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窮則變,變則通。
語出《易經·系辭下》。當事物的發展已到窮盡的時候,就要發生變化;唯有變革,才能繼續發展下去。
2、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語出《易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物:指自己以外的人。同壹層次的人,往往相聚在壹起;各個不同層次的人,分成壹個個群體。
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語出《易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比喻各人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出發,對同壹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4、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語出《易經》。壹作:失之毫厘,差以千裏。毫厘:壹毫壹厘,形容極小的數量。:由於小的失誤,卻造成了極大的錯誤。
5、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語出《周易·雜卦》。革,就是去掉舊的;鼎,就是建立新的。此語後演化為成語“革故鼎新”,多用來指重大的社會變革乃至改朝換代。
6、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語出《周易·系辭上》。臭:氣味。二人同心協力,他們的力量能把堅硬的金屬折斷;同心同德的人說出來的壹致意見親和力強,人們如同嗅到了蘭花的芳香容易認同、接受。這句話比喻兩人團結壹心,能發揮更大力量,泛指團結力量大。
7、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語出《周易·文言》。積累了很多善行的家庭,必定會有很多喜慶的事發生;積累了很多壞事和罪惡的人家,必定會有很多災禍降臨。這是勸人多行善、別作惡的箴言,也含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涵。
8、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語出《易經·系辭下》。有危機感的人,會平安無事;失去警惕的人,便會遭到失敗。
9、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語出《周易·系辭上傳》。孔子說:“書面上的文章,不能夠表達作者全部想說的話,也不能表達作者的心意。”
10、壹陰壹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之,成之者性之。
語出《周易·系辭上》。道:規律。繼:繼承。陰陽的相互作用便是道,繼承這種大道的人便為善良,能夠使其成為規範的,那便是天賦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