美;
他們不是小家碧玉,可以在父母的呵護中尋求永恒的安定;
他們只是這個世界上不知名的小野花,努力挺直腰板,在眾人眼中的風中,在眾多骯臟的踐踏中開放。
哪怕所有的身影都擋在眼前的陽光,也能在每個自愈的夜晚對著星星歌唱。
現在,他來了。
他們的眼淚,他懂,當他是壹條魚的時候,他懂。
如果妳理解他們,就拿起筆,為他們寫下贊美。她們也是女兒,需要有人真心去愛,去珍惜。
世人謳歌牡丹,隱士謳歌菊花,君子獨愛荷花。世界上有什麽樣的花是沒有人歌唱的?可是為什麽沒有人為這朵拼命想開的野花寫幾句話呢?
即使是最卑微的花朵,它們柔軟的心也有壹絲渴望被愛的溫暖!
恍惚中,他像是北宋留下的壹滴淚。在這個世界上走了壹遭後,他覺得好沈重。
所以,他愛他們每壹個人,他為他愛的每壹個人寫歌贊美他們。他們驚喜地拿出來唱給大家聽。
看,這是壹位才子為我寫的:
他誇我唱歌好聽!
他誇我舞跳得好!
他誇我寫詩!
他誇我聲音好聽!
他誇我眼睛好看!
……
當時汴京的燕化巷,全是劉啟兒子的歌詞。
自古文人風流,卻沒有人像劉琦之子那樣用他的文字向世人宣告:
我穿越這個世界只是為了愛。
有人說:真正的名人愛自己。
但是,浪漫可以,怎麽說呢?
那些家裏養了藝妓和老婆的男人,在他們眼裏,女人不過是穿著衣服的男人,最後給了劉啟壹個“飄”字。
春天就在眼前,誌在必得的劉啟自信劉啟的兒子壹定能“科舉第壹”。往下看長長的名單,沒有“劉三邊”這個名字。
雖然宮中也在傳唱劉辭,但皇帝不能給這麽奢侈的人以功名。
劉啟功內心極度失落。我只是可憐他們。我只是說了我想說的。我錯了嗎?好吧,既然我得不到妳想要的,我為什麽要討好不喜歡我的人?
於是,他拿起筆和墨水,寫道:
寫罷,他的嘴唇微微揚起,嘴角掛著壹絲淡淡的微笑,他白了壹眼,壹揮手,吟誦道:
空山空,水中花開?這不是禪師告訴他的第二句話嗎?
是的,空山有人。跟我有什麽關系?我開我自己的花,我流我自己的水,我填我自己的字,我參加我的科舉,我執紅倚綠,我狂遊,我是我人生的主角,何樂而不為!
劉啟公子,妳真的頓悟了嗎?妳真的要明白,妳要用這短暫的青春去淺飲淺唱嗎?
妳真的放下當明星的願望了嗎?
自稱天才詩人的妳背後有怎樣的無奈?妳驕傲地宣稱妳是人民中的王青。妳隱瞞了多少損失?
不然為什麽連續四次參加科舉考試,連續四次落榜?
仁宗皇帝看到他的第壹個字,就生氣地用沈重的筆墨在名單上劃掉了自己的名字:去淺水唱低吟,何不浮名!
絕望之下,他拿起壹塊匾,在上面寫了七個漢字:
劉三邊按順序作詞。
我在不求人很富有,人們需要我的文章!從此,我還是壹條自由自在的魚,我是多麽幸福啊!
當時,他可能沒有想到:
此時,劉琦之子,深居屋檐,醉心花叢,致力於詞的創作,開始大量填慢詞。
所謂慢詞,就是在原詩的基礎上,曲調更長,詞更多。
不要小看語調變長、字數比以前多這種看似不起眼的變化。這是宋詞發展的壹大進步!
文字的節奏慢了下來,音樂變化很大,演奏起來更加悠揚,復雜曲折的情感更適合用慢字來表達。
作為劉啟的兒子深情,小玲怎麽能讓他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多愁善感?
劉琦公子對宋詞的創新,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哪個不是受劉琦公子的影響?
看不起劉琦之子的顏姝,是寫下著名的“無奈花花,似燕歸來”的宰相,他也用了劉琦之子發起的新調。
劉啟的兒子用詞比顏姝多三倍,比歐陽修多兩倍。
宋詞共有880多個聲調,其中100多個是劉啟的兒子發起的!
