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怎樣理解仁者必有勇

怎樣理解仁者必有勇

語出《論語·憲問》第十四,其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仁德

在孔子文化中,“德”與“仁”通常是同義詞,“為政以德”即“為政以仁”。德通常也稱為“仁德”。

實際上本章所談的就是“仁”、“智”、“勇”三者之間的關系。《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謂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於智者,智者高於勇者,也就是說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壹等境界。

例證

《論語·述而》有壹段對話,可以看出孔子對仁者與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評價:“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如果用我,就去積極行動;如果不用我,就藏起來。只有我和妳才能這樣吧!”子路說:“如果讓您率領三軍,您願找誰壹起***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大河,即使這樣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會與他***事的。我所要找的***事的人,壹定是遇事謹慎小心,善於謀劃而且能完成任務的人。”

顏回秉持用舍行藏的處世態度,深受孔子贊賞,譽為君子之仁。

《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說:“如果主張的確無法推行了,我想乘著木排漂流海外(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但跟隨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聽了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這個人好勇的精神大大超過我,但不善於裁奪事理。”

可憐的子路被孔子認為是匹夫之勇。

壹個人有仁德,有修養,必然有勇氣,是大智大勇的勇敢者。而只是有勇氣,卻未必能夠有仁德,打架鬥狠的匹夫之勇也是勇,有著這樣勇氣的人不能算有仁德。

關於“仁”與“勇”的關系

《論語集釋》引李充說:“甘辭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陳成敗,合連縱橫者,說客之言也。淩誇之談,多方論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發為明訓,聲滿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陸行而不避虎兕者,獵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龍者,漁父之勇也。鋒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順大難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