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厥。心和而出,且為身為名,為妖為孽。”在日新月異紛繁復雜的當今社會裏,莊子的處事原則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或許更加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形莫若就是說壹個人的內心應該有所堅持而不隨波逐流,但在外在處事的時候,要學會適應環境,因為外部的環境是不因為人的意識而稍加改變的,每個人都是壹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壹部分。我們只有去接受它並順應它,即使有些外部的存在與自己內心的標準不相符合,我們卻應該升起區別之心,以拿捏對待的方式來處理。不要特立獨行,而與外部世界無法相容,這樣即使自己是對的,也會讓自己的才能和理想付諸空流。最終只是郁郁寡歡,抱憾終身。心莫若和就是說,我們做人處事能夠通達豁然,要把心放寬和壹些,讓心始終處在清明澄靜的狀態。菜根譚有句格言:“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看天邊雲卷雲舒。”說的就是這種淡然的,明了壹切的,毫不在意的心境。
莊老夫子認為僅僅做到“形莫若就,心莫如和”這兩點還遠遠不夠,還要做到:“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就是說即使我們遷就和寬和,也要懂得把握分寸,不可過度。否則容易出離了本心,而墮德入賊,淪為孔子言下的“鄉願”之流,變成了表裏不壹的偽君子。
儒家思想說與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個標準和尺度,只有依照準則的行為處事才是完美無瑕的,這就是“度“。偏離了這個度就會”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孔子說”過猶不及“,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持中守節,才能更好地秉持儒家高尚的行為準則。
莊子的人生價值觀是外化而內不化。內不化就是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遇見什麽樣的打擊,誘惑,坎坷,成功,我們的內心都有所堅持而不輕易變化。內不化需要人們長期通過自身的心性修養才能達成,需要不斷的在平凡的生命中拷問自我,修煉身心,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即使不為外人所見,也仍然堅持自我的道德標準,詩經有雲:“相在爾室,無愧屋漏。”《禮篇.蘧瑗敬上》:“君子不以冥冥墮行。”《重編增廣賢文》:“不以昭昭信節,不以冥冥墮行”說的都是壹個道理,就是無論我們在什麽樣的環境下,無論我們是否受到外在的監督,我們的內心永遠秉持壹個標準,永遠不輕易改變內心的操守和道德。
外化是內不化的具體表現,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外王之道。即把人的主體修養推到自身以外的社會領域去,是壹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是自身個人價值的體現。孔子說:“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說的都是這種理想和追求。內聖外王之道秉持的也是外化內不化的道德標準。內聖和外王,互為表裏,相輔相成,是內不化和外化最高境界的表現。表現在事業上則是勝不驕敗不餒,表現在人際交往上則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表現在危難之間則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表現在繁華迷離中則是出淤泥而不染蓮自清濯。表現在商業行為上則是壹諾千金信守承諾,表現在朋友之道上則是不負所托唯義所止....
莊子曾假托孔子之言說道:“古之人是外化而內不化,而今之人是內化而外不化”。面對日日新外部世界的誘惑。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外化而內不化嗎?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在古人的眼裏,“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只要我們保有壹顆坦然之心,秉持真誠的行事準則,與時偕行的處事哲學觀,我們就可以守住我們的心靈的純潔,讓它處在壹種不偏不倚的古人所追求的中道之中。
如今,現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要如何去面對千變萬化的外部世界。如果我們缺乏強大的內心把持,就可能會容易喪失自我,隨波逐流。變成沒有原則和標準的人,但如果我們我行我素,桀驁不馴,特立獨行,就會被外部環境所擯棄,就會成為社會邊緣化的族群,就會無法施展內心的抱負和自身的才能。那麽,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外化而內不化呢?莊子在《大宗師》裏曾經寫過壹個人,是個耄耋之齡的老者,但他卻面如孩童,壹副淳樸而自然的模樣。周圍人奇怪之余都紛紛向他請教長生和保養的秘訣,這位老者說,我壹生的參悟,保養自我的秘訣不外乎以下七個步驟:
第壹步:身外。
所謂身外,就是排除人心裏的諸多雜念欲望,騰出我們的心靈空間,而使內心安定。
第二步:外物。
就是把物質世界的東西,盡量從心裏剝離出去。咎莫大於不知足,禍莫大於欲得。
第三步:外生。
了解人生的意義,這樣就不會有不切實際的理想。讓自己活在實實在在的當下,珍惜擁有的現在。
第四步:徹悟。
因為可以感悟人生的道理,自然心中通透明亮,虛室生白。
第五步:見獨。
獨是指唯壹,也就是說,要整體的辯證的看待事物,不會因為偏見讓自己升起無名煩惱。世間的事情都是有正反兩面性的,正所謂難易相成,高下相傾。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第六步:無古今。
若妳能把當下看透,就會貫穿古今精神。知道世間萬事悠悠,百年壹瞬。我們不會再執著於眼前的三三兩兩。心境自然豁然開朗。
第七步:不死不生。
到了這個境界,人生不會因為物質生命的隕落而真正寂滅,也不因為有這個形體存在過分放縱,而忽略生命的本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正是所謂的不死不生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們可以依照莊子提出的外化而內不化的要求修煉自我,我們就會內心安定而望眼遼闊,古羅馬五賢王之壹的馬克.奧勒留在《沈思錄》壹書中說:“與其歸隱山林,不如歸隱自己的內心。”只要做到真正的心靈歸壹,就不欲入,和不欲出,我們就不會淪落於顛滅崩厥,就不是為身為名的妖孽德賊。這樣的話,我們才會活在更好的當下,會以更加從容的姿態走過人生的歲月,少了紛爭和遺憾,從而獲得圓滿的人生。