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草根布衣是什麽意思?

草根布衣是什麽意思?

時下,比較盛行草根壹詞。

草根壹詞原本是舶來品,產生於十九世紀美國尋金熱期間,原義為有草根的地方就有可能蘊藏黃金。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傳入中國,被賦予了更廣泛更深刻的含義。它既代指民間的、大眾的,也代指與強勢群體相對應的弱勢群體。由此派生出“草根文化”、“草根英雄”、“草根明星”等。

當物質文明進步的同時,自由與平等自然會成為人們的精神追求。草根雖來自底層,但人微不壹定言輕。因為草根往往代表底層的民眾的心聲和願望,所以草根越來越受政府和媒體的關註和重視。

草根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示才華。他們的自由得到最大地滿足,個性得到極致地張揚,價值得到充分地肯定。隨著民主進程的推進,草根將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布衣與草根是同義詞,雖同出自“寒門”,但布衣卻是草根的鼻祖。《荀子大略》有言:“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也謙恭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布衣在這裏代指平民。

在等級分明的封建時代,經濟基礎不但決定人的地位,衣著也體現人的身份。富貴人家身著綾羅綢緞,貧寒人家只能穿廉價的麻布粗衣。

布衣雖是壹介平民卻有著極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能以心懷天下為己任,國家的安危、興亡勝過自己的生命。

“精忠報國”的嶽飛用赤誠寫就了布衣的精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用磊落譜寫了壹曲布衣正氣歌。這些布衣正如鞠躬盡瘁的諸葛丞相所言:“不求聞達與諸侯”,但求國泰民安,無愧於子孫後代。

布衣群體中,許多讀書人不以功名為最高榮耀,因為位卑未敢忘憂國,所以他們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心懷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只要壹息尚存,就希望看到黎民百姓過上好日子。“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

同樣布衣出身的文學家範仲淹不僅壹生勤儉,治家嚴謹。他做官不忘百姓疾苦,有“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他的愛國情懷更為博大、深刻。

還有壹些讀書人經歷宦海沈浮後,歸隱山林,甘願做布衣。他們在固守自己精神家園的同時,“退則獨善其身,進則兼濟天下”。

高歌“歸去來兮”的陶淵明,寧願種菊采菊過著清貧的日子,也不願意玷汙自己的精神追求;鄭板橋為自己的《竹石圖》題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管經受多少打擊,承受多少苦痛和磨難,依然意誌堅定,不與世俗同流合汙,這正是布衣桀驁、堅忍品格的寫照。

以“隴西布衣”自稱的李白,放曠不羈,有著“天子呼來不上船”的錚錚傲骨,壹派灑脫。最喜舉杯邀月的浪漫與暢快,壹個自由的靈魂活在超然自我的境地。

這樣看來,布衣即代表壹種出身,也壹種標誌。

而今,鮮有人再提及布衣這個詞,它被草根所替代。這與語言的時代性有關,也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壹些傳統的東西在消亡的同時總會有相應的現代的東西來代替。

當草根們沿襲了布衣低調,簡單而自由快樂地生活方式的同時,更應該繼承布衣的精神和品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