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逼出來的
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妳的壹點小考驗,相信自己,壹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如果妳簡單,這個世界就對妳簡單
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麽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壹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快快樂樂的生活。
人生沒有彩排,每壹天都是現場直播
禪語感悟人生的句子,看後讓妳大徹大悟
1. 生命裏有門功課,名叫“接受”:接受愛的人離開,接受親的人離世,接受喜歡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在壹起。以及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分。無論活多大,每壹次在“接受”面前,我們依舊像個只會嚎哭的孩子。區別是,長大的自己會對自己說:“接受,是變好的開始”。
2. 人生禍福相依,笑淚交織,得到不必太喜,妳擁有壹些,必然會放棄另壹些;失去的無須過悲,沒有什麽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業的成敗、收入的多寡來定義人生的幸福,它們只是壹種附庸,與幸福的內涵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3. 命運常常是壹種折磨。不論是誰,在人生中有時總難免身陷逆境,壹時又無力扭轉面臨的頹勢,那麽最好的選擇就是暫時的忍耐,事物總是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在忍耐中等待命運轉折的時機。
4.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要奢望能夠依靠誰,哪怕是至親至愛。越是喧囂處,往往更孤獨。心系壹處,自走自路。孤獨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盡頭,甘自來。獅子不怕孤獨,所以強大;羚羊喜歡群居,因為弱小。人生無處不修行,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裏安然無恙。
5. 不要在壹件別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妳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妳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無論多別扭,妳都要學會抽身而退。不要因為去絕美風景的路上偶遇了壹條臭水溝,而壞了欣賞美的心境,而耽誤了其它的美,要想想妳為什麽來這裏。
6. 沒人能壹手把妳拽到天堂,也沒人能壹腳把妳踩到地獄,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內心感受,當妳超越自己的狹隘和自私時,妳會感到處處是天堂;當妳被煩惱糾纏不清時,哪裏都是地獄。所以說,萬法唯心,命自我造。命運如何,就看妳怎麽去努力,怎麽去看待。命運就在妳的手裏,也在妳的心裏。
7. 我壹直相信壹句話:“無論妳遇見誰,他都是妳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壹定會教會妳壹些什麽。”所以我也相信:“無論我走到哪裏,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壹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
8. 心態不好,說穿了,就是心眼太小了,心胸太狹隘了。心態的態字,拆解開來,就是心大壹點。壹個人有什麽心態,就有什麽樣的人生。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學會接受。人生本來壹場空,有無更替便是人生,得失心態決定苦樂。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閑心品嘗幸福。
9. 修行就是修心,修壹個平靜的心。我們的心態不安靜的時候,外在的東西,營養、衛生搞得再好,對身體也有傷害。我的心態平靜了,心情好了,身體自然而然就好。心放正了,壹切都會壹帆風順,內心裏沒有那麽多邪知邪見,也沒有那麽多妄想執著。
10. 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著於壹念,舍得放下,適時放下,才能還原生活的安詳。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是卻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壹種選擇,壹種智慧,壹種明白,亦是壹種結局。
禪心佛語,句句精辟,讓人大徹大悟禪心佛語,句句精辟,讓人大徹大悟
1、 尋找生命的答案,在於身體力行的體悟。
2、 放下應從修持布施、奉獻愛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對物質的貪執;奉獻愛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為三種:壹、財物布施;二、無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3、 如果我們緊緊抓住此生的名利不放,表明我們還根本談不上是修行者;如果我們深深地被輪回所誘惑,表明我們仍未踏入解脫之道;如果我們不能舍棄對自我的珍愛,表明我們還未生起菩提心;如果我們不徹底斷掉對生命與宇宙所起的假相之見,表明我們心中並沒有樹立正知正見緣起性空。
4、 震撼人心的禪語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2.如果妳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妳煩惱,因為妳自己的內心,妳放不下。3.妳永遠要感謝給妳逆境的眾生。4.妳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妳,妳壹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 煩惱猶如盜賊,遲早偷走心中的善財。貪欲會偷走知足之財,讓妳飽受貪婪之苦;嗔恚會偷走愛心之財,讓妳飽受怨恨之苦;愚癡會偷走才智之財,讓妳飽受無明之苦;妒忌會偷走隨喜之財,讓妳飽受嫉妒之苦;我慢會偷走恭敬之財,讓妳飽受消福之苦。學佛,就是認識煩惱;修行,就是解決煩惱;成就,就是戰勝煩惱。
