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人名言 - 什麽是病毒?

什麽是病毒?

計算機病毒的始祖——核心戰爭

早在1949年,在第壹臺商用計算機出現的幾年前,計算機先驅德國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機的理論與組織》中勾勒出了病毒程序的藍圖。當時,大多數計算機專家都無法想象這種自我復制的程序是可能的。只有少數科學家默默地研究了馮·諾依曼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後,在at & amp;t)貝爾實驗室,三個年輕的程序員,道格拉斯·麥克洛伊(H,道格拉斯·麥克洛伊)、維克多·維索茨基和羅伯特·t·莫裏斯,當時都是二十多歲,經常下班後呆在實驗室裏玩自己的電子遊戲,被稱為“核心戰爭”。

註:羅伯特·T·莫裏斯(Robert T. Morris)是小羅伯特·T·莫裏斯(Robert T.Morris Jr)的父親,後者後來寫了壹個蠕蟲病毒,把互聯網搞得天翻地覆。當時,大莫裏斯正好負責阿帕網的網絡安全。

核心戰的玩法是這樣的:雙方各編壹套再生程序,輸入同壹臺電腦。這兩個程序在計算機的內存系統中互相追逐。有時他們設置壹些檢查點,有時他們停下來修復(重寫)被對方破壞的幾行指令。當它被困時,它還能復制自己壹次,脫離危險。

這種遊戲的特點是,雙方的程序進入電腦內存後,玩家只能觀看屏幕上顯示的戰況,不能做出任何改變,直到壹方的程序被另壹方的程序完全“吃掉”。

核心戰是壹個統稱,其實可以細分成幾種。麥克洛伊寫了《達爾文》,裏面包含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思。它的遊戲規則與上面描述的最接近。雙方用匯編語言編寫壹套再生程序,稱為有機體。這兩個“有機體”在計算機中無休止地戰鬥,直到壹方殺死另壹方並取而代之,才算勝者。莫裏斯經常在比賽中擊敗對手。

此外,還有壹個程序叫做Creeper,它在每次被讀出的時候都會復制壹份自己。此外,它還會從壹臺計算機“爬行”到與之相連的另壹臺計算機。很快電腦裏的原始信息就被這些爬蟲擠走了。爬蟲生存的唯壹目的是繁殖。

為了對付“爬蟲”,有人寫了“收割者”。它生存的唯壹目的就是找到爬行者並消滅他們。當所有的爬蟲都被收割後,收割者將執行程序中的最後壹條指令:毀滅自己,從電腦中消失。

矮人雖然沒有達爾文等程序聰明,但卻是壹個極其危險的家夥。它在內存系統中向前移動,每走到第五個地址,就把那裏存儲的東西歸零,這樣就停止了原來的正常程序。

最奇怪的是壹個叫“Imp”的戰爭程序,只有壹行指令,就是MOV 01。MOV代表“移動”,意思是移動。它將它所在的地址中的“0”寫入(移動)到下壹個地址。當Inpu采取行動時,計算機中的每壹行指令都變成“MOV 01”。換句話說,屏幕上還剩下很多“MOV 01”。

“格米尼”也是個有趣的家夥。它只有壹個作用:復制自己,發送到後面的100個地址,然後丟棄“原件”。

雙子座“Juggeraut”衍生出的壹系列程序復制了自己並發送到後面的十個地址,而“大腳”將原物和復制品之間的地址設置為壹個大素數,所以要抓到雪人非常困難。此外,還有白鹿R2研究中心的約翰·F·肖克(John F.Shoch)寫的[Worm]的完整記錄(施樂)。它的目的是控制入侵的計算機。

1975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納(John Brunner)寫了壹本名為《沖擊波騎士》(Shock Wave Rider)的書,首次描述了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善惡鬥爭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之壹。

1977年夏天,托馬斯。J.Ryan的科幻小說《P-1的青春期》成為美國暢銷書。在這本書裏,作者描述了壹種可以在電腦裏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終控制了7000個。

1983 165438+10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開發了壹種破壞性程序,可以在運行過程中自我復制。Len Adleman將其命名為計算機病毒,並在每周的計算機安全研討會上正式提出。8小時後,專家在VAX11/750計算機系統上運行,第壹次病毒實驗成功。壹周後,他們被允許演示五個實驗,從而在實驗中驗證了計算機病毒的存在。

