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觀及其現實意義 他的老師是誰

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觀及其現實意義 他的老師是誰

1、亞裏士多德的老師是誰?柏拉圖是亞裏士多德的老師,也是個很厲害的人,坊間傳的柏拉圖就是他了。

2、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裏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3、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4、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觀及其現實意義:幸福生活是壹種以認識真理為前提的理智生活。

在亞裏士多德這裏,幸福生活是壹種獲得真理的認識活動,它以認識真理為前提。亞裏士多德建立的幸福生活指南?不僅是壹種倫理學,更是壹種關於如何認識神、掌握真理的生活,即擺脫了壹切感性而超越了人性的生活。這意味著,以知識?為基礎的美德倫理學雖然以幸福為其基本原則,但是,它實際上否定了單純屬人的幸福?否定了基於人的感性存在的幸福,而只確立與肯定基於人的純粹理性(神性)的幸福。

5、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是壹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在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自然科學、宇宙論諸多領域頗有建樹,還是形式邏輯(三段論)的發明者。

亞裏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表達了亞裏士多德對恩師柏拉圖的尊重以及與老師觀念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世界是被制作的東西?,亞裏士多德則把世界看作自然。

拉斐爾的畫《雅典學院》中,柏拉圖用手指天,亞裏士多德則把手朝向地,寓意柏拉圖傾向於超越世界的理念,與其相對,亞裏士多德則從可以經驗的現實思考問題。壹個是理想主義者,壹個是現實主義者。

亞裏士多德認為幸福就是至善。至善?就是最崇高的善,善?(英文good)意思是良好、美好、友好等,倫理學上指好的品質、行為,心存仁愛,品質淳厚。

在《尼格瑪克倫理學》中,亞裏士多德指出:壹切技術、壹切規劃以及壹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都有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就是向善的。?

也就是說,人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有目標的,而這個目標就是至善。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全部善的頂點就是幸福。

亞裏士多德把人類生活分為三類:壹是追求財富和滿足各種欲望的生活;二是政治生活,泛指參與公***事業、追求榮譽為目的生活;三是思辨的生活,是指與心靈修養相關的生活。

亞裏斯多德認為,感官的生理快樂、追求榮譽的生活,很容易使人成為欲望的奴隸,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他說:快樂和榮譽雖然都是可選擇的目的,但都是自身以外的他物,唯有思辨生活才是為自身的選擇,才是不累於他物的最大幸福。?

人的壹生中,我們都會同時需要上述三種生活,只是每種生活的占比不同決定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差異。在亞裏士多德看來,成功的人生取決於身體的、外在的、心靈的資產。而只有遵循中道?原則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有點像孔子的中庸?,中道強調適中、適度,既不要過度放縱,也不要不及,即過猶不及?。

以情感為例,勇敢是恐懼和魯莽的中道,節制是放縱與冷漠的中道,自信是驕傲和自卑的中道。

驕傲是壹種過分的狀態,而自卑又是壹種不足的狀態。就像天平壹樣,自信在這中間,盲目自信就是驕傲,而不自信就陷入了自卑。驕傲和自卑都是極端的狀態,而自信才是最為適度和適中的最佳狀態。

孔子的中庸?與亞裏士多德的中道?作為中國和古希臘傳統道德的重要精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把德行與至善作為追求的目標。二者都主張在情感表達和實踐行為當中要把握度?,並將適度、適中作為理性認識的標準。

二者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中庸?追求的是致中和?的態度,而中道?實現的是公正?的品質。孔子的中庸思想側重於先驗德性論,講求修養與和諧;而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則強調經驗德性論,追求自由與公正。

中道?和中庸?都在持中?,但持中?絕非是騎墻派?式的折衷主義,亞裏士多德與孔子都非常排斥折衷主義。

在亞裏士多德看來,中道的德性是至善,而不是過與不及的調和或折衷主義。孔子則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壹論述來反駁與呵斥混淆是非、折衷調和的好好先生?鄉願?。

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觀?德行、至善、中道,對現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現代社會,很多人片面追求財富、感官的快樂、榮譽和地位,這無可避免地會造成人欲橫流、縱欲無度等不良社會現象。而建立良好的德行,遵循中道,人就可以得到救贖。

中道?和中庸?原則對人的理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人只有在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做到既節制、不放縱,又不畏手畏腳。

幸福就是至善,每個人都心存善念,我們的發心動念和行為都會受到約束,在遵守中道?原則的基礎上,去追尋更高的人生境界,這樣,人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