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論語小故事的作文,不少於450字。急需!!!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它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聖經》”。《論語》所提出的壹套政教倫理原則,不僅深刻的影響著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治體制、社會習俗和心理習慣,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思想、言語和活動。《論語》不只是值得學者玩味的壹部論著,更是可以讓普通大眾仔細品讀的壹部經典。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未足與議也。”意思就是:讀書人有誌在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服吃粗糧為可恥,這樣的人,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這裏孔子非常強調了追求真理的人,不應該貪戀世俗享受。有理想的人就應該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奮鬥。我們不缺少宏大的理想,但是我們卻乏到達那條切實的道路。
我看到過這樣壹個故事:
隆冬來臨之前,在深秋的田埂上,有三只小田鼠忙忙碌碌地做著過冬準備。
第壹只田鼠拼命去找糧食,把各種谷穗、稻粒壹趟壹趟搬進洞裏。
第二只田鼠買裏地去找禦寒的東西,把很多稻草、棉絮拖進洞裏。
而第三只田鼠呢?就壹直在田埂上遊遊蕩蕩,壹會兒看看天,壹會兒看看地,壹會兒躺壹會兒。
那兩個夥伴壹邊忙活,壹邊職責第三只田鼠說,妳這麽懶惰,也不為冬天做什準備,看妳到了冬天怎麽辦!
這只田鼠也不辯解。
後來冬天真的來了,三只小老鼠躲在壹個狹窄的洞裏面,看著吃的東西不愁了,禦寒的東西也備齊了,每天無所事事。漸漸的,大家覺得無聊,不知道怎麽打發這些時光。
在這個時候第三只田鼠開始給另兩只田鼠講故事。比如在壹個秋天的下午,它在田埂上遇到了壹個孩子,看到他在做什麽什麽;又在壹個秋天的早晨,它在水池邊看到壹個老人,他在做什麽什麽;它說曾經聽到人們的對話,曾經鳥兒在唱壹種歌謠……
它的那兩個夥伴這才知道,這只田鼠當時是在為大家儲備過冬的陽光。
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價值的東西,會給人心壹個淡定的起點。第三只小田鼠表面看起來並沒有做什麽,可是在它們最無聊的時候,第三只小田鼠講起了故事,讓氣氛不再死氣沈沈,變的熱鬧。如果當時第三只小田鼠也在準備過冬的東西,那他們現在壹定無聊死了,只能躲在窩裏發呆。
有了理想,不能只有去遠大的理想;還要付出自己的行動。表面上看起來不怎麽有用的事,如果做了,就有可能是人生的轉折點。
開頭換個.不要以介紹論語的.
結尾弄個.
中間的小故事反映了哪則論語?
讀了中間的小故事,妳有什麽感受?
回答壹個也行 提意見也行
回答的越多越好!!
1個好回答和壹個好意見我選好回答做答案 謝謝.
問題補充:這個意見我們老師也說了.
可是我最下面的問題都沒改呀.
2. 論語小故事 400字
孔子被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接連七天不能燒火作飯,用野菜做的湯裏面連壹個米粒也沒有,臉色顯得有些疲憊,但是,仍然在屋裏撫琴
唱歌。
弟子顏淵正在擇野菜,但聽到子路、子貢壹起說著話:“老師兩次被從魯國驅逐出來,隱退到了衛國,後來到宋國講學,又被人砍倒了大
樹,差壹點丟了性命。還曾經在周地遭受困頓,現在又被圍困在這裏了。要殺害咱們老師的人竟然沒有罪過,欺淩咱們老師的也沒有人來禁止
。可是,咱們的老師還是撫琴唱歌,君子難道就這樣不把羞恥當回事嗎?”言下之意,對孔子的做法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不滿。
顏淵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就進去對孔子說。孔子把琴推到壹邊,長嘆了壹聲說:“仲由(子路)和端木賜(子貢),都是看問題看得太短
淺了。妳去把他們叫進來,我跟他們說說。”
子路和子貢進來了。子路有些憤憤不平地說:“像我們這樣在天下傳道,卻遭受這樣的困境,可以說就是走投無路了!”