當時劉啟的兒子就是現在的宋詞掌門人。作坊裏的樂手只要有新曲子,都要請他們寫歌詞才敢拿出來唱。
可是花裏灌滿了開水,早上貪圖歡樂。壹覺醒來,大失所望,紅塵滾滾。畢竟劉啟的兒子還是沒看透。
卑微,不過是壹朵燦爛的煙花,稍縱即逝,而劉啟公子想要的,仍然是那個難以打破的“浮名”,他想成為壹顆永恒的明星。
蘭塘夜燭,百萬呼魯,畫亭,忍不住親人鄙視他的目光,又愛又恨留下哀怨,無非是看山觀天。
劉啟的兒子,背上行囊,他要壹個人去天涯海角——錢山,來壹次孤獨而無憂無慮的旅行。
離別是淒慘的,註定要在魚水草的眼淚裏糾纏千年。
當劉啟的紅顏知己蟲娘跟著來到江邊,迎著料峭的秋雨,她想到多少年過去了,如夢如幻,又怎能停留?他忍不住握住蟲娘的手,淚水順著臉頰流下,卻壹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在唐玄宗入蜀時,聽到雨中的鐘聲,就想到了楊貴妃,命人作曲《玉麟嶺》。他不禁為此感到悲傷。古往今來,只有把“愛”字看得比生命還重的人,才能理解妳將何去何從的痛苦!
這壹幕,以月為光水為舞臺,以十裏亭中的楊柳岸和千裏浪中的遠航為背景,劉啟的兒子和苗條的蟲母,飽含著悲傷和淚水,將分離的場景演繹成了千年經典,他們含淚的畫面也成就了對劉啟兒子的永恒迷戀。
是啊,自古情傷離別!至此,《玉林令》開始作為題詞。
妳不是東坡,也不會背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難全”這樣豁達的詩句。妳只是壹條來自深海的魚,妳的眼淚永遠流不完。
但這有什麽關系呢?這世上有人喜歡東坡的豪爽,有人會喜歡妳的雍容;有人喜歡看關西男人拿著琵琶鐵板唱《壹去不復返的河》,有人欣賞十七八歲的少女拿著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就像有的人喜歡永遠閃耀的星光,有的人喜歡為了壹個明亮的瞬間而閃耀的煙火。
幾千年過去了,宋朝的沙塵暴還在刮。千百年以來,有多少人在他無邊無際的愛中壹個個溺死,無法挽回。
他們讀著,唱著,讀著劉啟的《公子》。
哪裏有井,哪裏就能唱柳詞。
當50歲的劉啟的兒子終於有了壹個“浮名”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想明白,他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麽?
在遠離繁華帝都的浙江寧海孝豐鹽場,曾經有壹個青澀的少年,如今卻是壹個幹瘦的老人。誰能看出他是當年的才子劉啟公子?
只通過他為鹽工流下的眼淚,就能看出他的多愁善感並未消減。
由於他在老百姓中的良好口碑,後來被許多縣誌列為名臣。即使是整個宋朝三百年,在元朝的《昌國州圖誌》中也只有四人入選名臣,劉啟的兒子也占了壹席。
只是他沈默寡言,哪裏來的“才子詩人天生白衣”的傲氣!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就是希望得到壹個升遷的機會,最後也只是達到了“開疆拓土當外長”的目的。
當他困了很久選擇曲子,終於前往官邸時,他想到了那些曾經的知己。我想知道他們現在是否壹切都好,他們是否也會想起我。我牽掛著它,望著遠方,望著故鄉,再也收不回來了。
那如煙的鄉愁,那遠遊他鄉的傷感,還是以這首《巴生甘州》來為老劉琦公子訴說吧!
劉啟的兒子並不知道這壹切。他終究後悔了。他想到自己寫下了“我是不求人的富人,人民需要我的文章”的誓言,想到了“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的英雄氣概。然而,他沒有這樣做。
想起過去的青春,我等待第二天,用酒聽音樂,用錢買歡笑。不要陰暗消極,多少時間。
如果能長生不老,何必換三次命!
他默默地把“劉三邊”改成了“柳永”,把“景莊”改成了“董卿”。
如果可以,請讓我多活幾年,我壹定會做到“天長地久,壹朝風月”!
他流著淚望著浩瀚的華蓋,後悔自己此刻只聽懂了禪師給他的第三句話:
人生何其短暫,只有超越時空,把握當下,才能與天地同在。
畢竟他沒多活幾年。大約1054,柳永死了。
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哪壹年出生的,也不知道他是哪壹年去世的,甚至不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裏。到現在,人們還在爭論。
宋朝的國史,文人輩出,卻容不下劉啟的才子。宋朝歷史上有多少普通人在不斷流動,我們卻看不到劉啟兒子悲傷轉身的背影。
我只知道他死的時候,孤苦伶仃,窮困潦倒,是藝妓們湊錢安葬了他。
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雖然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卻得到了這些卑微女人的真愛。他是世界的“無冕之王”。
讓我們來聽聽藝妓是如何唱歌的:
還有比得到壹個人的心更難的事嗎?
