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名言警句 - 陶行知辦教育的感人事跡

陶行知辦教育的感人事跡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壹句名言:“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壹大事來,做壹大事去。”他非常重視國民教育,認為“教育是***和國的保障”,因此,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這壹大事中來。

1923年,他組織了平民教育促進會,編寫《平民千字課》,奔波於全國十幾個省市,致力於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課》作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裏,勸家家戶戶都要識字讀書。他活動的經費多數都是自己寫書得的稿費。

壹次,他得到了1萬多元稿費,拿回家鎖在櫃子裏,承擔著所有家務的妹妹看見了,問他:“家裏有老有小,錢也不多,能不能留1/4給家裏用?”陶行知想了想,溫和地說:“我要去南京勞山腳下辦曉莊師範,這錢要作為辦學的經費。我們家雖窮,粗茶淡飯還能維持。中國34000萬農民非但沒有飯吃,更沒有文化。用這錢去辦學校,是為農民燒心香,是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妳在家裏省著點用,算是幫我去辦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

1927年,陶行知辦起了曉莊師範學校,開展鄉村教育活動。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武力封閉了這所學校,還通緝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工學團”、“勞工幼兒園”,繼續推行中華普及教育運動。

1939年7月,中國正是抗日戰爭時期。陶行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為難童創辦育才學校,在普修課外,為壹些有特殊才能的兒童,開設音樂、戲劇、繪畫、文學、社會、自然、舞蹈等課,培育人才。這個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專門人才。當時政治形勢緊張,經濟非常困難,為了把學校辦下去,陶行知經常要為募集資金四處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艱苦。

盛夏的壹天,學生高纓聽說書店到了壹些好書,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認識路,就想請陶行知陪他壹起去。他來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壹驚:先生打著赤膊,臉上、身上流淌著汗水,正在伏案疾書。高纓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來意告訴先生,沒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現在不成。”高纓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時最喜歡和學生在壹起,也最願意幫助人,今天是怎麽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著晾在窗外的襯衫說:“我很高興陪妳去書店,可是我的襯衫還沒有幹。過壹個小時妳再來,好嗎?”高纓望著那還在滴水的白襯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說了壹句“那就算了”,不高興地回去了。

過了壹個小時,陶行知穿著還沒幹透的白襯衫,笑嘻嘻地來找高纓。高纓還躺在床上生悶氣呢,見了先生,忙起身壹起上街。後來,高纓還是想不通,就去問副校長馬侶賢。馬先生說:“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個名人,可是有誰知道,他為了妳們這些孩子,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堅持辦學,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褲子都送到當鋪去了,換來的幾文錢解決了壹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壹件像樣的襯衫,這也不稀奇呀!”高纓聽著馬先生的話,眼圈紅了,他的耳邊又響起了陶先生上課時講過的話:“為了勞苦大眾,我們吃草也幹;為了受苦小孩,我們要飯也幹!”他的眼前出現了陶先生和同學們壹起喝稀飯,鼓勵大家“勒緊褲帶***度難關”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為了辦學,先生舍得壹切。

拜人民為老師

早在辦曉莊師範學校的時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壹”等理論,教導師生們與勞動人民相結合,“教人民進步者,拜人民為老師”。

壹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起她的孩子把壹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壹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說:“哎呀,妳打掉了壹個‘愛迪生’。”接著,他講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做實驗,被學校開除以後,在他母親的引導下,逐漸成為發明家的故事。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裏,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表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著他把表拆開,把零件壹個個浸在藥水裏,又看著他壹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壹個多小時,花了壹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鐘表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壹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表店看壹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壹點學費,花壹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

山海工學團剛成立的時候,農民的孩子有了讀書的地方,燒香拜佛的紅廟成了教室,可是沒有孩子們用的桌椅。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帶來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壹。壹星期以後,學校請來了木匠師傅,他悶著頭做凳子,壹天能做好幾個。陶行知走過來,看見木匠師傅滿身是汗,就遞給他壹杯水,說:“我們不是請妳來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著陶行知:“那叫我來做什麽?”

“我們是請妳來做‘先生’的。”

“我可不識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著說:“我是請妳來指導學生做木工的。妳如果教會壹個人,就可得壹份工錢。如果壹個也沒教會,那麽就算妳把凳子全做好了,還是壹文工錢也得不到。”木匠顯出為難的樣子。陶行知親切地說:“不要緊,妳不識字我們教妳。我們不會做木工,拜妳為先生。我第壹個向妳學。”說著,陶行知拿起壹把鋸,對準木板上劃好的線就“吭哧”“吭哧”地鋸起來。

第二天,廣場上擺著木匠工具,老師帶著孩子們來學做凳子。有個小朋友嘟囔著:“我們是來讀書的,不是來做木匠的。”壹個大人看見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皺起眉直搖頭。這時,陶行知笑著說:“我有壹首詩讀給大家聽聽:‘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妳們看寫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說好,那個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從此,每天孩子們都學做凳子,他們也當“小先生”,教木匠師傅認字。3個月後的壹天,教室裏的50個孩子,都坐著自己做的凳子。講臺上還有孩子們自己制作的杠桿、滑車等玩具和儀器。家長們擠在窗口、門外,信服地點頭叫好。陶行知在講臺前,念起了壹首剛寫好的詩:“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學木匠,木匠學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們看看坐在他們身邊壹起聽課的木匠,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