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 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越恒《勸學文》 4、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汪洙《神童詩》 5、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6、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7、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漫讀書。——《客舍喜鄭三見寄》唐·劉長卿 8、令伯支離晚讀書,豈知詞賦稱相如。
——《酬包佶郎中覽拙卷後見寄》唐·盧綸 9、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答侯少府》唐· 高適 10、讀書良有感,學劍慚非智。
——《來從竇車騎行 自朔方行作》唐·李益 11、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來任俠非。——《雜曲歌辭·緩歌行》唐·李頎 12、有才不肯學幹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雜曲歌辭·行路難二首》唐· 高適 13、身名不問十年餘,老大誰能更讀書。——《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唐·王縉 14、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劉慎虛。
2. 窮養的文言文常言道 富養德,窮養誌。
窮養,就是培養人的‘誌氣’。
我們的民族,還有‘窮養小子富養女’的說教。就是要培養男孩子的誌氣,女孩子的高雅。男孩子有誌氣,長大成人能做大事情;女孩子‘富養’,吃過,見過,用過,顯得高雅,到哪裏不受人歧視,將來長大找了婆家,也會讓婆家高看壹眼的意思。
(文言文)吾之族,有‘窮養子富養女’之說。即當養兒之誌,女子之高。男兒有誌,長成能成大事情;女‘富養’,食過,見,用過,清純高雅,如何不受人輕色,將來到了夫家,亦當令姑、婆高視也。
3. 關於“慈孝”的古文和名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首孝弟,次謹信。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要知親恩,看妳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4. 關於感恩的古文名句大全1、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感恩的名言2、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關於感恩的名言警句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5、壹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6、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壹部分。——雨果7、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8、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英國諺語9、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諺語10、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諺語11、做人就像蠟燭壹樣,有壹分熱,發壹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
——肖楚女12、生活需要壹顆感恩的心來創造,壹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13、要知父母恩,懷裏抱兒孫。
——日本諺語14、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日本諺語1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16、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日本諺語17、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中國諺語1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19、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20、壹日為師,終身為父。21、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22、知恩圖報,善莫大焉。23、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24、壹父養十子,十子養壹父。25、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2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27、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8、可憐天下父母心。2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30、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3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32、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泰戈爾33、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34、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存在於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諺語35、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壹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36、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7、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3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39、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40、感恩,是壹種美德,是壹種境界。
41、感恩,是值得妳用壹生去等待的壹次寶貴機遇。42、感恩,是值得妳用壹生去珍視的壹次愛的教育。
43、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恒回報。44、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充滿溫馨。
45、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46、感恩,是值得妳用壹生去完成的壹次世紀壯舉。
4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48、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廬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5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5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壹則以喜,壹則以懼。——《論語》5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53、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54、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壹頭小牛的叫喊。
——莎士比亞55、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56、茄子花朵朵結果實,父母話句句是真話。
——日本5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5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59、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60、母親是沒有什麽東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61、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62、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
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63、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
——英國6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65、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壹片荒漠。
——狄更斯66、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67、母愛是壹種巨大的火焰。
——(法)羅曼·羅蘭68、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69、作為壹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壹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70、壹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麽顯赫,無論他多麽有名,他都是壹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71、再沒有什麽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
——惠特曼。
5. 有關教養的文言文句子,求回答必須是中國的古籍中有關教養的文句實在是多如繁星,以下僅采摘幾句:如果感興趣我可提供文本。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壹恒字訣。勿忘勿助,得壹漸字訣。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人性中不曾缺壹物,人性上不可添壹物。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蓋壹世。 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誌意拘守壹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
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壹松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壹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壹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壹念疏忽,是錯起頭。 壹念決裂,是錯到底。
古之學者,在心上做工夫,故發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 今之學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於心,則為實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誌。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謙退,是保身第壹法。
安詳,是處事第壹法。 涵容,是待人第壹法。
灑脫,是養心第壹法。 喜來時,壹檢點。
怒來時,壹檢點。怠惰時,壹檢點。
放肆時,壹檢點。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靜能制動,沈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
