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談讀書》壹***有三則。
第壹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第二則: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壹,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宋]朱熹
第三則:
蓋士人讀書,第壹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壹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壹不可。
其中第二則的翻譯如下:
我曾經說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麽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註統壹,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麽壹定不會記住,就算記住了,也記不長久。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
我們知道,第二則是出自於朱熹的,簡單地介紹壹下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出生於南劍州尤溪。朱熹乃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事實上,朱熹是“二程”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