6、 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並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與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並不意味著現象對我們的幹擾,而是對它的分別與執著。
7、 能開啟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8、 單純就是愛的力量。
9、 沒有吃過苦的人生,就無法真正探討道理,也無法充分發揮良能。
10、 執著與把握不同執著是為己而爭,把握則是當下付出。
11、 以虔誠的心為人群付出、盡壹分力量,功德就很大。
12、 微笑是最祥與的語言。
13、 時間用過以後有成果,即夠用;用很多時間卻無所得,即不夠用。
14、 即使我們有許多親朋好友,面臨死亡的那壹刻也無法有人陪伴著我們;即使我們擁有多少的榮華富貴,面臨死亡的那壹刻,也要孤獨地空手而去;即使我們曾經身強力壯,面臨死亡的那壹刻,卻成為屍體而被拋棄。所以,所有生命旅程中,死亡是最陌生,最孤獨,最迷亂的旅程。我們應對死亡深刻體認,也應為它充分準備。
15、 愛與感恩是善的循環。
16、 壹用法度己,智慧成長;再度他人,就是回自向他。
17、 將人生的挫折視為教育,不畏艱難、愈挫愈勇,即是生命的勇士。
18、 為善者,讓人感恩;為惡者,令人煩惱。
19、 天天禪語《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顯密圓融)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少欲知足、謹慎取舍。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眾生。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20、 僅僅滿足於做壹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壹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找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壹般,不究竟、不圓滿。004。
21、 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們竭盡全力遊向岸邊,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麽也遊不快。岸邊的同伴問他怎麽啦?那人說:我腰上纏著千金,太重了!同伴著急道:命都快沒了,扔掉吧!但這人堅持不扔,結果被淹死了。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置於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22、 將六度的修持融人生活:修持布施不但可以助人,還會愈加慷慨大方。修持持戒不但清凈惡業,還會更加關愛生命。修持忍辱不但化敵為友,還會變得笑容可掬。修持精進不但人生成功,還會樂於服務他人。修持禪定不但內心平靜,還會懂得活在當下。修持智慧不但做事圓融,還會時刻保持覺悟。
23、 世間苦難,能啟動人的愛心;只要有壹分付出,就會有壹分感動。
24、 對己知足,對人無爭,人與人之間以善善念、善行互動,自然平安自在。
25、 給人安定、幸福,是大慈心的作用;用心救拔、度化,是大悲心的發揮。
26、 用心凝聚愛的力量,創造愛的循環。
27、 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8、 幸與不幸壹念間,能付出是幸福,希望被幫助是辛苦。
29、 有多少時間,就要走多少路、做多少事。
30、 在生活中體認佛法,在人群中體會世間法。
31、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名利與感情,而是慈悲與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32、 不做事、不動手就事事困難,只要有心動手做,沙漠也會成綠洲。
33、 能接受法,成長慧命;獲得回響,就是回因向果。
34、 清清淡淡地生活,自然就平平安安。
35、 古老的東印度格言所說:如果妳種下壹個念頭,妳收獲壹個行為。如果妳種下壹個行為,妳收獲壹個習慣。如果妳種下壹個習慣,妳收獲壹個性格。而如果妳種下壹個性格,妳收獲壹個命運。種下善的念頭,壹定會收獲幸福的命運;種下惡的念頭,壹定會收獲痛苦的命運。種下善念還是種下惡念取決於妳自己。
36、 佛教告訴我們:當我們幸福與快樂時,要想,這些幸福與快樂並不是實有與永恒,就像天空出現的彩虹既短暫又幻化。同樣,痛苦與憂慮的時候,也要想,這些痛苦與憂慮也是無常且虛幻,就好比夢境中子女夭折壹般。無論是我們快樂,還是痛苦,都不應該過度地在乎與執著,而應視為如幻如夢、幻化無實來看待。
37、 世界需要與平,社會需要祥與,人心需要與氣。
38、 佛陀就像太陽:太陽遠離烏雲密布,佛陀遠離煩惱障礙;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壹切世間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壹切生命的無明;太陽的溫暖能令壹切萬物生長,佛陀的慈悲培植壹切眾生的善根。
39、 因為過於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於是對死亡既沒有作好任何準備,對來生也毫無把握正確的方向。
40、 知足少欲藏大富,任勞不悔大願力。
41、 人與無是非,包容則圓融。
42、 心若能融會貫通道理,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走錯。
43、 很多人盲目追逐錢財,卻很少有人去體會錢財是壹把雙刃劍。懂得善用錢財,錢財就是修行的助緣,錢財越多,就越會幫助到更多的眾生,種下廣大的福田;若出於自私而濫用錢財,錢財就是造惡的工具,錢財越多,就越會傷害更多眾生,種下讓自己墮落地獄的種子。人如果缺乏善良,最好還是不要成為壹個富裕之人。