孔子說:“怎麽能這麽說呢?君子能夠通達道義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達道義才叫做‘窮(走投無路)’。現在,我孔 丘雖
然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遇到憂患,但是,這是因為堅持仁義之道所致。如果因為遇到憂患就放棄仁義之道,還能算君子嗎?既然有君子之道,就
不能說是走投無路啊。”
子路和子貢認真地聽著,兩人互相用眼睛余光掃了對方壹下。顏淵默默地聽著。
孔子接著說:“既然要推行君子之道,就要在心中永遠堅持道義,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不違背道義,就要堅持道德原則,即使遇到災難也
不失去道德原則。妳們看到那些松樹和柏樹了嗎?無論天氣多麽寒冷,霜雪多麽淩厲,都是常青不謝。現在我們在陳蔡之間遇到了阻礙,從而
可以考驗自己是否能堅持住道德仁義,這是壹種幸運啊。”
說完,孔子又把琴拿過來,繼續撫琴,唱起歌來。子路高興地拿起盾牌隨著節拍跳起舞來。
子貢感慨地說:“原來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義才能上薄雲天,有修養才能承載壹切啊!”
顏淵早已把孔子的話牢牢記在心上,琢磨著如何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
3. 論語小故事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回?如有所譽者,其答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壹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壹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4. 關於《論語》中的小故事
《論語》裏的故事:孔子與顏淵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在眾多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為欣賞的壹個,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壹月,也就到頭了。”“顏淵真是個賢人啊!哪怕只有壹小盆飯吃,壹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裏,若是別人發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顏淵真是個賢人啊!”
孔子覺的,自己與顏淵之間最能夠產生***鳴。他說:“告訴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踐行,也只有顏淵能做到吧!”“顏淵,他對我的話,可以說無不會然於心,因心領神會而欣喜呀!”
孔子對顏淵說:“受人重用就出來做官,沒人重用就隱居藏善,只有我們兩個能夠這樣吧!”
顏淵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說:“我跟顏淵說壹天的話,他也沒有問難的話,好象很傻的樣子。等我回頭暗暗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發現足以發揮我所教誨的道理,才發現他壹點兒也不傻。”
孔子問子貢:“妳覺的妳和顏淵誰更有才能?”子貢回答:“我哪敢跟顏淵相比。顏淵那個人,聽到壹個道理,他就能發揚出十個來;我聽到壹個道理,能發揚出兩個罷了。”孔子說:“是不如顏淵啊。我也認為妳不如顏淵。”
顏淵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發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大聲嘆道:“啊!老天要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啊!”孔子因為顏淵之死,哭的非常傷心。
弟子們說:“老師太悲傷了。”孔子說:“太悲傷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
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淵的弟子,最為好學,不遷怒於他人他事,不犯與過去同樣的錯誤。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沒有了,沒有聽說有這樣好學的人。”
顏淵早死,孔子壹直為他惋惜,說:“真可惜啊!我看到顏淵進步,而沒有看到他止步。”孔子認為顏淵若不早死,壹定會成為更了不起的人。
5. 論語小故事大全
1.壹日來到衛國,寄住在壹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壹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壹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美貌絕倫的南子夫人也在帳中盈盈回拜,行動時,所戴環佩玉器發出叮當撞擊的清脆響聲,此情此景,令謹尊禮法的孔聖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後,孔子再見到弟子們就有些訕訕的,自己解釋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既然迫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嘛。”
子路不愛聽,孔子急得發誓:“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壹定厭棄我!上天壹定厭棄我!”