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意粗性躁,壹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 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人以品為重,若有壹點卑汙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若有壹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鬥品格。
人爭求榮乎,就其求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辱;人爭恃寵乎,就其恃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賤。 丈夫之高華,只在於功名氣節。
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 阿諛取容,男子恥為妾婦之道。
本真不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諂必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處士。
平素不是好處士,則小時不是好學生。 做秀才如處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婦,要養人。 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誌必不驕。 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壹旦退休必不怨。
貴人之前莫言賤,彼將謂我求其薦。 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憐。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 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不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鳥,哀哉羞此七尺之軀! 暴同三足虎,毒比兩頭蛇,惜乎壞爾方寸之地! 到處樞僂,笑伊首何仇於天? 何親於地?終朝籌算,問爾心何輕於命?何重於財? 富兒因求宦傾資,汙吏以黷貨失職。 親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
謹家規,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 廣田宅,結姻援,爭什壹,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淡而長,求福者濃而短。 士大夫當為此生惜名,不當為此生市名。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當為壹家用財,不當為壹家傷財。
濟宗黨,廣束修,救荒歉,助義舉,此用財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聚寶玩,此傷財也。
用財者,損而盈:傷則者,滿而覆。 士大夫當為天下養身,不當為天下惜身。
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飲食,此養身也。 規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養身者,嗇而大,惜身者,膻而細。
6. 關於節約的古文名句君子以儉德辟難。
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提示《周易》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有許多地方闡述事物變化的道理。這句話就有辯證的思想。
壹方面,闡明儉樸的德行有助於防患於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為;另壹方面,在面臨危難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物質匱乏的困難時,具備儉樸的德行有助於克服危難。《周易》的作者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順與不順、通與不通之時,不順不通,就要修身養德,不能過分彰顯自己,以渡過難關。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提示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
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
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提示魯莊公命人在廟堂的柱子上塗紅漆,在椽子上雕花紋,這都是奢侈而不合禮法的事情。大夫禦孫勸諫他時,說了這句話,並指出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註入了“大惡”,不但不能取悅先人,反而是辱沒了他們。
可見,古人是從禮的規範和德的大小的高度來看待節儉,而把奢侈浪費看做壹種惡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以儉,不靡費財物,仍是值得我們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提示這是壹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勞動,社會安定,百姓和國家都會隨之富足起來。我們現在仍應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提示在先秦諸子之中,墨子以樂於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而聞名。
他痛恨統治者的驕奢淫逸、靡費財物,提倡節儉。他到處宣揚自己的觀點,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諸子中獨樹壹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處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壹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提示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
有壹個故事說,壹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壹個飯館裏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裏遭遇火災,麗樓美閣壹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板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
老板說,不用謝,這都是妳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
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提示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比較註意勤儉節約。但是對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
這是幾千年的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提示五代時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壹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他後來沈湎於音樂戲曲,寵愛伶人,不思進取,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
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蕩、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
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與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提示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
它強調要自覺保持儉樸,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商紂王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紂王的貪欲壹發,將不可遏止。
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提示這是唐朝的陸贄給皇帝上書中的話,旨在強調節。
7. 求兩篇關於讀書與養德的作文記得高爾基說過:“讀壹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交談”.就是說讀書可以使人提高修養,變得高尚.很多人喜歡讀書.可是,網絡時代的人們到底有多少時間靜下心來去認真讀書、學習呢?眾所周知,讀書學習是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的重要途徑.只有不斷地讀書、讀好書,才能從中汲取思想營養,才能有逐漸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有多遠,行動就能走多遠.人是在讀書學習中逐漸提高完善個人素質修養的,有了正確的思想基礎,就會有明確的行動方向.思想既要繼承也要發展,要與時俱進,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人要想具有廣博的知識,就要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而且要博覽群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益處很多,讀好書可以使人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可以使愚者變得睿智;可以使人變得文明豁達.讀書更能使人擺脫愚昧無知.讀書還可以使人相信科學,走向精神和物質的富裕世界.多讀書可以使人懂得行為是否合乎道理;多讀書還能使人知美醜,辯善惡.只有讀書多了,人才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多讀書,讀好書,才會有高尚的思想和行動.思想才會愈加深刻.行動才會愈加自覺.人生的定位才會愈加準確.博覽群書並善於思考的人會時刻以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做思想和行動都高度統壹的人,做具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這樣的人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先人後己,以大局為重的人;是具有高尚人生追求的人;是在利益面前讓,困難面前上的人;是置“天下”於心中的人;是不會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是寬宏大量、不以名利為追求目的的人.這樣的人會把“知恥”放在重要位置,是那些不讀書,不學習的人的鏡子,照出了境界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品德的不同.總之,要想成為壹個品德高尚的現代人、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陶冶情操;在讀書中凈化心靈;在讀書中提高精神境界;在讀書中身體力行.忙或時間少都不能成為不讀書的借口.不管多忙,都應該抽出時間去讀好書,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多了會使妳的世界壹片光明。
8. 對“篤信、養德、勵誌、博學”怎麽理解厚德、勵誌、博學、篤行 八字校訓從品德、精神、學業、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厚德”,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出自於《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勵誌”, 有誌之人立常誌,誌向專壹,時常鼓勵學生為實現人生誌向而奮鬥,註重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出自於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博學”,學識廣博,即寬厚的基礎理論、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兼納百科,專業領域遊刃有余,高質量、復合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出自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和《論語》:“君子博學於文”. “篤行”,實事求是,崇尚實幹,忠貞不渝,執著追求,身體力行,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問思辨貴在篤行.出自於《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