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精選之:德治篇(原文及翻譯)
孟子,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繼承並發揚孔子的思想,批駁楊朱、墨翟。 孟子壹生名言無數,下面精選孟子經典名言供廣大孟子愛好者欣賞。
(梁襄王)“……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於壹。’”
“‘孰能壹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壹之。’”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梁惠王上)
譯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得到安定?’我回答說:‘天下統壹就會安定。’他又問:‘誰能夠統壹天下呢?’我回答說:‘不喜歡虐殺人民的國君,就能夠統壹天下。’他又問:‘那誰會來歸服他呢?’我回答說:‘普天之下的人民沒有不會歸服的。’”
原文孟子曰 :“得百裏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壹不義,殺壹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公孫醜上)
譯文 ( 孟子說)如果取得方圓百裏的土地,並且(由他們來)統治這裏,他們都能夠使各國諸侯來朝見、統壹天下;要他們去做壹件不道義的事、殺死壹個無罪的人而換取天下,他們都不會去做的。這就是他們相同的地方。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請關註的相關文章。
原文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公孫醜上)
譯文 (孟子說:)采用強力去壓服別人的,不能讓別人心悅誠服,他們只是力量不夠而已;運用仁德去使別人自願歸順的,他們就會心悅誠服地追隨妳。
原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公孫醜下)
譯文 孟子說:得到天時還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還不如得到和順的人心好。三裏見方的內城,七裏見方的外城,敵人包圍並攻打它但不能取得勝利。但是仍然包圍並攻打它,那壹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時的戰機;如果仍然不能戰勝的話,那就是這個戰機不及地形更為有利。城墻並不是不高大,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並不是不堅硬鋒利,備用的軍糧也不是不充足;守軍棄城逃走,那是因為地形雖有利但不如人心壹致更有力呀。
原文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公孫醜下)
譯文 孟子說“……獲得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親戚朋友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民都會歸順他。用天下人民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親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麽,君子要麽不打仗,打仗壹定會取得勝利。”
(原文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惡能治國家?”(滕文公上)
譯文 (孟子)說:“各種貨物質量不壹樣,這是事物的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萬倍。您硬要賣相同的價錢,這是要攪亂天下啊。讓粗糙的鞋子和精美的鞋子賣相同的價錢,人家怎麽會做這種蠢事呢?按照許先生的道理,那等於是帶著大家都去做虛偽的人呀,還怎麽能夠治理好國家呢?”
(原文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城墻不堅固,軍備不充足,這不算國家的災難;田野土地不開發,貨物財產聚斂不多,這也不是國家的禍害;國君不講禮義,人民缺少教育,盜賊亂民多起來,亡國的日子就不遠了。
原文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壹正君而國定矣。”(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君主用人有不當不必於指責,君主行政有不當也不必過於非議;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糾正君主思想上的錯誤。君主如果講仁愛,人民沒有不仁愛的;君主如果講道義,人民沒有不道義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沒有不端正的。國君壹旦端正國家也就會安定了。”
原文孟子曰:“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君主無辜地濫殺士人,那麽卿大夫就可離開這個國家;君主無辜地殺害人民,那麽士人就可以移居別處。”
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別人,這就不可能使別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別人,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內心不服而能夠統壹天下的事,是決不會有的。”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請關註的相關文章。
原文孟子曰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大禹不喜歡飲美酒卻喜歡聽人家有益的話。商湯堅持中庸之道,但舉薦賢能卻不拘常規。周文王看待人民,好象他們受了傷壹樣關心,按道理在做卻向沒看見壹樣還要努力。周武王不侮慢身邊的臣屬,也不忘懷派到外地的臣屬。周公旦希望同時學習夏、商、周的君王,用以實踐禹、湯、文、武四位君主的事業;遇到和他們做法不相符的地方,就擡著頭認真思考,日夜不停地推敲;偶然之間想通了,(唯恐忘記)就坐著等待天亮去實行。”
原文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離婁下)
譯文 孟子說:大禹覺得天下那些被洪水淹沒的人,就向是自己推他們下水去的;稷覺得天下那些挨餓的人,就向是自己使他們挨餓壹樣,所以他們對拯救人民如此急迫。
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
譯文 孟子說:“仁厚的言辭不如仁德的聲望那樣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獲得民心。良好的政治,人民敬畏它;良好的教育,人民喜愛它。良好的政治獲得人民的財產,良好的教育獲得人民的心。”
原文孟子曰:“周於利者兇年不能殺,周於德者邪世不能亂。”(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平時註意積累財富的人到荒年就不會窘迫,平時註意修養道德的人到亂世也不會感到迷惑。”
原文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盡心下)
譯文 孟子說:“諸侯應珍視的三件寶貝是:土地,人民,國家政務。如果去重視珍珠寶玉,災禍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壹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壹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壹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