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關於《天凈沙·秋思》的壹些問題,急求。。。

關於《天凈沙·秋思》的壹些問題,急求。。。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壹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壹、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壹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壹幅畫***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壹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壹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壹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雕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壹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壹種淒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壹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壹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仿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壹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沈沈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沈,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壹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壹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淒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壹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壹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沈,但卻反映了當時沈悶的時代氣氛,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另壹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壹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壹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壹個風塵仆仆的遊子,騎著壹匹瘦馬,迎著壹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壹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麽飄泊到這裏?他究竟要到哪裏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壹字壹詞,壹字壹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幹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壹個統壹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壹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壹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壹派灰暗,壹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壹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壹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壹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誌。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淒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淒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淒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壹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壹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同是夕陽——《天凈沙?秋思》擴寫

已經是進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來時的路,彎彎曲曲的腳印已被風沙掩埋;翹首前方,與天相接的漫漫塵土,讓我早已疲憊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土地仿佛火燒壹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現在,她壹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溫柔了,甚至變得有些可愛了。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地跳躍著,舞蹈著。壹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像壹只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們,撫摸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燒傷的傷口。

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夕陽嗎?往日溫馨的畫面又湧上腦海:我們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門前便是壹座小巧的石橋。每天,聽著潺潺的流水哼著歌兒,再用心去感受它與石橋的竊竊私語。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和哥哥姐姐們壹塊兒去看斜陽,看她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後,壹抹壹抹的余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最後看她離開,留下壹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無情的戰爭把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擊得體無完膚。壹年的時間,我從家裏最受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壹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只能選擇逃亡。陪著我的,也只有這匹日漸消瘦的馬兒。

也就從那時起,夕陽在我的眼中,只是掛在枯敗枝藤纏繞的、醜陋的烏鴉棲息的壹棵老樹壹輪,讓我心傷。

壹切就像壹場夢啊!馬兒嘶鳴了壹聲,我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夕陽又變成了壹只火紅卻玲瓏剔透的玉盤,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壹張美麗的嘴唇,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的卻是淒涼的西風樂章。

唉,望天涯,望斷了天涯!

————————————————————————————————

這是壹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

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麽為什麽流浪遠方……

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采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采的人間。路邊有壹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壹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沈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裏的水幹得差不多了,余留的壹點兒也在無聲的掙紮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裏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橋更老得像壹個老態龍鐘的百歲老人,經不起歲月的踐踏了。只有那彎彎曲曲的古道,邁著沈重的步子,強打著精神通向遠方。

離家已經多久,他記不清了,歸家還有多遠,他不知道。他只感覺自己好像已經在這條古道上行走了壹千年壹萬年。西風已經寒人,他又打了壹個冷戰。馬在他身下瑟瑟地發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來。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風又起了,他感覺到鬢邊的發絲猖狂地飛舞著,他突然心酸起來:羈旅漂泊之人,不敢對鏡啊!鏡中又該有多少白發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這黃塵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裏,走在現實歷史間。青春有多遠?家鄉有多遠?理想又有多遠?不去想吧,不去求吧。壹天又要過去了,古道不盡,愁思不盡啊!在風中,在越來越昏暗淒冷的黃昏中,有壹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故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點評:馬致遠的原作是壹幅筆墨淺淡的山水畫,筆墨有限而情思無限。我很佩服姚未來同學啊,他用心走了進去,他感受著壹顆滄桑沈重的心,用真切的***鳴和豐富的想象作為色彩去填補了原曲中那些意永不能盡的空白。這份習作中,最美是擬人,最美是心情。無論是夕陽的無精打采的臉,還是強打精神的古道,無論是晃晃悠悠的心還是不敢對鏡的臉,都是來自於對原文的細心真心的體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