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區張堰鎮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後改名換姓為白蕉。別署雲間居士、濟廬復生、復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出身於書香門第,曾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委員兼秘書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師。
千濤躍江千疊山,晴煙籠山山吐煙。與君拄笏聊騁望,但見壹氣長蒼然。
細看雲腰出矮屋,復有木末奔寒泉。漁網迎陽罥小港,布帆吹籟彌平川。
王家禁臠得此景,骨格迥出荊關前。胸中八九小雲夢,筆底萬頃滄浪天。
眉山學士高興發,秀句欲奪春江妍。以茲不愛玉堂美,去買陽羨山中田。
此圖此歌有神護,小住人間四百年。摩挲絹素開黯淡,飛舞醉墨藏便娟。
臥遊齋頭壹展看,恍若身對湘巫眠。鼎湖髯掛都尉去,學士亦作芙蓉城內仙。
鄒陽後身薄自曉,舍我誰結三生緣。
我如謝公好名山,開卷著我千巖萬壑間。亂煙遙峰出縹緲,怪石翠樹相回環。
忽然山破飛瀑落,皎如仙人玉帶垂雲端。喧豗欲撼溪谷動,使我毛發森青寒。
不知其間有何徑,但見荷擔兩兩相追攀。浮屠崔嵬蒼壁頂,佛屋隱映長松關。
下通窈窕知何處,想見小溪穿石去。沙邊汲叟犬相隨,橋上行人驢半度。
林空路斷孤舟橫,
******************
白蕉的書法明快清新、淡凈古雅,而又不顯孱弱單薄。非常鮮活地展現了晉韻及唐法。從明清到現代,許多“大家”象巨人壹樣在地面上高視闊步,但在晉韻、唐法這兩座大山前表現出來的依然是迷茫、徘徊乃至顧此失彼,而白蕉則在晴朗的天空下信步於這兩座山的峰顛。至於白蕉先生是如何做到這壹點的,是眼界高、取法高、用功勤、個人天分與悟性的多方面統壹?恒、興、靜為白蕉提出的學習書法過程中須做到的三境,是開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壹個學書者的良方。白蕉自稱詩第壹,書第二,畫第三,傳統文藝修養相當全面。白蕉)書法逼二王,白蕉諸藝,以書法最高,壹般判定:他主要在魏晉唐宋間用功,尤其致力於晉人,但根據資料看,他晚年還受到日人藤原行成的影響。從其代表作《自書詩卷》看,他的書法,的確是得到了晉人的神髓。二十世紀帖學陣營的代表書家,沈尹默長在風格多樣,吳玉如長在跌宕奔放,白蕉則長在蕭散灑脫。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沈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鑒湖之風,澄澈明凈。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臺,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這是十分有見地的。白蕉書法,從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經歷了“楷書—行書—行草—草書”的過程,早期多為楷書和字字獨立的行書,越往後,草書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純粹的草書作品。而且,他的書法壹步壹個腳印,也是“暮年方妙”,到了1961年後,才達於顛峰,令人不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