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烏斯特·羅丹(1840—1917)是法國傑出的雕塑家和藝術理論家。出生在巴黎的壹個小職員家庭。早年入工藝美術學校,從事雕刻、臨摹裝飾品等手工業,曾入寺院出家。在藝術方面,他得到了牧師的鼓勵。從65438年到0864年,他在動物雕塑家巴裏的工作室工作,並受其影響。後來,他在學院雕塑家Carriere Beleuze的工作室做了六年助理。1871——1877,住在布魯塞爾,1875年訪問意大利,受到多那太羅和米開朗基羅藝術風格的影響和啟發。1880至去世,受但丁《神曲》的啟發,致力於大型浮雕構圖《地獄之門》的制作。1917年,戀愛50年的羅丹和露絲女士正式結婚,不久後去世。
羅丹的創作註重對象的研究,強調立意,力求創新,追求“靈魂的相似”。他的作品造型準確,形象生動,意味深長,評論家稱他為“以石頭為表現手段的思想家”。代表作有《青銅時代》、《思想家》、《加萊公民》、《巴爾紮克》等。羅丹還愛好音樂、舞蹈和繪畫,註重文學修養。他的理論著作包括《法國大教堂》和《論藝術》..其中《藝術論》是格塞爾根據自己的口述記錄寫成的。羅丹基本上是壹個人文主義者。基於人性論,藝術的社會功能被誇大了。他的藝術思想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有些觀點並不壹致。他認為“藝術中唯壹的原則是復制妳所看到的”,藝術家的任務是無條件地相信和忠實於自然,因此他不滿於當時法國社會中自命不凡的雕塑藝術,主張尊重“自然”,強調寫實主義,刻畫人物性格。在美醜問題上,他認為自然界的壹切都不是美的,真正的美在於“外在真實表現出來的內在真實”,真正的醜不在“外在真實”而在“內在真實”;藝術中反映的自然是美麗的。因此,他試圖將生活中的美醜與藝術中的美醜、身體中的美醜與靈魂中的美醜區分開來,認為“世界上只有壹種美,就是宣示真理的美”,主張美與真的壹致性,以美來表現真理。
在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上,他強調刻苦訓練和掌握技巧,但更註重以此來表達內容,在形象中蘊含著壹種思想,壹種情感。他的名言“藝術即情感”“真正的藝術忽略了藝術”就是由此而來。羅丹的藝術理論和創作基本上屬於現實主義的範疇,與當時的學院派藝術大相徑庭。從他創作《青銅時代》到晚年的巴爾紮克,在藝術界引起了很多爭議,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對待。羅丹不僅給當時死氣沈沈的雕塑藝術帶來了生機,而且使之成為壹門有前途的藝術,開創了現實主義雕塑藝術的典範,而且由於他的創作過分強調明暗不穩定的對比,損害了形象肌理,其作品與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壹起展出,壹度被認為是印象派雕塑的創始人之壹。晚年的創作在壹定程度上脫離了現實主義,認為“藝術是宗教”,影響了後來的頹廢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