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什麽是苦?苦中有苦是什麽?

什麽是苦?苦中有苦是什麽?

中國的前輩們似乎對苦難情有獨鐘。對於白日做夢的人來說,壹副對聯,“學山有路,學海無涯”,說服大家“懸梁刺股”,“挖墻腳求光明”,弄個院士大師什麽的。對於想成大事的人,有壹句話叫“天將降大任,所以必先苦其心誌,苦其筋骨,餓其體魄,亂其行動,所以要有耐心,已受益於所不能為。”只說他熱血沸騰,仿佛成功是掛在驢頭上的草,唾手可得。對於想出人頭地的人來說,有壹句名言:“只有吃了苦,才能成為大師。”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先說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信條接受了,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句話膚淺而險惡,結論脆弱。

從古至今,很少有人從“苦中作樂”變成“做人”。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共度過八十壹難。結果唐三藏被封為佛,孫被封為鬥敗佛,豬八戒只得到壹個凈壇使者,沙僧只混了壹個金羅漢和壹條小白龍,還是人無鬼,做了八匹龍馬,繼續讓別人控制著玩。

從邏輯上看,“吃苦”不是成為“人”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為“人”的必要條件,更不是成為“人”的充要條件。

對有些人來說,他們也是沒有苦難的偉人。不久前,新生的尤仁讓那個瘋狂的國家變得異常瘋狂。修改皇位繼承法讓女性繼承皇位的想法到此為止,也就是說,如果不出意外,這個繈褓中的悠仁將成為日本未來的天皇。

友仁作為“人”的地位是與生俱來的。到目前為止,因為他的剖腹產而受苦的是他的母親,他現在處於聚光燈下,有壹個特殊的托兒所,保安和三名護士輪流照顧他。

在特權制度和世襲制度下,有很多像尤仁這樣與生俱來的“人”。他們基本與苦難脫節,卻依靠不公正的制度保護,活得坦蕩蕩,活得無限,活得居高臨下。

對於有些人來說,吃過苦就很難再做主人了。說到這裏,我想起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所代表的大眾,無論是背對著黃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還是努力經營自己生活的市民;無論是進城企圖改變命運的農民工,還是拾荒者、賣藝者、流浪者;無論是終生奉獻的老師,還是默默順從工作的低級公務員,他們的艱辛和困苦都是既成事實,但他們的未來和希望大多是美好的幻想。苦難看似是因,人看似是果,但壹個草根階層,其苦難和社會對其收獲的認可,往往根本是兩回事。還記得葉聖陶的《濫收三五門》嗎?對於那些努力、忙碌的人來說,當他們收獲冷漠、嘲諷、蒼涼的時候,別人“這裏的人”可能是在對自己笑。

現代人總結成功的幾個要素:正確的思維、不懈的行動、偉大的人格、嫻熟的技能、天賜的機遇和珍貴的健康。可見,要想成功,不僅要在苦中吃苦,還要有相關條件的支撐。那些只知道苦的人,那些吃了不值得吃的苦的人,那些把苦當成解決壹切問題的法寶的人,恐怕只能繼續在“苦中苦”的怪圈裏徘徊。

在《西遊記》中,如來與孫猴子爭論上帝在穹高的地位,他是壹個偉大的聖人,壹個善良的人和壹個玉帝。只聽如來說:“他(玉帝)自幼修行,共遭壹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妳算算,他要有多少年才能享受這無盡的路?”這句話對“這裏的人”很有用。是啊,不要看我這輩子的榮華富貴,享受人間極樂,知道嗎?我是前世的祝福。

由此看來,對於有些人來說,吃“苦中苦”也是與生俱來的。不吃也得吃,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