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木蘭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壹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她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遷都洛陽之後,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壹名男子上前線。
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裏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壹起殺敵。
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原文為12年,是虛指)後凱旋回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壹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2、嶽飛
嶽飛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嶽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壹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嶽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每次作戰時,嶽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於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嶽飛還建立起壹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嶽家軍”。“嶽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
他們天壹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嶽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在壹次嶽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
當嶽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嶽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
命令嶽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嶽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嶽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壹生謹記母親的教誨。
3、文天祥
鹹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長江上遊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裏的誌士,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
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妳以烏合之眾萬余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麽差別。”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麽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壹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壹人壹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麽國家就有保障了。”
4、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臺灣又稱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是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
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
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赤嵌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沈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
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臺灣城的聯系。戰鬥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壹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只戰船壹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擊沈。
與此同時,又擊潰了臺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
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裏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治。
5、鄧世昌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壹批海軍軍官中的壹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挽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百度百科-鄧世昌
百度百科-鄭成功
百度百科-文天祥
百度百科-花木蘭
百度百科-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