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摘自《齊如山回憶錄》,中國戲劇出版社,齊如山著)
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學問學問,多學多問。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山高勤為徑,藝海苦作舟。不經壹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在人前奪萃,必須人後受罪。演員四字訣:學(模仿)、會(功夫到手)、通(融會貫通)、化(再創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功夫練到家,上臺不怯場。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陽腔)、東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識才善教人出眾,盲目授徒貽誤人。園丁血汗育蓓蕾,賞花須謝育花人。集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白石語)。臺上講戲格,臺下講人格。救場如救火。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臺上壹聲啼,臺下千人淚;臺上壹聲笑,臺下萬人歡。會看戲的看門道,不會看戲看熱鬧。寓莊於諧,寓教於樂,寓理於情。
氣乃聲之源,氣為音之帥。壹偷氣,二換氣,三運氣,四噴氣。大換氣,小偷氣,不蠻喊,留余地。氣粗則音浮,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上丹田(頭腔、鼻竇上兩眉之間)發聲***鳴點,中丹田(肚臍、上腹部、橫隔膜)氣息支持點,下丹田(肚臍下三指小腹)提氣發力點。聲腔三要素:吐字、行腔、氣口。
擒字如擒兔,每字圓如珠,壹字走了調,滿盤都是輸。既要將字咬準,又莫將字咬死。不要音包字,而要字帶音。不吃字,不嚼字,不裹字,不割字。唱戲吐字不清,猶如鈍刀殺人。字似骨頭韻若肉,板如老師是節奏。咬字頭,送字腹,收字尾。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力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唱是壹條線,不要壹大片,若是壹條線,音清整穩遠;若是壹大片,音噪亂散淺。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明曲情,達其意,明戲理,知戲情。演員不動情,觀眾不***鳴;演員不動情,觀眾不同情;演員不動心,觀眾不入心;演員不動神,觀眾便走神。不能千人壹面,千歌壹曲;力求壹人千面,壹曲多變。有情沒理戲演歪,有理沒情戲演幹。飽打餓唱。
音散、音暗多喊“咿”,音緊、重喉練“啊”音。精神暢快,心氣和平;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時,勞逸均勻;練嗓保嗓,都貴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飽滿,唱出劇情。(此48字為梅蘭芳練聲保喉經驗)
有板若無板,無板卻有板。慢板要緊,快板要穩,散板要準。慢板不拖,快板不趕,散板不散。
清晰的口齒沈重的字,動人的節奏感人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