當年因為電腦沒有聯網,所以不會有小莫裏斯引起的病毒瘟疫。如果壹臺電腦被“感染”並失去控制,工作人員只需將其關閉。但當計算機網絡逐漸成為社會結構的壹部分時,壹個自我復制的病毒程序很可能會帶來無盡的危害。因此,長期以來,知道如何玩“核心戰爭”遊戲的電腦工作者已經在嚴守壹制定了壹條不成文的規定,即這些程序的內容不應向公眾披露。

在1983,這個規則被打破了。肯·湯普森是那年傑出計算機獎的獲得者。在頒獎典禮上,他做了壹個演講,不僅公開證實了計算機病毒的存在,還告訴所有聽眾如何編寫自己的病毒程序。

1984年,《科學美國人》專欄作家A. K. Dewdney在5月刊上寫了第壹篇關於“核心戰爭”的文章,只要寄兩塊錢,任何讀者都可以收到他的寫作計劃大綱,在他的家用電腦裏開辟壹個戰場。

在1985年3月的《科學美國人》中,Dutney再次討論了“核心戰爭”和病毒。文章開頭,他說:“去年5月,關於‘核心戰爭’的文章印出來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我說的是這麽嚴肅的話題。”第壹次提到“病毒”這個名字。他說,意大利的羅伯托·塞魯蒂(Roberto Cerruti)和馬爾科·莫羅卡蒂(Marco Morocutti)發明了壹種破壞軟件的方法,他們想讓蘋果二代電腦感染病毒,而不是蠕蟲。

Cerruti給Dutney寫了壹封信,信中寫道,“Marco想寫壹個像病毒壹樣的程序,可以從壹臺蘋果電腦傳播到另壹臺,但是我們做不到。這個病毒必須先感染磁盤,電腦只是媒介,病毒才能從壹個磁盤傳播到另壹個磁盤。”

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拉合爾,Basit和Amjad兩兄弟經營著壹家IBM-PC及其兼容機的小店。他們寫了巴基斯坦病毒,大腦。壹年之內就傳遍了全世界。

1988年3月2日,Mac爆發病毒。那壹天,被感染的Mac停止工作,只顯示“向所有Mac電腦用戶宣告和平”的信息。來慶祝Mac的生日。

1988 165438+10月2日,美國6000多臺電腦感染病毒,導致互聯網無法正常運行。這是壹起非常典型的計算機病毒入侵計算機網絡事件,迫使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國防部成立了計算機應急行動小組。五個計算機中心和12區域節點在此次事件中被攻擊,連接政府、大學、研究所和25萬臺有政府合同的計算機。在這次病毒事件中,計算機系統的直接經濟損失達9600萬美元。這個病毒的程序員是羅伯特·T·莫裏斯(Robert T.Morris),當時23歲,是康奈爾大學攻讀學位的研究生。

羅伯特·莫裏斯設計的病毒程序利用了系統的弱點。正是因為羅伯特·莫裏斯成為了阿帕網網絡最大的電子入侵者,他才得以參與康奈爾大學的畢業設計,並獲得了哈佛大學艾肯中心超級用戶的特權。然而,他也被判處3年緩刑,罰款654.38+0萬美元。他還被命令在新區服務400小時。

1988年底,在中國國家統計部門發現球狀病毒,是中國首例病毒體驗。

網易電子雜誌《互聯網時代》對電腦病毒的出現總結如下(略有改動):

第壹個電腦病毒發現於1981,是Mac病毒,但並沒有破壞數據。三年後,第壹個兼容IBM PC的DOS病毒出現了。它會在硬盤的引導扇區和文件分配表中寫入大量垃圾,從而破壞硬盤中存儲的數據。在它之後,更多的病毒出現了。

直到1987-1988,病毒還是壹個很少見的東西,但是這種情況被耶路撒冷、米開朗基羅、石頭城三個著名病毒的出現改變了。通過媒體的炒作,人們的心理充滿了恐懼,開始到處尋求幫助。在這種氛圍下,開發殺毒軟件的公司層出不窮,病毒真的成為了計算機領域的壹個隱憂。

索非亞成為世界病毒的中心(1989-1992)。

“鐵幕”落下後,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成為病毒聚集的地方,尤其是保加利亞。索非亞已經成為制造新病毒的沃土。甚至更有效的制造病毒的工具也來自這裏。

今天(梅麗莎,CIH,邪惡,...)

新的病毒制造技術不斷發展,隨著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的廣泛使用,病毒感染事件的數量壹直在上升。梅麗莎和CIH等病毒通過電子郵件附件傳播。如果您雙擊這些附件,它們將立即開始活動。例如,CIH病毒爆發時會覆蓋妳的BIOS,導致妳的計算機完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