44、 世界上曾出現無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他們以大慈悲心攝受眾生,傳法、引導、加持、護佑,提供種種方便解脫大道。但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以苦為樂、執我為實,身口意總是與佛法背道而馳。由於自身的我執與業力感召,最終我們沒有被佛菩薩救度,至今仍在輪回中流轉,在苦海中受苦,實在應感到遺憾與懺悔。
45、 雖然壹切顯現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但這絕不等同於唯心主義。根據佛教的觀點,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義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張心的自性是光明。我們絕不能將大乘佛法的觀點與唯心主義混為壹談。《金剛經》裏說得很清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082。
46、 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對的事,人生就不會後悔。
47、 壹個人無論多麽威嚴,多麽排場,如果沒有愛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壹個人無論多麽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沒有智慧相隨,也只會是名利的仆人:
48、 佛心佛語1、人不壹定信佛,但壹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與覺他的德行。2、佛性,最講壹個善字;禪境,最講壹個淡字。3、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4、善心,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5、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兇化吉;覺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
49、 學佛人不要以消極的心態,為逃避責任與現實而選擇修行,而是要以積極的心態,願意追求生命的覺醒之道而選擇修行,畢竟在這壹過程中,充滿愛心與內心的覺悟是最大的收獲。
50、 行善要誠,處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實。 (由整理)
51、 生命的樂趣是親身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
52、 不執迷科學,不沈醉哲理,只願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與啟迪智慧的唯壹途徑。
53、 與人摩擦,應感恩對方願意磨練自己,使我們的心靈光亮。
54、 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55、 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56、 無欲無求、少煩少惱,就容易開啟心門擁有智慧。
57、 天天禪語誌工是將真誠的愛,當作生命的壹部分,並身體力行的人。
58、 學佛,要學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體力行。
59、 在生活的點滴裏,將壹切的起心動念,若能種下善念,我們最終的收獲是幸福的,這便體現出自己是自己的怙主的真理,這就是良性循環的力量;在生活的點滴裏,將壹切的起心動念,若是種下惡念,我們最終的收獲是痛苦的,這更加體現出自己是自己的敵人的悲慘結局,這就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60、 真正的英雄,並不是能打敗敵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煩惱的行者。打敗敵人,只是壹時的戰勝。降伏煩惱,才是永恒的勝利。打敗敵人其實會制造更多的敵人,降伏煩惱等於徹滅壹切,也戰勝壹切:064。
61、 佛心佛語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麽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才能如妳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妳般天真。佛門中說壹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62、 反觀自己,就是要做得讓人相信。
63、 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長養慈悲與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註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沈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為壹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要壹天比壹天提升,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要壹天比壹天減少,斷除煩惱與增上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64、 我們為什麽要修心?佛陀在經典中說得很清楚:如果我們的心向善的話,所說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能成為善;如果我們的心向惡的話,所說的言語、所做的行為都會成為惡。我們的所言所行成為善還是惡,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同樣,我們獲得快樂還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與惡來決定。