2.壹天,孔子來到鄭國,和弟子們走散了。孔子壹個人站在城郭東門,鄭國有壹個人看見了孔子,就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壹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臯陶,肩膀像鄭國國卿子產,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壹副狼狽不堪,沒精打采的樣子,像壹條喪家狗。”
子貢與孔子見面後,就把原話如實轉述了壹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壹定對,他說我像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3.壹次,孔子路過壹個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據蒲地反叛衛國。因為孔子與衛國相親,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備,和蒲人打鬥在壹處,蒲人害怕了,就對孔子說:“如果妳發誓不到衛國去,我們就放妳們走。”孔子馬上發了誓,並和蒲人訂立了盟約,蒲人這才放他們出城。
孔子出了城卻直奔衛國,子貢說;“與人訂了盟約也可以違背嗎?”孔子從容笑曰:“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在神那裏是不算數的。”
6. 急需5個文言文的論語小故事
1.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2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3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4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7. 論語十則中的小故事
論語》開篇第壹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看來,孔子把朋友是放在了壹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聖人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壹心只讀聖賢書,難免曲高和寡。其實孔子並不是這樣的,他特別喜歡交朋友。 《孔子家語》裏記載了這樣壹個小故事。有壹次孔子到郯國去,在路上碰到了壹個叫程子的人。程子是個博學善辯的人。能遇到程子,孔子特別高興,“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就是說當時兩個人都在車上,就把車都停下來,兩個車蓋緊緊地靠在壹起,兩個人各自坐在車上,談了很久,非常親熱。孔子還回頭對子路說:“拿壹束帛贈給程子先生!”子路不太願意,他對孔子說,“我聽說,士人不經過中間人的介紹,女子出嫁而不經過媒人的介紹,君子對於這樣的人不和他們相交,因為這是禮節的問題。”子路心想,先生和程子是第壹次碰見,沒有人從中介紹就交了朋友,已是不合規矩,居然還叫我送東西。孔子勸子路說:“《詩經》上說,‘有壹個美人,眼睛清澈明亮而宛麗。邂逅相遇,正適合我的心願啊’。如今我能在路上碰到程子這樣的賢士,在這時候不贈送給他,則終生不能見到了。子路妳就按我的話去辦吧。”孔子路上偶遇賢士,就像邂逅相遇美人那樣高興。他的那種“傾蓋而語終日”的親熱勁頭,那種子路送“束帛”的告誡,都可想見孔子是個好交朋友、待人真誠的人。
8. 關於論語的小故事
原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於予與②何誅③?”子內曰:“始吾於人容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麽好責備的呢?”又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
9. 論語小故事
(1) 孔子的學生子路曾經問他的老師怎樣才能成為壹個君子。孔子告訴他說:“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著嚴肅恭敬的態度。
子路壹聽,做到這四個字就能當君子了?不會這麽簡單吧?於是又追問,說:“如斯而已乎?”這樣就行了嗎?
孔子又補充了壹點說:“修己以安人。”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
子路顯然還不滿足,又追問:“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補充說:“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修煉自己,並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像堯、舜這樣的聖賢之君還發愁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好呢。做到這壹點,難道還不夠個君子嗎?
(2)
原文: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解釋:孟之反不喜歡誇耀自己,有壹次打仗撤退的時候,他騎馬殿後掩護大家,快進城門的時候,他壹邊抽打著自己的馬,壹邊說,哎呀,其實不是我勇敢留在後面, 而是我的馬實在是跑不快啊。
(3)
原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於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麽好責備的呢?”又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
10. 論語故事大全
1、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註釋
富有和顯貴是人們所向往的,不用正當的方法獲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貧困和低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不通過正當的方法拋棄它,君子不擺脫。君子離開了仁德,怎樣還能成就自己的名聲呢?君子不會在哪怕是壹頓飯那麽短的時間裏遠離仁德,緊急的時候也壹定遵循仁德,困頓的時候也壹定遵循仁德。
故事
東漢名臣楊震身處異鄉,靠教書為生,後到州裏任職。壹次,老相識王密送他十兩黃金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勸楊震收下,卻被嚴詞拒絕。從此,楊震“夜畏四知,嚴拒私謁”的故事成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