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他壹生有哪些主要事跡?

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他壹生有哪些主要事跡?

孔子,生於周靈王廿年(魯襄公二十二年,黃帝紀元2146年,前551年)夏歷八月廿七(現行陽歷9月28日),出生於魯國。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國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壹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從此孔氏在鄒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為鄒邑大夫。《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家語·本姓解》當中則記載叔梁紇的元配施氏為孔紇壹連添了九個女兒,孔紇望子心切,於是續娶壹妾,雖然生了壹個兒子名為孟皮,卻腳有殘疾。所以孔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征在,生孔丘仲尼。為得子,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表示欲子心切,後果然得壹健壯之子,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但是大排行為老二,小排行,仍然為老大,也就是說,孔子是其生母的長子。

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裏,將其撫養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壹種遊戲。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6]。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7],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冉耕等。

孔子的母親在他24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第二年,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季孫氏宴請士壹級的人(饗士)。孔子前往,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陽虎訓斥並拒絕。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

在艱難困苦中,孔子發憤好學,他遍訪名師,虛心求教。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韓愈《師說》有語:“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

立於德國柏林的孔子像。碑上所刻的德文為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壹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壹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適齊

35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音樂,聞習韶樂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日又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在節財。”景公想封孔子為尼溪田,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孔子則重回魯國,聚徒講學。

初事魯國

魯定公九年,五十壹歲的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壹年以後又做司空,後以大司寇。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文功武備”,取得外交上的勝利,使齊歸還侵占魯的汶陽等地。魯定公十三年,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孔子策劃實施了“墮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希望能夠削減三桓的實力,於是先墮叔孫氏之郈,再墮季孫氏之費,然而圍攻成的攻勢最終功敗垂成。魯定公十四年攝行相事,並以“五惡”的罪名,以言論定罪,誅殺少正卯。

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鋤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造成魯定公不問朝政。這使得孔子與魯公、季桓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最終去魯適衛。

周遊列國

離開魯國以後,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壹行多次被困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