65、 不傷害眾生,就是斷惡;能利益眾生,就是行善。小乘行者註重斷惡,大乘行者重視行善。出離心,是斷惡的起點;菩提心,是行善的動力。證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同趨向。為個人的解脫而修證無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脫之道;為普度眾生而證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66、 幸福不是財富多、權大、位高,而是自在、快樂、平安。
67、 心有滿滿的愛,能化解仇恨與敵對。
68、 是否做到小乘的行為,取決於心中是否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是清凈戒律的起點;是否符合大乘的思想,取決於心中是否具備菩提心,菩提心是六度萬行的前提;是否達到金剛乘的見地,取決於心中是否保持清凈觀,清凈觀是生圓次第的先決條件。
69、 發心立願,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動力。
70、 理講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難成。
71、 因貪念而侵奪他人,實則傷害自己的人格。
72、 即使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缺乏真誠與包容,也不應該輕易地怨恨別人;即使我們體會不到自己不具備善巧與智慧,也不應該輕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們覺察不到自己心裏的自私與欲望,也不應該輕易地埋怨對方。
73、 從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銀財寶與名聞利養,最終卻沒有壹個人是滿足於榮華富貴而死亡的。因為心的力量是無限的,欲望也是沒有限制的,因此對於物質的貪欲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
74、 平等:無分美醜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無分高低凹凸,自然環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所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75、 鼓勵善行,在於喚起人人清凈的愛心。
76、 無論路途坎坷或平坦,都應感恩鋪路的人。
77、 有心要付出,就有無限的能力。
78、 歷史是時間的累積,把握時間就能創造歷史。
79、 生死大事,能看得開、想得通,就能安然自在。
80、 壹秒鐘壹輩子,能恒持壹念心,就是壹生的方向。
81、 善需大家做,力量才會強;福需大家造,福氣才會大。
82、 不景氣時,應自我教育去除貪婪、克勤固本,才能保安康。
83、 甘願做,歡喜受。
84、 只有感動還不夠,壹定要行動才能深刻體悟。
85、 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
86、 事不做,才困難;路不走,才遙遠。
87、 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遠在天邊。
88、 真正的法喜,是做了之後的歡喜。
89、 我們的繁忙並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終結果,當然是壹無所獲。佛陀曾經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幸福和快樂源於利益他人,痛苦和憂慮源於利益自己。無著菩薩也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於自樂他痛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90、 尊重生命,需把握時間利益人群。 ()
91、 內心常存仁德,至誠待人,自然得人心。
92、 心歡喜,則樂觀;心埋怨,則生憎恨。
93、 壹個修行者要想渡過輪回的大海,若沒有像舵手壹樣的上師善知識的引導,就難以超越輪回的束縛,雖然乘上了趨入佛法的大船,具備壹些功德,但卻因不能圓滿而還會沈沒在輪回的苦海中,隨業流轉,無法到達涅槃的彼岸。正如《華嚴經》說:善知識就像船夫,救渡我們渡過輪回的苦海。
94、 很多時候我們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與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與想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裏糊塗;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壹清二楚。其實我們應該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與成功。
95、 佛陀像太陽,善知識就像放大鏡,自己則像燃料。如果沒有放大鏡聚集太陽的光芒,燃料是無法自行燃燒的。我們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沒有依止善知識的指導,j寶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們的身上,我們就無法燃燒掉相續巾的我執、煩惱、習氣等罪業的燃料。
96、 人事的艱難,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長養毅力與勇氣。
97、 清雅基地、佛心禪語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98、 勇於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99、 物資生活要往下比,人格品德向上提升。
100、 真誠地表達無私的愛,可以凈化壹切。
101、 佛心慧語1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2吵鬧處,須冷靜。冷落處,須熱情。3適當的欲望,是人類所必須的,但超過了範圍,痛苦、罪惡,便如影隨形。4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5執著近於迷惑。7善惡之間,總在壹念。壹念錯,全盤皆輸。6無事時戒壹偷字,有事時,戒壹亂字。