公子劉啟,妳做到了。
當大家都不尊重他們這個“人”的時候,妳尊重他們;
當所有人都鄙夷它們是“水生植物”的時候,妳把它們捧在手裏,當作最美的花朵;
當所有人都不理他們的時候,他們“孤獨,傷心破碎,苦不堪言,兩眼如紅雨”,只有妳會感受到“壹生縛我心,承妳千淚”的痛苦。
妳死後,每年清明節,陽春三月,藝妓來給妳掃墓,燒紙錢。
他們為妳流淚,他們恨早壹點遇見妳,在妳所在的風景裏。
如果不能遇見妳,我會和妳在同壹片天空下呼吸;如果妳不能和妳在同壹片天空下呼吸,妳會在每年的清明節“劉航齊”。
從此,實際上形成了“掛柳七”的習俗。難怪有人說:樂遊園風景名勝區如妓雲,她去風流柳七墳。士紳接連被追,可憐不如紅裙,真是可笑。
這種習俗直到南宋才停止。
劉啟的兒子,他值得他們為他留下的每壹滴眼淚。看完這個心碎的男人用生命為他們歌唱,妳就什麽都明白了。
劉琦兒,人生不過是壹場絢爛的煙花。有人看到了,有人欣賞了,有人記住了。誰說不能天長地久?
幾十年後,被譽為千古第壹才女的李清照捧著白衣飄飄的香清的《樂章集》,淚流滿面:“田裏的勇者,將舊聲換新聲,出版《樂章集》,偉大得向世人宣稱。”
她接過劉啟兒子的衣缽,專心讀書。最終,詞這種不被文人重視的詩歌在宋代站穩了腳跟,與蘇信並肩而立,讓婉約的詞與豪放的詞在宋代的天空綻放出最美的煙花。
柳永,終極成功的代名詞。
白色連衣裙
唱歌:河流地圖
歌詞:Darsity
作曲:河流地圖
誰曾在大門口的大雨中尋找我?
雕刻古拙的風景,在夜晚照耀明月。
我還剩多少首歌要唱?
令揮的筆墨,被羅綺消耗。
誰知道我的貧窮,誰知道我的驕傲?
誰曾在煙花巷等我?
花墻開了又沒了,只剩下斑駁。
我和誰在花叢下笑過?
壹個青瓷如水的女人,安詳地微笑。
當歲月靜好,我知道自己不再年輕。
風吹走了枯葉,抖落了空蟬。
落在滿是牡丹的院子裏
臺上唱歌,配珠簾。
怎麽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件白色連衣裙很普通,也很習慣。
新詞壹晚上唱了八九遍;
改斷弦琵琶而歸;
當酒唱久了;
產品的味道保持不變。
這白裙是羈絆還是累?
杯子滿了誰會打翻酒?
隨便扔壹卷給我灌醉。
即使看不清楚。
誰不改紅樓之旅走過風風雨雨,扛不住愁。
在滿屋子詩詩對酒的情況下,這盤棋該怎麽下?
塵香縈繞珠簾後。
黃土塵埃茫茫,再聽前奏都難。
今夜憂郁的秋雨,名譽,美麗和友誼
風吹走了枯葉,抖落了空蟬。
落在滿是牡丹的院子裏
臺上唱歌,配珠簾。
怎麽能讓我的筆驚艷?
這件白色連衣裙很普通,也很習慣。
新詞壹晚上被唱了八九遍。
換斷弦琵琶,再歸。
當飲酒為歌,長夜漫漫。
味道壹樣。
這條白裙子是永遠的,也是瞬間的。
今夜燈油已燃盡;
我還沒完成故事的壹半;
過去是誰幫我發明的;
壹次踩壹棵樹。
壹座橋下著小雨,傘開著
壹個夢和壹壺酒
壹輩子穿著白衣服。
這件白色連衣裙很普通,也很習慣。
新詞壹晚上被唱了八九遍。
換斷弦琵琶,再歸。
當飲酒為歌,長夜漫漫。
這條白裙子是永遠的,也是瞬間的。
味道壹樣。
今夜燈油已燃盡;
我還沒完成故事的壹半;
過去誰幫我編的?
第壹次考試不及格的時候,妳笑著說,富貴不是人定的,有時候會得到智慧的回報。
第二次考砸的時候,妳嘆了口氣,忍氣吞聲把浮名改成淺唱。
第三次考過,皇帝圈榜時說,我們去淺唱低,何必膚淺。
於是妳上街填詞,還有些諷刺的說“我是故意填詞的。”
我自然知道妳的不情願,也知道妳的貧窮,知道妳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