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鞏固性原則:即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知識,教師要重視組織各種復習,使知識長久地保存在記憶中,在需要時可以迅速再現出來,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之母”。
(七)量力性原則(可接受原則):即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是他們能接受的,又要有壹定的難度,需要經過努力才能掌握。我國古代墨子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第斯多惠的“教學必須符合受教學生的發展水平”以及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都強調量力性原則。
(八)因材施教原則:即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我國孔子善於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他們發揮各自的專長,這壹經驗被朱熹概括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