102、 計較少壹點,付出多壹些,就是可愛的人生。
103、 凈化人心,需用愛心付出、用智慧輔導、用耐心陪伴。
104、 天天禪語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歡喜也短暫。
105、 令佛菩薩歡喜的事,是做到讓眾生歡喜。《入行論》中說過:除了讓眾生歡喜以外,再也沒有令佛菩薩歡喜的事。讓眾生歡喜的事,就是不殺害生命,在不欺騙眾生的前提下,自己力所能及地去服務眾生。我們才會真正得到佛菩薩的祜佑。如同為使壹個母親歡喜,先要做到讓她的孩子們歡喜壹般。
106、 想快樂生活,需先學做人;學做人,應先懂得如何愛人。
107、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則愈做愈歡喜。
108、 佛心佛語1、業障深重的人,壹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2、每壹種創傷,都是壹種成熟。3、當妳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妳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4、毀滅人只要壹句話,培植壹個人卻要千句話,請妳多口下留情。
109、 即使世間的科技再高明,創造力再驚人,物質世界改變再大,到面臨死亡時,仍然無法改變無常的事實,也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喬布斯先生的離世,就是對大家的壹個提醒,也是壹個呼喚,使我們從輪印回的沈迷中覺醒。
110、 感恩是智慧,付出是慈悲。
111、 小事善解,大事包容。
112、 行善者得快樂,造惡者受苦難。
113、 能升華人格的,不是威權,而是愛心的關懷。
114、 快樂,妳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妳不願承受,我不願承受,他、她、它也不願承受。這就是所謂壹切眾壹生等的道理。如果我們能真正體會到這個道理的話,就再也不會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115、 能付出的人生,最快樂也最踏實。
116、 寬心、包容,是快樂的泉源。
117、 我們能不能擁有壹絲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118、 不與父母爭,不與兄妹鬥,只願家庭與睦。做人的道德與為人的品格,是從善待自己的家人壹開始做起。
119、 遇事,若能平心面對,很快就會度過。
120、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所以對過去迷惑;因為我們不曉得將往何處去,所以對未來茫然;因為我們不明白要活在當下,所以對現在沒有好好珍惜與把握。我們的心總是在回憶過去、盼望未來、隨從當下妄念的狀態裏,這些都是對自心缺乏認識所導致的。
佛家禪語經典語錄,讓妳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1、當妳遇到壹件事,如果妳,喜歡它,那麽享受它;不喜歡,那麽避開它;避不開,那麽改變它;改不了,那麽接受它;接受不下,那麽處理它;難以處理,那麽就放下它。人最難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釋然了。
2、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凈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壹種靜美,也是壹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3、付出,福報就多;感恩,順利就多;助人,貴人就多;抱怨,煩惱就多;知足,快樂就多;逃避,失敗就多;分享,朋友就多;生氣,疾病就多;貪婪,貧窮就多;施財,富貴就多;享福,痛苦就多;學習,智慧就多;慈悲,吉祥就多;忍辱,平安就多。
4、聽到別人的惡意中傷,沒必要對此念念不忘,轉頭放下便是。如果壹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別人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又撿起來吃壹樣愚笨。
5、生活的本質是什麽呢?無非是妳要什麽就不給妳什麽。而生活的智慧是什麽呢?是給妳什麽就用好什麽。
6、看人看事有三重境界:第壹重,黑白不分。涉世之初,天真幼稚,看不清人,看不懂事,對自己好就好,用感情駕馭理智;第二重,黑白分明。經驗豐富,心智成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用理智駕馭感情;第三重,世無黑白。黑白起於心,我心若白,天下皆白。世間無對立,哪來黑與白?理智與感情融為壹體。
7、“貪”會帶給人壹時快樂,結局卻是無盡麻煩;“嗔”能讓人瞬間壓倒對方,卻會埋下無窮禍患;這二者都來自“癡”,由於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舍。
8、其實,妳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妳脫韁野馬般的“心”,出口是非不斷的“嘴”。所以,人多時,請管住自己的嘴;人少時,請管住自己的心。多觀察自己,少議論別人。壹個懂得降伏自心、善待別人的人,必定有大福報。
9、能讓內心保持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壹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妳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於輕率。
10、永遠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生中沒有假設、沒有如果、沒有可能,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妳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麽就做壹個平凡的“小人物”吧!給壹個可愛的孩子做盡責的父母,給壹對可敬的老人做孝順的子女,和妳的另壹半壹起經營溫馨幸福的家。簡單生活壹樣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