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把玫瑰比作壹個人的才能,把玫瑰的刺比作壹個人的脾氣。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有才華的人是有脾氣的,但世界上更多的人脾氣不好,卻沒有才華。這句話的用意不在前半句,而在後半句,諷刺壹些沒有真本事卻脾氣大的人。我猜他是在攻擊那些批評過他的人。
魯迅《沒有花的玫瑰》的標題,呼應了叔本華的那句話。玫瑰沒有花,那麽不就是刺嗎?這個標題壹定要結合魯迅雜文的背景和內容,這篇雜文被收錄在《華蓋集》的續篇裏。當時,魯迅正與徐誌摩、陳西瀅等人在《晨報》和其他雜誌上展開鬥爭。如果妳看過《花改紀》和《花改紀續》的其他文章,就知道雙方水火不容到什麽程度了。《沒有花的玫瑰》這個書名,其實並不是魯迅用來諷刺徐誌摩、陳西瀅等人的,而是用來自嘲的。魯迅說,有些文人的伎倆,就是把妳擡到壹定的高度,給妳壹個虛名,讓妳不敢輕易發表意見,以此來束縛妳。所以,在這裏說自己沒有“花”,就是故意放低身段,以便露出“刺”來對付這些人。
諷刺的魅力無以言表。這裏的關鍵不在於理解叔本華的這句話,而在於閱讀魯迅、陳西瀅和徐誌摩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