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起名所參考的經典,多是講道德,講修養,講對國家的責任,通過起名字這樣壹個行為,把民族的價值觀普及到千家萬戶裏去,深入到孩子的心裏。
壹個孩子從小念著壹個好的名字,對他來說,是壹個很正面的作用。中國人如此重視姓名,實際上是它文化高度發達的壹種反映。
——彭林《起名的學問》
請問,怎麽稱呼您呢?您是怎麽介紹自己的名字呢?您的名字有什麽特殊的含義呢?
昨天, 馬群智 老師這麽壹問,還真把我給問住了。
怎麽說呢?“ 焦文定 ”這個名字,是我爸起的。盡管自己也覺得不夠響亮大氣,但也從來沒想過要改改,就這麽叫了四十多年。至於為什麽要給我起這麽壹個名字,他從來沒說過,我也沒說過。
每次都是這樣,別人問得緊了,自己就會來個“急中生智”: “焦”是姓兒,“文”是輩分。至於“定”嘛,和我哥的名字壹組合,就是“人定勝天”的意思 ……
然後,我就能收獲壹陣“稀稀拉拉”的掌聲,外加壹腦門兒的汗。
再然後,就可以翹著二郎腿,看看別人怎麽介紹自己了。
比如說“ 琪琂 ”,琂,美玉發出的聲音;比如說“ 語迪 ”,妙語連珠,啟迪心智;比如說單名壹個“ 雯 ”字,意思就是“花紋狀的雲彩”;比如說“ 寅伯 ”,寅是唐寅,伯是伯樂;比如說“ 力嘉 ”,有力量,美好;比如說“ 誌堅 ”,意誌堅強……
可以這麽說,自我介紹是當眾講話的基本功,很多公***場合都必須用到它。
但想要很有特色地介紹自己的名字,讓別人壹聽就記住,並能成功地對號入座,卻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
我翻了翻書,找到壹些自我介紹的方法,僅供參考。
壹、 故事法 。
很多父母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不是隨意的,而是經過了壹段時間思考。於是,這個名字就有了不平常的來歷,說出來就是壹個很生動的小故事。
例如,夏迎荷。“大家好!我叫夏迎荷。據我媽媽講,在我出生的那天,我家門前那口大池塘裏的荷花,壹夜之間就全開了,於是我媽媽就給我起了這麽壹個名字。”
二、 褒詞法 。
我們在解釋名字的時候,除非是非常生僻少見的漢字,壹般不需要寫出來,用聽眾能理解的詞語來解釋就可以了。
但請註意壹點: 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盡量選擇那些有積極意義的詞匯 。
三、 古詩法 。
就是要找到壹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唐詩或者宋詞,而其中恰好包含有自己的名字。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借助那些眾人皆知的詩句,讓別人盡快記住自己的名字。
如:李春曉,出自孟浩然《春曉》的前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四、 名言法 。
這個跟古詩法差不多,也就是找壹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言、格言來解釋自己的名字,讓自己的名字剛好藏在這句話或者這條短語之中。
例如:大家好!我叫孔習之。孔是孔子的孔。習之,就是孔子所編寫的《論語》裏面的那句話“學而時習之”的習之。
五、 名人法 。
就是用名人的名字來解釋自己的名字,以便別人更容易記住自己的名字。
這個比較簡單,但還是有幾點是必須要註意的:
1、所借用的名字,必須是婦孺皆知的大名人。不然,妳解釋了半天,別人還是聽得雲裏霧裏。
2、所借用名字的名人必須是同壹類的,這樣才會加深別人的理解,也符合人以群聚的原則。
比如,劉玲。可以這麽介紹:“大家好!我叫劉玲,劉德華的劉,林誌玲的玲。”
3、如果自己姓名中的幾個字,無法全部與名人掛鉤。那可以考慮先掛靠壹位名人,其他字組詞時就組形容詞,來形容這位名人。
比如:範磊。可以這麽介紹:“大家好!我叫範磊,範是範仲淹的範,磊是光明磊落的磊,連起來就是光明磊落的範仲淹。我老爹給我起了這麽壹個名字,希望我以後能跟範仲淹壹樣,做壹個光明磊落的人。
妳的名字,就是妳的樣子 。
妳可以理解為,它只是妳身份證上的第壹行,只是壹個比較好聽的稱呼,只是壹個可以代表妳的、容易被別人記住的符號。
但是,妳既然被冠之以此名,自然是被賦予了壹定的期盼與精神的。
妳的名字,不光寄托著家人寄托在妳身上的美好意願,也在替妳張揚著個性。
它是伴妳終生的名片,是妳在 社會 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符號,是妳所在家族傳承的標識,也是妳理想信念與美好期待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