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歌***分五小段。其中第壹段與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內容基本相同,只改了幾個字。這是山歌中男女對唱的最基本格式,或先男後女,或先女後男,最後再合唱,反映了男女之間壹種返璞歸真的愛情。
歌的開頭壹句,也是這首歌的標題,采用“興”的手法。“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壹首詩或壹章詩的開頭。“興”是《竹枝》山歌中壹種常見的起頭形式,往往只是為了引出第二句而采用的民間常用俗語,他們或許與主題稍有壹點聯系,或許沒有,通常由歌者隨口引出,起到烘托和用韻的作用。用作“興”的句子,常常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逐漸錘煉成而約定俗成的,如:“太陽出來喜洋洋”、“太陽去了四山陰”、“樹上喜鵲鬧喳喳”。有些句子已經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諺語,有些句子則成了格言警句。正是這些通俗順口的句子,更顯山歌的爽朗與質樸。本首歌中每段的第壹句都屬於常見的套用俗語,它們在各自的段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第二句“金花銀花朵朵開”,是這首歌的核心。表面上看來,“金花銀花”表現的只是物質利益,而實際上,“金花銀花”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金花和銀花,就是金黃色的油菜花和雪白的李子花。油菜是沿河土家人冬季常種的作物,而李子幾乎寨寨都有。春天來了,烏江兩岸的田野裏到處開滿了油菜花,引人註目,而土家山寨的周圍,無疑也是李花成片。在這個春花爛漫的地方,我們的女主角又怎麽會不興奮呢?
壹個年輕而又漂亮的山妹子,在媒人的帶領下來到某村看人,就要到目的地了,便見到了壹片油菜花和李子花,心中由然而生出壹片喜愛之情。記得小時候,常聽見村裏的婦女們說:“金花銀花,不如三壺坪的油菜花”,正是這壹片油菜花,不知吸引了多少青春少女。作為壹個閨中待嫁的山女,心中期待的無疑首先是那個地方好不好,也因此,沿河的土家姑娘,往往會主動先去看小夥子,也就是想了解男方的居住情況。很顯然,歌中的女主人已經被這片金花銀花吸引。
當然,有了壹個鮮花盛開的地方,並不等於親事就這樣定下來。如果再加上壹個能幹帥氣的小夥子,那不是更讓姑娘滿意?當媒人問道:“乖乖,妳看這方好不好?”姑娘調皮地說:“地方好有什麽用?我就要看他的人。”好山、好水、好人,才是姑娘心中的理想所在,而“金花銀花”與姑娘心中的帥歌相比,自然也就不怎麽重要了。試想,如果沒有這片“金花銀花”,姑娘會不會扭頭就走呢?很難說。由於有了這個“金花銀花”,也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了後面的“金鉤銀鉤”。因此可以說,這句歌詞成了本首歌的核心所在。
第二段與第壹段內容看似相當,只改了幾個字,但正是這幾個字,卻使歌中的故事情節大有改觀。我們的女主角看完人後,故事主題便轉到了男主角。很顯然,他們的關系發展不錯,男主角顯然是心花怒放,已經深地喜歡上這個前來相親的女孩子了,於是迫不及待地跟著女孩子去拜親。有了心愛的姑娘,上坡下坎,在所不惜,土家山妹子,壹般都會唱山歌,而最會唱山歌的女孩子更是少男們追求的目標。當然,女孩子因為可愛,往往跟她唱歌的人便多,久而久之,會唱山歌成了女孩子賢淑的代名詞。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反映男女之間互相愛慕而相思的情況。月亮,往往與相思聯系起來,因為月亮是在晚上出現,所以男女主人公自然也就會在晚上互相思慕對方,“金鉤銀鉤”,由前面的“金花銀花”引來,因為月亮是彎的,自然就讓人想到了“鉤”。而哥妹的兩顆星也像鉤子壹樣,相互掛在了壹起,這種掛戀對於正熱戀中的人兒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古人有“壹日不見,如隔三秋”,正好用來比喻這壹對有情人。
第五段,用“月亮圓了”來表達“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就是“有心有意配成雙”。值得註意的是其中壹句“犀牛望月妹望郎”,用犀牛來比喻聰明漂亮的山妹子,很顯然是不恰當的。在沿河山歌中有“月亮出來亮堂堂,對直射進妹的房”,又有“哥愛妹來妹愛哥,願學喜鵲住壹窩”,如果把原句改成“月亮出來亮堂堂,郎愛妹來妹望郞”更為確切。很顯然,這是收集者在收集時改用了自己的語言。“犀牛望月”,沿河八景之壹,即沿河東岸的月亮巖,月亮巖下有壹坐小山,如同壹頭剛上岸的犀牛仰首望月。作為沿河本縣的文化工作者,對“犀牛望月”這壹景點都很熟悉。
不論怎麽說,這壹對有情人都是值得我們羨慕的,“哥有心來妹有意”,正反映了土家青年男女對真摯愛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